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坡:河北特色食材破圈记,从田间到餐桌的万亿新机遇
尝试自己种植食材,享受从田间到餐桌的乐趣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烹饪乐趣# #阅读爱好乐趣#
内容来源:2025年8月30日,新食材于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河北新食材&新餐饮转化与推广大会”,华糖云商总策划、新食材总经理杜建坡现场分享“河北特色食材餐饮名品名菜转化与推广工程”。以下内容来自于现场速记,未经嘉宾审阅,可能存在错误,请指正。
河北特色食材餐饮转化与推广工程,核心可概括为“推农向餐”。
所谓“推农向餐”,即聚焦河北浓郁地方特色的土特产食材,将其转化为餐饮行业的名菜,以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再通过餐饮业渠道实现推广。
这一工程的核心命题在于:为何要推进转化推广?又该如何落地实施?
三组数据透视餐饮新风口:
特色食材引爆火锅、正餐与小吃赛道
接下来,我们通过三组数据与案例(来源于火锅、正餐、小吃三大餐饮消费场景,借鉴转化推广较为领先的外部经验),探讨“推农向餐”的可行性与方法论。
1.火锅:万物皆可涮
火锅赛道呈现“万物皆可涮”的特点,越来越多特色化食材持续融入火锅品类。
2024年火锅产业规模已达6100多亿元,年增速6.8%,预计2025年底将突破6500亿元大关。
这一增长得益于两大核心驱动:一是地域火锅频频出圈,如贵州酸汤火锅、云南酸菜牛肉火锅、潮汕土鸡火锅等;二是地域食材持续加入,小众食材、时令食材、鲜切食材不断丰富火锅品类。
地域火锅的创新本质是食材的创新,如酸汤、酸菜、土鸡等核心食材的应用,二者结合共同推动火锅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以汕头新溪镇“创新土鸡火锅”店为例,其包下3栋连体楼,以土鸡为核心食材打造特色火锅,成为当地网红打卡地。
该店拥有200多张餐桌及外围大排档,日销土鸡4000只,高峰时段排号达1000桌,翻台率每桌20次,印证了特色食材对餐饮消费的强大拉动作用。
其创始人通过将土鸡这一地方食材创新融入火锅,引发行业热潮,全国多地涌现土鸡火锅品牌,充分说明食材创新是火锅赛道增长的关键引擎。
2.正餐:地方小炒热
正餐赛道规模已突破万亿,细分菜系增长显著,其中地方小炒成为核心驱动力——依托地方特色食材,以“食材新鲜、明火现炒、高性价比”为优势,如川菜、粤菜、江浙菜等地小炒频频出圈。
这类小炒人均消费集中在50-80元区间。以广东河源的五指毛桃为例,其从传统中药材转化为粤式小炒核心食材,带动当地相关产业营收超30亿元,展现了特色食材的产业价值。
五指毛桃因叶片形似五指、根部密布绒毛而得名,原为中药材,在广东因祛湿功效受到欢迎,但此前市场规模有限。直至将其融入餐饮小炒及汤料后,引发消费热潮。
为实现差异化竞争,众多创业者将地方特色食材融入小吃品类,催生多个新兴细分赛道。
例如中式汉堡、石锅拌饭、砂锅菜、地方特色粉面及浇头等品类的创新,均依托特色食材实现突破。
3.小吃:快餐的特色化
以广东荔枝为例,其传统以鲜果销售为主,近年通过餐饮化创新开发出荔枝酥、荔枝脆皮冻、荔枝炒饭/炒面、荔枝凤尾虾等特色小吃。
这些创新使荔枝从单一鲜果升级为多元化餐饮IP,显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与市场影响力。
综上,火锅、正餐、小吃三大餐饮场景的增长,均离不开特色食材的创新应用。因此,推进河北特色食材的餐饮转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推农向餐×推农向食:
双轮驱动激活万亿市场潜能
“推农向餐”与“推农向食”是解放农业生产力、提升消费力的重要举措。农餐融合与农食融合分别孕育万亿级市场空间,伴随健康功能化、方便预制化、地域美食产业化、定制个性化等趋势,特色农产品正迎来“重做一遍”的历史机遇。
若割裂看待农业、餐饮、食品产业,易出现结构性过剩与不足,同质化严重,个性化特色产品稀缺。
而特色食材的开发符合“大众降量、品质升级、消费分化、文化赋能”趋势——大众对食材总量需求趋稳,但对优质、原产地特色品种需求上升,叠加正餐、家庭、小吃、旅游等细分消费场景,为特色食材转化提供多元化空间。
