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太极拳的技巧要领膝关节放松
学会放松,太极拳强调的是松静自然 #生活技巧# #运动锻炼技巧# #太极推手#
膝关节放松。
膝关节一放松,全身的力量就都落到脚底了,脚底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部位,肾水就像泉水一样从这儿涌出。我们都知道身体有十二条经脉,涌泉穴老百姓叫做脚心,很多人都知道搓脚心可以治疗失眠,原因就是把脚心搓热了之后,火气就降到肾水里面去了,这叫水火既济,可以帮助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的人入睡。
提膝:膝是下节的中节,有一个很重要的体位标准,就是膝盖尖在前进弓膝时,不能超过脚尖。又与鼻尖、脚尖形成三尖相照,膝盖尖不超过脚尖是位置上的标准,但三尖相照则不然,它不是上下一条线的位置上的标准而是相照,说好像前面有一块镜子。上中下三点在一定距离的镜子内相照,而相互形成上下的意念关系,镜子相照的距离,我们认为它与鼻尖前20公分的点为准,是形成镜相的关系,鼻尖是全身的准头,用意念放在鼻尖20公分与“尾闾中正”,尾闾找鼻尖也是这个意念点,所以“三尖相照”的点也与之配合才有意。同时也是空胸气场的中心,这问题在练拳的姿式上去找体会。
在所有步法、腿法、进退、提、踢、蹬、弹、蹲等的膝部要以提为主而有弯曲,不是只有弯曲的形式就可以了,提膝也表现了下肢的弛或张的作用。在气运身的一节中提过,下肢的风市穴是与中丹田气运身有其输入输出一张一弛的作用。当点风市穴,下肢脚有落实感,是下肢的张力,反之风市穴透出(10公分)即是下肢的弛力。当点风市穴时不管膝关节是屈曲或直立,都没有提膝的感觉,因为是张力是蓄力相对来说是静不是动。当风市穴透发出来即有提膝的要求,相对来说是动上是弛是发,松胯是使提膝后,与身体其他部位能保持相对的平衡稳定。所以“松膝提膝”即不过也不能不及,其中风市穴的作用,要很好的体会。
再提一下进退,膝不能过脚尖但弓步时常容易出现膝过尖的毛病,如果不过又觉得弓步作的不合适,这一点也要由穴位透发才能使膝 不过脚尖。膝关节两侧下方外侧是阳陵泉,内侧是阴陵泉这是一对透穴。同时内侧的阴陵泉还有相互过渡的关系,弓步的前腿是弓是实后腿是蹬是虚,前腿的阳陵要透阴陵意在阴陵则前腿弓实,而膝不过,这时腿是张力型,而不是“松胯提膝”。凤市穴是向内有点风市之感,后腿蹬是阳陵找申脉而蹬足跟,不能只单纯蹬足跟,这样就要用力则前后虚实不分。当须上步时只要用意念作松胯提膝,腿就可以上步甚或作出腿法的发力,这里只举例说明,在讲腿法、步法时再详细论述。
屈膝:膝盖弯曲,不超过脚尖,否则重心都在膝盖上,膝盖会受伤。
提起精神和扩膝松踝
练太极拳并不是松松垮垮着练,而是身形放松,而精神要饱满、集中、宁静、专一,有气势——提起精神至为重要——传统太极拳“身法十要”中的首要即为 “提起精神”。灵知灵觉才是提起精神的实质。武禹襄在《十三势行功要解》中说:“精神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有'腹内松静气腾然’也”。如何做到,每次练拳之怀前把任何杂事都办完,没有任何干扰的练拳;练拳的过程中,头里边要祥和自然、感觉灵敏。其实,这是让自身有智慧的练法。因此,有人才说,太极拳是智慧拳。
两个膝关节要内合,把内里撑开,这样,圆裆才能实现——同时,还有用膝部的鹤顶穴提脚心动的要求在里面,如是,举步才能轻而柔,迈步才能如猫行;同时,踝部亦要放松,不要僵硬,这样,才能实现“十趾抓地”。“十趾抓地”不是练拳的时候用力,而是指发力不离地球的吸引力。练拳的过程一定要踝关节松活,从而带动脚掌自然着地。
网址:(十一)太极拳的技巧要领膝关节放松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6306
相关内容
太极拳练习中的膝盖放松技巧,您知道吗?掌握这5个太极拳技巧,轻松提升内功与气质!
太极拳的生活方式是放松
太极拳保健养生小技巧
太极拳的养生之道
太极拳=太极腰? 4个方法助你练好腰
放松才能虚空,太极拳入门诀窍!
太极拳奥秘:快速掌握强身健体的整体运动技巧
太极拳的平衡艺术:探索自身平衡的两种方法
练太极拳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