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了饮食还是饮食决定了性格?

发布时间:2025-09-03 10:02

了解自己的决策风格,是理性还是感性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生活技能训练# #决策制定指南#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系副教授约翰·海耶斯(John Hayes)指出,从有记载的历史来看,人们的饮食习惯大部分时候随着主流文化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到处是吃香肠和煮土豆的人,人们都会把蔬菜煮过头,但现在你会发现,到哪儿都是炸鸡块。 海耶斯自称无辣不欢,嗜辣超过20年。过去几年来,他和宾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纳迪娅·拜恩斯(Nadia Byrnes)一起研究了嗜辣者的性格特征,发现爱坐过山车或在聚会上表现高调的人,点鸡翅时通常会选择最辣的口味,比如所谓“变态辣”。 为了进一步分析嗜辣者,2013年他们邀请了97个实验对象品尝不同程度的辣椒素。海耶斯和拜恩斯的研究显示,追求刺激者,比如那些开快车或是常在弯道超车的人,以及享受被表扬、被认可的人更有可能嗜辣。 据说最开始的时候只有A型血,因为那时候人类摘野果吃,后来人们学会了打猎吃肉,就有了B型血,不过今天要说的饮食和血型无关,而是和性格有关,不同性格的人可以通过饮食来调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爱吃肉爱喝酒的人普遍善于交际,人也相对豪爽,而偏爱素食的人会相对内向一点,喜欢甜食的人会内心比较温柔细腻……其实饮食和性格情绪有着很大的关系。 缺乏营养会影响情绪 生活中的压力和琐事固然会影响情绪,但有的人没事也会觉得莫名其妙的烦躁或者杞人忧天,在营养师的眼里,这种人不是性格缺陷而是缺乏营养了。比如不吃主食的人容易感到情绪低落。缺乏维生素B族也会导致抑郁。 1、B族维生素 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参与大脑乙酰胆碱的合成,维生素B6和叶酸则可影响脑中5-羟色胺的合成效率。维生素B6还参与谷氨酸及其受体激活的调节。维生素B5和胆碱配合使用能显著增强记忆和改善精神行为。缺乏它们不仅会记忆力衰退,还有增加抑郁的风险。 推荐食物:粗粮、坚果、菌类、绿叶菜、动物肝脏。 2、碳水化合物 人体内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控制人的情绪,情绪低落的人体内这种物质很少,而碳水化合物能帮助这种物质在体内合成。另外,正常的血糖水平也有利于神经系统和脑细胞的正常工作。这就是很多人节食一段时间后对甜食充满渴望的原因。 推荐食物:全谷物、粗粮、薯类等主食。 3、钙和镁 钙不仅构成骨骼和牙齿,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小孩子缺钙会哭闹不止,成年人缺钙也会变得神经质,容易被惹怒,还会导致失眠。这也是很多女性更年期的最大困扰之一。镁被称为“抗压力营养素”,充足的镁能减少压力激素的分泌,还可以减少人体B族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的消耗。 食物推荐:奶类、芝麻酱、豆制品、坚果等。 不同性格的人要怎么吃? 1、性格不稳定者:性格不稳定者,常因长期缺钙,造成心神不定,应该多吃一些含钙、磷较多的食物,如大豆、牛奶、苋菜、炒南瓜子、海带、木耳、紫菜、田螺、橙子、河蟹、虾米等。 2、喋喋不休者:喋喋不休者,大脑中缺少维生素B,从而整天唠叨,需要多吃粗粮,或牛奶加蜂蜜,常饮用会有好的效果。 3、易怒者:易怒者,多因缺钙和维生素B,遇到不顺心的事,极易激动,甚至暴跳如雷。应减少盐分及糖分的摄取。可以多吃些含有钙质的牛奶及海产品。 4、恐惧抑郁者:恐惧抑郁者,请不妨多吃些柠檬、生菜、土豆、带麦麸的面包和燕麦等。 5、怕交际者:自我封闭、怕交际者,多属于神经质兼冷漠,故宜多饮用蜂蜜加果汁,并可饮用少量的酒。 6、优柔寡断者:处事多优柔寡断者,要建立以肉类为中心的饮食习惯,同时食用水果、蔬菜。 7、消极依赖者:消极依赖者,平时遇事缺乏胆略和勇气。应适当节制甜食,多吃含钙和维生素B1较为丰富的食物。 8、做事虎头蛇尾者:做事虎头蛇尾者,这种人通常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C,应多吃猪、牛、羊、鸡肉、鸭肝、牛羊奶、鸡鸭蛋、河蟹、田螺等食物,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辣椒、红枣、猕猴桃、山楂、橘子、苦瓜、油菜、豇豆等。 9、固执者:为人处事多固执者,应减少肉类食物,但可多吃鱼,并尽量生吃;蔬菜以绿黄色为主,少吃盐。 10、焦虑不安者:遇事多焦虑不安者,应多吃富含钙质和维生素B族的食品,并要多吃些动物性蛋白质。