“推农向餐”可解决三大层面问题:一是赋能餐饮创新,特色食材是打造爆品的源头;二是助力农业发展,通过餐饮出口倒推生产,缓解农产品季节性积压;三是满足消费升级,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的美食选择,契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因此,“推农向餐”是连接餐饮端、农业端、消费端的利民工程,目标是将特色食材转化为畅销名品,缔造美好生活。
未来的消费机会在于与“美好生活方式”的关联——产品能否引发消费者美好联想、带来美好生活体验,是成功的关键。
全链条赋能路径:筛选→转化→推广
三步激活河北食材价值
河北特色食材餐饮转化与推广工程核心遵循“市场导向-研发转化-精准推广”路径:以市场需求与趋势为前提,将特色食材研发为餐饮名品名菜,依托餐饮饭店系统实现系统化推广,最终达成特色食材的有效转化与广泛应用。
1. 组织模式:N+1+1联合体架构
因食材类型多元化(畜牧、水产、蔬菜、森林食材等),需联合畜牧协会等多领域机构参与,形成“多元食材供应端+餐饮研发端+推广传播端”协同机制。
具体而言,由食材供应方提供源头产品,河北省饭店烹饪餐饮行业协会负责菜品研发,华糖云商依托产业资源与媒体矩阵进行转化推广。
2. 核心资源支撑
河北省饭店烹饪餐饮行业协会拥有14家冀字号菜品研发基地(覆盖11地市及定州、雄安)和54家大师工作室,可实现特色食材的专业化研发与名厨代言推广。
54位大师不仅是菜品研发主力,更可作为特色食材代言人,形成规模化推广效应。
华糖云商则具备400余人专业推广团队、千万级媒体矩阵及全国商业资源,为工程提供传播与渠道赋能。
市场基础方面,2024年河北餐饮收入达1371.8亿元,餐饮门店超30万家;京津冀餐饮收入合计超3800亿元,为特色食材转化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三步走实施路径:筛选-转化-推广
1. 筛选:双向挖掘特色食材价值
正推:聚焦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6-2024年河北省累计培育159个区域公用品牌,涵盖水果、粮食、蔬菜、畜禽等全品类,为食材筛选提供优质基础。
反找:对现有名菜进行特色食材升级改造。例如将传统小酥肉升级为“鲍花肉酥”,通过叠加特色食材打破同质化;河北经典名菜“红烧鲤鱼”创新为“金毛狮子鱼”,以独特刀工与造型提升溢价空间。
2. 转化:双路径打造餐饮食材与预制产品
典型案例包括海底捞推出的雷山鱼酱酸汤底,以贵州非遗技艺发酵的特色食材打造“传统风味+地标食材+潮流内容”组合,上架2个月销量超90万份,实现品类破圈。
又如乌江榨菜粒通过定制“重庆小面专用轻盐款”,成为小吃快餐黄金搭档,实现食材的餐饮化精准适配。
预制食品转化方面,在旗将优质杂粮加工为速冻健康食品(如低GI系列品牌),或如九洲风味对潍坊萝卜进行餐饮的转化,通过食品工业提升食材附加值。
3. 推广:名厨代言与渠道渗透
推广阶段可依托大师工作室资源开展名厨代言,并推动特色食材进入餐饮饭店菜单;同时通过线下展会扩大行业影响力。
河北特色食材餐饮名品名菜转化与推广工程通过全链条赋能,有望激活京津冀餐饮千亿市场。期待各方携手,以特色食材为媒,共筑餐饮创新与农业增值的双赢格局。
以特色食材为媒,共筑餐饮创新与农业增值的双赢格局
网址:杜建坡:河北特色食材破圈记,从田间到餐桌的万亿新机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73327
相关内容
从田间直接到餐桌 新建的消费关系让食材更安全从田头到餐桌:绿色循环经济迎新突破
从田间到餐桌:新鲜食材的烹饪艺术
农特产品搭乘电商快车 实现从田间到餐桌无缝对接
从田间到餐桌:农业科技创新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素食产业年产值突破 425 亿元 我国餐饮业晒出“植物美食菜单”
从餐桌到零食,全聚德“餐饮+食品”双轮驱动迈步新消费
《东坡先生的餐桌》:一部不矫情的饮食文化小史
河北绿色建筑建材市场「贵州坚策建材供应」
“河源一桌菜”评选收官,客家美食文化绽放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