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专题研讨④|唐桂荣:家访——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补充

发布时间:2025-09-15 11:20

青少年问题应对:家庭教育专家访谈 #生活技巧# #亲子教育技巧# #家庭教育专家访谈#

(来源:邗江教育发布)

唐桂荣,扬州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新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在2022年度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年度考核中,被评为“先进个人”。他目前主持省前瞻性改革项目学校子课题及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个人课题。他获得过省“领航杯”多媒体教育软件省一等奖,一师一优课市一等奖,近十篇论文发表于《中学语文》《语文教学与研究》《课外语文》等刊物。获得过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区师德先进个人、区教育宣传先进个人、区教育系统新媒体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2023年在新家庭教育种子教师展示暨优秀指导教师选聘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并被聘任为邗江区首批新家庭教育指导教师。

一、家访的意义。

家访是落实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家访是强化家校关系、增进师生关系、改善教群关系,促进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有效沟通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家访是拓宽教师教学视域,使教师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学校学习背后的故事,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家访既可拓宽和加深教师对学生成长规律和家庭教育环境的认知,又可以此达成家校之间彼此信任、真诚协作、和谐融洽的教育关系。因此,要做到真正有意义的家访应该具备以下特点:目的明确,提前预约,内容具体,语言得当,尊重家长,做好记录。

二、家访类型及内容。

家访类型

个别家访:教师或学校工作人员与单独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

集体家访:教师或学校工作人员与多个学生及其家长一起进行交流和沟通,通常在学校、社区或其他公共场所举行。

主题家访:根据特定的主题或问题进行的家访形式,例如学生成绩、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

长期家访:教师或学校工作人员在一段时间内定期走访学生及其家庭,了解学生的情况、家庭环境以及个性特点等方面。

电话家访:通过电话进行家访。

视频家访:通过视频进行家访。

上门家访:教师或学校工作人员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

侧面家访:教师或学校工作人员通过与学生相关的人、其他学生、其他教师或社区成员等侧面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

家访内容:

了解家庭环境:家访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包括家庭成员、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家庭支持情况。在家访过程中,教师能够观察到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表现,如饮食起居、家庭责任等,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生活习惯。

交流教育方法:家访是教师和家长交流教育方法的重要机会,教师可以在家访中向家长传达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从而更好地协调家校教育措施。例如:宣传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讲解有关学生安全教育的知识。

解决个性问题:在家访中,教师能够了解到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解决个性化问题。例如,针对学生在家庭中的情感问题、学习问题等,教师可以与家长共同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增强家校联系:家访能够增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从而更好地合作共同完成学生的家庭教育

三、家访流程及注意事项。

在实施家访过程中,要注意家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家庭环境,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适切的帮助和支持。

以下是一些流程及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家访的效能。

制定计划:在家访前,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家访的目的、内容、对象、时间、地点等。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家访过程,确保家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选择家访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家访形式,例如上门家访、电话家访、视频家访等。

沟通与准备:在家访前,教师需要与家长提前沟通,了解家庭环境和学生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准备家访内容和策略。同时,教师还需要与家长协商好家访时间和地点等细节,确保家访的顺利进行根据学生情况提前准备好谈话内容、教育方案等。

倾听和观察:在家访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倾听家长的话语,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家庭环境,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需求。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展现出亲和力和专业性。

针对问题制定方案:在家访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方案,与家长协商并达成共识。这些方案需要有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时间表,以便家长可以按照方案执行,从而更好地改善学生的问题。

记录和跟进:在家访后,教师需要记录家访的内容和解决方案,定期跟进学生的情况,了解方案执行的效果和家长的反馈。这些记录和跟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家访效果,及时调整家访策略和措施,提高家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家访活动效果评估:家访活动效果评估是家访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家访活动效果评估方法:

家长反馈: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家长对家访活动的反馈,包括对家访者的评价、对家访内容的评价、对家访效果的评价等。

学生变化: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家访后的变化,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方面是否有改善。

教师成长:通过反思、总结等方式了解教师在家访活动中的成长和收获,包括教育教学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家校关系:通过家长会、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是否更加顺畅、和谐。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家访活动效果评估方法,评估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并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同时,也要及时总结评估结果,提出改进和提升的建议,为以后的家访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家访案例分析:随迁子女家访。

随迁子女家访是针对随迁子女进行的一项特殊家访形式。以下是随迁子女家访的特殊之处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特殊之处:

了解随迁子女的家庭情况:随迁子女跟随父母来到新的城市,家庭情况可能比较特殊,家访可以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包括父母的职业、家庭住址、居住环境等方面。

关注随迁子女的适应情况:随迁子女来到新的城市,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家访可以了解他们的适应情况,包括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融入新的环境。

加强家校联系:随迁子女家访可以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系,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同时也可以让学校更加了解孩子在家庭的生活和成长环境。

需要注意的事项:

提前预约:随迁子女家访需要提前预约,避免对随迁子女和其家庭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关注隐私:在随迁子女家访中,需要注意保护随迁子女的隐私,避免对他们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注重沟通技巧:在随迁子女家访中,需要注意沟通技巧,尊重家长和随迁子女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难以理解的语言。

制定个性化方案:针对不同的随迁子女,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家访方案,关注他们的实际需求和个性特点,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融入新的环境。

总之,家访作为一项重要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能够让家长和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需求,我们可以通过家长、教师的“伙伴式共同成长”,不断优化和提升家访水平,及时调整家访策略和措施,最终形成家校共育的“教育合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助力。

供稿:唐桂荣

审核:冯长宏 时金林

发布:桂明月

网址:家访专题研讨④|唐桂荣:家访——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补充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00910

相关内容

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联系探讨 黄向航
延伸课堂教学、激活校园文化 超九成受访大学生愿意为高校博物馆代言
积极发挥校外教育中科学教育的作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家庭教育的融合策略研究
新教育|家校合作共育的途径与方法
2024年教育系统人工智能安全专题研讨班在桂林举办
山东省济南市新世界小学:创新融合教育模式 谱写家校共育新篇
家庭教育不该沦为学校的附庸
教育顾问呼出、学科分析、家庭教育话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