2017年他们发布了第二份相关报告,再次确认了这一结论,海耶斯还进一步指出,性格会影响人的喜好,而喜好会影响进食,某些情况下性格会直接决定饮食。“吃什么跟我们的文化、地域等很多因素有关,而不仅是我们爱吃什么。这再次说明对食物的选择是复杂的,不可一概而论。“ 那么,爱吃糖果、巧克力蛋糕等甜食的人又是什么属性?2011年就有研究团队称,嗜甜者往往友善并富有同情心。大致来看,喜欢甜味的人心地较为善良,“通常其社会属性也更强,比如说愿意帮助他人、乐意分享及有奉献精神”。 那如果喜欢“吃苦”呢?奥地利去年一项针对1000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喜欢黑咖啡等苦味饮食的人更有反社会倾向——他们不愿受人摆布,为人冷酷,固执刚硬。 这项调查还认为,喜食苦味的人在生活中是自恋狂或有施虐倾向的可能性更高——对苦味食物和饮料的喜好,往往与人类性格的阴暗面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早在学术界对饮食偏好和性格的关联做系统性研究之前,美国嗅觉味觉治疗与研究基金会负责人阿伦·赫希(Alan Hirsch)就已专注这一领域多年。在《你是哪种食物性格》一书中,他的团队对1.8万人进行研究后发现,饮食偏好确实能反映某种特质。 “基本上,我们做的每一件事,包括你梳头的方向、领带颜色、鞋子款式甚至偏爱的车型,都或多或少反映了你的性格。”赫希表示,问题是我们是否真正厘清了其中关联。 在本世纪初,赫希等人委托某伏特加品牌经销商进行了一项调查:志愿者先接受了数小时的性格测试,然后闭着眼睛品尝多种口味的伏特加,包括蜜桃味、香草味、甜橙味等。研究者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口味偏好与性格之间的关联。 他们发现,喜欢蜜桃味的人往往做事高调、活力四射;喜欢红莓味的人则更加严肃,职场上是工作狂,生活中略显无趣;而爱喝香草味伏特加的人容易感情用事,冲动不计后果。 赫希这样解释饮食偏好和性格之间有联系的原因:“我们的性格在7岁前基本定型,而对食物的偏好也是在这一期间形成的。实际上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大脑中决定性格归属和嗅觉味觉偏好的某些部位正好在同一区域,它们靠得很近,相互间必然存在一定联系。” 他们还认为,这种联系可能与大自然的某种平衡有关。“人是社会性动物,早期以部落为单位群居生活。为了生存,部落中分化出几种人分头劳作——有人捡野果,有人打猎,长此以往,随着食物种类日渐丰富,人们也形成了某种偏好,它通过我们的饮食习惯反映出来,并不是什么出人意料之事。” 从结论来看,赫希的研究成果和海耶斯的报告大同小异。赫希在书中写道,嗜辣者通常长于人际交往,且行事高调,希望获得更多人的认可;甜食爱好者积极乐观,但做起事来缺乏章法,随心所欲;喜欢吃咸的人较为外向,生活中爱随大流,不爱出风头也不愿刁难别人;常年素食的人则通常安静内敛,喜静不喜动,太过喧嚣的人际圈子会让他们不自在。

