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心”准备|你有一份开学心理调适指南请查收~
《睡前心理调适指南》:帮助放松身心准备睡眠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睡眠科学书籍#
新学期开启,同学们进入紧张的学习生活,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呢?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适应新学期,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开学心理调适指南”,希望大家从容应对新学期的到来!
开学啦
学生篇
开学行动指南
马上开学了,我们要行动起来,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1
调整生物钟,作息有规律
假期自由的生活已经打乱了许多同学的生物钟,马上开学了,为了更好地适应开学后的节奏,同学们可以制定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按时起床、学习、运动、睡觉。
2
复习旧知识,核清作业单
开学前可以再仔细核查寒假作业,看看是否都已完成,及时查漏补缺。同时,可以利用开学前这段时间温故上学期的知识点,让知识得以衔接。
3
准备新用品,学习有保障
开学前可以对自己的学习用品进行归类整理,列出“返校清单”,包括作业清单、学习用品清单等,做好返校学习需要的各种细节准备,提升自己对新学期的期待。
4
制定新计划,学习有目标
新的学期,新的希望,每个同学都希望在新学期不一样。开学初,大家可以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一份详细而可行的学期计划。
心理调适指南
眼看着就要开学了,有的同学会出现一些消极的情绪感受,同时还会有失眠、嗜睡、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现象。这是因为假期当中身心都处于放松状态,一下子进入到高强度、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出现较大落差而导致的。
这种身心状态是短期的、暂时的,经过调整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这样做:
1
寻求帮助,合理宣泄
面对开学的焦虑,同学们可以找好朋友、父母谈一谈,将自己的烦恼讲出来,发现自己在这些负面情绪背后所隐藏的心理需求,勇敢的接受和面对偶尔出现的小“不安”,我们也可以通过画画、听音乐或者适当的运动,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宣泄出来。
2
放松训练,缓解消极“小情绪”
当“焦虑”感或“恐惧”感来袭,不妨先试着“中断”自己的思维,不让大脑继续向负向和消极的思维扩展,暂时停下来,进行小小的放松训练,帮助缓解消极的情绪,例如可以通过呼吸进行放松。首先慢慢闭上眼睛,把双手放到腹部做一个腹式呼吸,先用力把气吐出去,让肺部清空,再深深吸一口气,屏住三秒,再用力大口吐气。再花一分钟的时间回忆一件美好的事情。
3
积极心理暗示,为自己打打气
心理暗示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个看不见的法宝,同学们不妨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为自己加油打打气,增添“心”动力:“新学期就要开始了,太好啦!我可以和同学一起在操场玩耍啦!我又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我又可以上我最爱的XX课啦……”在这样的积极心理暗示下可以有效增强我们的愉悦感,让我们精神饱满地迈进新学期。
4
挖掘成长力量,提升信心勇气
很多时候我们对开学的“抵触”情绪来自于学习成绩和考试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多半是来自于曾经出现过的学习压力或考试不理想带来的消极感受。新学期代表新的开始,也代表着你又成长了。成长意味着你已经拥有了更加强大的内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那些曾经面对的困难我们已经有了更多的能量去克服,所以同学们,请你准备好挖掘自己成长的力量,提升面对新学期迎接新挑战的勇气吧!
家长篇
1
“收心”不能急刹车
家长应科学合理地引导,营造有安全感和亲密感的家庭氛围。家长是孩子的榜样,为了让孩子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和严格的作息时间。
2
给孩子短暂的适应时间
从放松而快乐的节日气氛转而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容易在心理上造成落差而产生不适应现象。所以,家长要允许孩子有短暂的适应过程。
3
不要唠叨
家长的唠叨对孩子的学习无疑是阻力,孩子在家长的唠叨下学习,许多时候往往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对开学产生更大的抵触心理。
4
进行情感的交流
和孩子一起回顾假期生活,谈谈收获和遗憾,并及时总结经验或分析原因。在孩子分享时,积极鼓励孩子倾诉,用心倾听,不批评、不打岔,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了解孩子的成长感受。既能帮着孩子一起“收收心”,回归学习状态,又能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来源:全国少工委
END
网址:新学期,“心”准备|你有一份开学心理调适指南请查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85982
相关内容
新学期,“心”准备——这份暖心的开学心理调适指南请查收新学期,“心”准备——这份暖心的开学心理调适指南请收好~
叮咚~你有一份“开学心理调适指南”,请查收!
新学期,”心“准备——这份暖心的开学心理调适指南请收好
【心理健康】叮!你有一份“开学心理调适指南”请查收
【心理健康】一份“开学心理调适指南”请查收~
开学前,这份心理调适指南请查收!
“心”期盼 “心”准备——开学季心理调适指南(学生篇)
“心”期盼 “心”准备——开学季心理调适指南
新学期从“心”开始!这份心理调适指南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