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生活教育”理论 彰显数学高效课堂

发布时间:2025-09-06 14:51

'美食课堂课堂':专业教师授课,讲解烹饪理论与实践技巧。 #生活乐趣# #美食烹饪乐趣# #烹饪教学APP#

【摘要】“生活教育”的理论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理论对现代教育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将“生活教育”理论巧妙融入到了课堂中去,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关键词】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不可分开来看。‘教’的法子应该根据‘学’的法子来决定,而‘学’的法子应该是根据‘做’的法子来决定。”教师的“做”即为教,学生的“做”即为学。只有通过“做”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真教,学生实学的目的。本文笔者根据个人的教学的经验,总结了平时在教学中需要如何“做”,仅供参考。

一、巧设教学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激趣、情境创设必不可少。教师通过创设适合学生的情境,有利于知识的吸收,也有利于学习氛围的和谐。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体验。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首先应深度理解教学目标,而后巧妙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中将数学知识深度内化。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以游戏“眼力大比拼”导入,学生快速说出屏幕中闪现出的平面图形(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通过游戏的形式在课堂一开始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游戏中出现的平面图形都是以前学过的内容,接着顺势出示角,自然引入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把今天的课堂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另外,游戏中出现的平面图形也是为后续的“数角”以及用圆纸片“创造角”这两个层次的使用做铺垫。

再比如,在本课中,根据角的特征来创造角时,学生小组合作,用不同类型的材料(长方形纸片、圆纸片、椭圆纸片、吸管、拼接条、透明片)创造角,学生们在操作中感受到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后小组同学上台展示讲解,第一轮展示长方形纸片、圆纸片、椭圆纸片所折出角,体会不同形状的纸片都能折出角,且无论形状本身有角还是无角,也仍然能折出角。第二轮展示利用圆纸片、吸管、拼接条、透明片所创造出的角,体会不同类型的材料也都能创造出角。层次清晰,目的明确。 

二、巧引生活经验,建立知识桥梁

1.尊重生活经验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具体教育的作用。”“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掌握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熟练运用到生活中,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数学也是一样。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在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作为“脚手架”,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知识点的吸收。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传统数学教科书里没有的,目的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本节课笔者采用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利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词语来形容,让孩子们猜一猜老师的年龄,同样也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利用这些词语来猜家庭成员的年龄,在互猜年龄中激发兴趣,拉近彼此的距离。

本课内容看似简单,课堂上学生的接受速度也很快,但是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错误率较高,发现学生对本课的知识还停留在表面,如下图教科书上的这一问题:

图片1.png 

很多学生选择“25个”,这部分学生由于脱离了实物,未将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于是笔者在进行这里时拿出了预先准备好的苹果和草莓各一个,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当学生看到苹果与草莓大小的强烈对比时,笔者采用了如下教学: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苹果的个头比草莓?

生:大得多。

师追问:如果将它们分别放进相同大小的筐里(相机将苹果和草莓分别放进预先准备好的两个相同大小的筐里),装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谁的个数会更多呢?

问题的正确结果呼之欲出,刚刚选错的那部分同学也恍然大悟。

2.纠正错误“经验”

虽然说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但是并不是所有经验都适合用于数学课堂。

例如,曹培英老师在《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一书中解读核心词“数感”时提到,在某一次观摩《100的认识》一课时,上课老师课前给每位学生发了一袋小黄豆。(老师提前数好,每袋是100颗,但学生不知道)课上,这位教师让学生小心翼翼地倒出黄豆:“估一估,有多少颗,看谁估的准。”

此时,一位男孩抢着回答:“我知道,100颗。”

教师问:“你是怎么估的这么准的?”

男孩答:“我是猜的,因为我刚才看到屏幕上放映了‘100的认识’,今天教100,肯定要我们估100。”

“先估”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再数”着实费了一番周折。因为这位老师选择了很特殊的学具——黄豆,会滚动,学生很难数,期间,教师提示可以“每10颗一堆”,但实际上操作难度较大,最终也只有几位学生完成了任务,效果可想而知。与之类似的,还有一些老师会让学生数薄薄的纸张的数量。这些例子告诉我们,要选择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宜选择一些特殊的生活经验,否则不仅教师大费周章,学生也未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巧用课堂语言,营造舒畅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教学成效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语言是开启心智的钥匙,不论是多么精心的教学设计,还是多么精彩的教学内容,都离不开课堂语言的演绎。”因此,一节引人入胜的好课,教师的语言是关键。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语言不仅要有逻辑性、简单易懂,而且生动有趣、儿童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当学生提出一个解题方法时,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可以跟孩子说“你太棒啦!思路特别清晰。”“你简直可以当老师了。”“有创意,此处必须有掌声。”等等,这样做不仅可以肯定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此获得成就感,同时也可以激励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陶行知先生说:“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作为教师,我们切不可将课堂变成“一言堂”,从而忽视了儿童的自主能动性。有时我们可以适当放低自己的姿态,与学生进行角色对调。例如,想要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说“这个地方我还有点不明白,谁来教教老师?”“你们来当小老师帮我看看,这样做对不对呀?”等等,通过这类话语的引导,将学生实实在在地放在课堂学习的主体位置。除此之外,生生互教也是一种改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方法。

四、巧借社会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陶行知先生师从“实用主义”代表人物、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的著名教育观点,而陶行知先生结合中国特殊的历史、社会、国情,他将其理论转变为“社会即学校”,主张从社会场景中搜集、整理、转化教育资源、实现普及教育的目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巧妙借助社会资源,在教学中主动营造“社会即学校”的氛围。

例如,在平时的课堂上,基本都是采用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我们可以转变思想,采用一些更随机的方式,比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课时,假设班级学生为48人,可以制作一个转盘,转盘分为48等份,每一份对应一个学生的学号,转动转盘,指针指向哪一位学生的学号就请这位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这样的设计操作不仅跟数学知识相结合,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枯燥的教师指名问答的形式,而让每个孩子都做好被抽中的准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也深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在平时的课堂上,笔者经常会在课堂上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如“班级优化大师”中的“抽签”功能,随机抽取一名学生或多名学生回答问题或上台展示,特别是在一些参与度很高的环节,教师没办法抽取的时候,用这样公开、公平的方法,有趣又刺激。不仅改善了平时课堂上问答形式单一的问题,也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

与此同时,微课资源也逐渐深入日常课堂中来。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字与信息》一课时,课前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借助微课视频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数字编码,完成课前的预习,高效又便捷。

总之,“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的小学数学课堂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将“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课堂中去,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引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架起桥梁;巧妙运用课堂语言,营造出舒畅的课堂氛围;巧妙借助社会资源,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著.陶行知教育箴言[M]. 哈尔滨出版社, 2020.

[2] 曹培英著.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 刘衬.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 教学交流.2020(30)

[4] 胡娴.陶行知思想引领下的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1(2).

[5] 高爱萍.做思用合一:行知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20(12).

[6] 李侠.“行知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2021(03).

网址:践行“生活教育”理论 彰显数学高效课堂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78735

相关内容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践行生活即教育优化低年级数学课堂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运用——数学生活化教学
践行快乐教育理念,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巧用生活教育理论,提高培智课程教学成效
试论小学低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借鉴生活教育思想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以生活教育理论推进“探学课堂”实施
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体育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构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