“家长代扫”扫走了“劳育”第一课
用扫帚清理地板,结果扫帚飞走了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家居生活趣闻# #家庭日常搞笑#
最近,有家长发帖称,开学之际,收到老师发给家长们的通知:教室需要打扫,有时间的家长可以接龙报名,也可以选择请保洁阿姨来做。“打扫卫生由家长代劳”引发网友热议。(8月30日 杭州日报)
开学季本是学生收心、迎接新学期的契机,可“家长接龙打扫校园”的通知却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这不禁让人发问:打扫学校卫生本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为何却要让家长代劳?这种看似“灵活”的安排,实则暗藏对教育本质的偏离,亟待警惕与纠正。
打扫学校卫生让家长代劳,既违背劳动教育的初衷,也模糊了学校、家长与学生的责任边界,最终损害的是学生的成长与教育的公信力。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责任感、动手能力与集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打扫卫生由家长代劳,本质上是剥夺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同时,学校将本应承担的校园管理责任,以“自愿”为名转嫁给家长,家长看似“主动”参与,实则陷入“不报名不好意思”的道德绑架,学生则在旁观中失去责任认知,这一行为对教育生态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劳动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并非“额外任务”。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课程需培养学生“承担家庭和集体责任”的意识,校园卫生清洁正是集体劳动的基础场景。小学阶段让学生擦拭桌椅、清扫地面,中学阶段组织打扫走廊、整理公共区域,本是循序渐进培养劳动习惯的过程。可家长代劳后,学生失去了亲手维护学习环境的机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认知沦为空谈,劳动教育也成了纸上谈兵。
其次,学校将卫生责任转嫁家长,是对自身管理职责的推卸。学校作为教育场所,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负责校园环境的维护与管理,配备保洁人员、制定卫生制度本是应有之义。部分学校以“节省开支”“培养家长参与感”为由,让家长代替保洁或学生劳动,本质上是将办学责任转嫁给家庭。有网友吐槽,自己不仅要帮孩子做手抄报、批改作业,还要提前到校擦窗户、拖地板,“感觉自己重新上了一遍学”。这种过度依赖家长的管理模式,不仅加重家长负担,更让学校失去了“立德树人”的主动权——连校园卫生都无法自主管理,何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与责任担当?
再者,家长代劳卫生清洁,容易滋生学生的“特权思维”与“惰性心理”。当学生习惯了“自己不动手,家长来帮忙”,会逐渐认为“劳动是他人的责任”,进而丧失对劳动的尊重与对集体的归属感。某教育调研显示,长期由家长代劳校园劳动的学生,在班级活动中主动参与度更低,遇到困难时更倾向于“找家长解决”,而非自主克服。这种心态延伸到学习与生活中,会让学生失去独立成长的动力,最终影响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学校卫生家长代劳的现象,本质是教育责任的“错位”。学校将劳动教育的责任推给家长,家长将“包办代替”当作“爱孩子”的表现,双方看似“配合默契”,实则共同剥夺了学生成长的机会。要改变这一现状,学校需明确自身职责,要么配备专业保洁人员负责公共区域卫生,要么将班级卫生纳入劳动课程,引导学生分组分工、自主完成;家长则需转变“过度保护”的心态,鼓励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让孩子在擦拭、清扫中体会“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教育部门也应加强对学校管理的监督,杜绝“以家长代劳代替劳动教育”的行为,让校园回归“教学生做事、育学生成人”的本质。
校园卫生虽小,却是检验教育成果的 “镜子”。让学生亲手打扫教室,擦净的不仅是桌椅上的灰尘,更是“好逸恶劳”的心态;让学校承担管理责任,守住的不仅是校园的整洁,更是教育的初心。别再让家长替孩子“扫天下”,先让孩子学会“扫一屋”——这才是开学季最该给学生上的第一课。(李红军)
网址:“家长代扫”扫走了“劳育”第一课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68020
相关内容
《第8课 打扫校园》学案一年级劳动教育课后服务二年级劳动课程之走廊打扫.docx
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家庭大扫除(课件)
大扫除劳动教育课教案(通用13篇)
开学教室大扫除该不该由家长代劳?家长们看法不一
小学劳动教育《学会扫地》课件大纲.pptx
鄂教版(劳动教育)二年级上册第4课 打扫教室真快乐(2课时)教案
劳动教育课程:教室清扫技巧.docx
小学劳动课打扫卫生教案
劳动课(家庭大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