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邻居”变“家人”,襄阳一社区创新“身边人”养老服务模式

发布时间:2025-09-13 10:32

国家鼓励社区养老服务,老年人可选择居家养老或社区养老模式。 #生活知识# #生活规划# #养老保障#

关注

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通讯员 张乐昕 张晶

9月9日上午9点,54岁的谢学会提着刚买好的菜,走进湖北襄阳襄州区铁四院清和园小区。她住在600米外的清气园,这一天是专门来给88岁的独居老人史爱华做一顿午饭。8天前,两人还只是同一个社区里的陌生人,如今却因一顿家常饭结下了温暖的情谊。

这一切,源于铁四院社区正在推广的“铁家政”便民服务。金华街道铁四院社区是一个以铁路退休职工为主的熟人社区,邻里关系密切,居民热心参与社区事务。近年来,在襄州区委社会工作部的支持下,襄州区社会工作者协会与铁四院社区共同发掘出60多位居民骨干,培育出“铁喇叭”“铁邻居”“铁护苗”等30多支社区社会组织,逐渐打造出“铁管家”这一基层治理服务品牌。

图片

“铁家政”谢学会在为独居老人准备午饭

今年6月,协会与社区进一步推出“社区搭平台、能人来服务、居民享便利”的互助新模式。“面对社区老龄化现象,我们特别引入‘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的理念。”襄州区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张立红介绍道。“铁家政”便民服务队便由此成立。队伍由具备水电维修、管道疏通、养老护理等专长的社区居民“能人”组成,通过“群众点单、社区派单、能人接单、专人回访”机制,以低于市场价5%–20%的公益价格,为高龄、独居、残疾等群体提供可靠的生活服务。

88岁的史爱华老人正是首批受益者之一。她年事已高,子女常年在外,日常饮食就成了大难题。“社区食堂的饭菜有时不合口味,但自己上下楼买菜做饭更是力不从心。”史爱华说道。就在去年,她还不慎在下楼时摔倒,虽然伤得不重,却让老人对外出心生畏惧。万般无奈下,史爱华想到聘请一位家政人员,却因市场报价偏高一直未能如愿。

近期,听说社区有了自己的家政服务,史爱华很快提交了需求。经过“铁家政”负责人舒星星的协调,同样住在该社区的谢学会接下了这个任务。“之前我在家带孙子八九年,现在有空了,做饭我拿手,能帮上同龄的老人家,自己也多份收入,挺好的。”谢学会一边切着青椒一边说。当天中午,她为史爱华准备了三菜一汤,荤素搭配、营养丰富。

图片

“铁家政”谢学会(右一)陪伴独居老人史爱华(右二)用餐

“小谢特别贴心,沟通起来很顺畅。前两天米饭有点硬,我一提她就调整了。除了做饭,她还帮忙收拾屋子,现在家里人都放心多了。”史爱华满意地说。恰逢她的妹妹和妹夫专程从襄城区前来探望,得知姐姐的吃饭问题终于解决,不禁连连称赞:“姐姐真是住到了一个好社区!”

如今,在铁四院社区“铁家政”服务渐渐惠及更多老人。就在9月5日,家住清逸园的80岁陈书兰老人也找到了合适的钟点工,协助她一天两次注射胰岛素,还能帮忙买菜、做饭和打扫卫生,这位钟点工的丈夫也是一位铁路职工。

“物业服务从室外延伸至屋内、便民服务从普遍走向精准。”张立红表示,下一步,襄州区社会工作者协会将持续拓展服务内容、完善运行机制,推动更多公益资源下沉社区,让“铁家政”不仅是一个服务标签,更成为社区治理中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品牌。

(通讯员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让“邻居”变“家人”,襄阳一社区创新“身边人”养老服务模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5260

相关内容

​哈市打造“一刻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享有“床边、身边、周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铁西区:探索“商业+公益”新模式 让社区服务更“近邻”
信阳智慧居家养老: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河南洛阳:老人居家乐享“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
北京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党建引领,创新社区为老服务新模式
“社区+物业+养老”:苏州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探索记
便民服务升级,尽享悦邻时光:社区生活新模式来袭!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身心社灵”整合服务模式,助力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
福州:近邻互助养老模式让被动养老变主动帮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