科学家和营养学家已经发现,缺乏某些营养元素不仅会导致生理疾病,对人的心理也有影响。英国“Character-Scotland”网站指出,锌的缺乏极易引起情绪不稳和抑郁,这一点在小孩身上最为明显。研究者强调,爱吃甜食的孩子缺锌几率更高。 另外,维生素B6摄入不足会导致头痛、困倦和暴躁,维生素B6在酵母菌、肝脏、谷物、肉、鱼、蛋、豆类及花生中含量较多。 相对其他营养元素,缺铁是人群中更普遍的现象,这会影响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形成,使人精神萎靡、困倦无力、记忆力减退、急躁易怒,而且女性比男性更易缺铁。茹素更易导致缺铁,素食者如果不吃瘦肉、动物肝脏这类含铁丰富的肉食,不妨多吃些黑木耳、大豆、小米、海带和紫菜。爱吃豆类的人多数心情平和,不容易发脾气。 如果你的日常饮食过于精细,要提防体内是否缺乏维生素B1,否则容易患上脚气,还可能累及心脏,使人脾气暴躁、情绪失调。维生素B1在谷物的外皮和胚芽中含量丰富,煮面条时喝点汤、多吃点粗粮,都能有效补充维生素B1。 TED大会视频《人如其食》(You Are What You Eat)也指出,性格与饮食有关,想改变性格中某些缺点的人不妨从饮食做起。缺乏自信或胆小的人可以多吃些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豆制品、乳制品、鱼类、禽类,尤其是红肉,以便促进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产生,同时多吃新鲜蔬果来提高蛋白质的吸收水平。 另外,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经常烦躁不已,这时可以考虑食用富含钙、镁的食物,它们有助于神经刺激的传导,能让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而经常用脑的人除了多吃香蕉帮助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还可以多吃对脑神经纤维有好处的海藻类食品,促进脑神经的再生和修复。 而来自美国洛杉矶的行为学家Juliet A. Boghossian还根据人进食的行为总结出了9种性格特点: 细嚼慢咽型 与因为心情糟糕等负面状态而导致偶尔吃得慢的人不同,进食时基本都是细嚼慢咽的人喜欢一切尽在掌控之中,有恒心,懂得享受生活,而且这类人通常都比较自信,但缺点是对于特定事物极为固执,有时候会显得比较死板和很自我。 狼吞虎咽型 这类人通常很有雄心,目标明确而且敢于尝试新事物,能够同时进行多件事,不拖拉,是上司会喜欢的类型,而且多数以他人为先,但做事性急,缺乏耐心,并且对比起细嚼慢咽的人,会相对不太能够充分享受生活,不太懂给自己留出空间和时间。 分类进食型 开玩笑地说一句,进食时会将盘中食物分开的这类人有点过于强迫症和处女座。他们喜欢有条不紊,做起事来逻辑清晰,这一点对工作和家居收纳清理很有帮助,在家很可能肩负着洗碗搞卫生的重任。但缺点是不够灵活,而且一旦生活出现了计划外的状况,就有可能会承受不了重压。 顺序进食型 这类型的人习惯按照顺序进食,每次只吃同一种食材,吃完再吃下一种,他们注重细节,小心谨慎,行动前一定会先三思,但问题是死板的做事办法并不是人人都会理解,而且还有可能会导致被人疏远。 混合再吃型 习惯将所有食物混在一起吃的人,喜欢一次尝到多种口味,他们坚强、友好、外向,在恋爱上原因为另一半腾出时间,但不太好的是容易信口开河,专注力较为不足,而且有时会分不清主次,拿不定主意。 发出声音型 虽然会显得无礼,但进食的时候会发出声音的这类人其实坦率、没什么心机,平常显得很无忧无虑,敢于表露真我,也不会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按着自己的步调不紧不慢地前进,这一点其实很多人都会羡慕。 切碎才吃型 进食前习惯先把食物切成一口大小的人,拥有超前思维,他们有着大理想,而且会努力进取,喜欢详细规划。至于在恋爱方面,他们更需要一位能和自己一起追逐长远目标的人。不过缺点是,因为太过注重规划,所以容易忽略眼前的美好。 冒险型 这类人敢于尝试不同美食,而且专挑些新奇古怪的,思想开放、勇敢、惧怕一成不变。和这种人在一起还是蛮有乐趣的,但要小心的是,不是同类人的话,对方可能会接受不来。 挑剔型 对点选食物非常严谨,会有很多问题询问侍应生,甚至要求调整菜肴中食材的人,或多或少有食物恐新症,他们需要吃到的食物在自己的接受范围内,越 熟悉安全越好。与这种人相处,要有心理准备,因为他们其实会比较固执,千万不要试图改变他们的习惯,如果你正是这样的类型,那么建议放轻松一点,大胆尝试 接纳新事物,你会更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网址:性格决定了饮食还是饮食决定了性格?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73593

相关内容

性格决定幸福
哺乳期高糖饮食影响婴儿认知 但它不是决定性因素
饮食决定健康吗
饮食与情绪和性格的关系(55页)
饮食及情绪和性格关系
六种饮食习惯来改变健康性格
改善脂肪肝,间歇性饮食还是轻断食?
健康饮食 用美食改变性格
决定素食前,你一定要了解的常识!
饮食与情绪和性格的关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