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休闲史的深入研究,为英国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条件
参与历史文化研究,提升生活质量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文化生活# #历史文化研究#
引言
“没有一本书把运动与经济决定因素、社会结构或政治练习相结合,视野狭窄,判断不严格。”这句话是出现在《英国人的生活与休闲·社会研究》一书中的,它比较概括性地向人们展现了早期英国休闲文化史不受到史学界的关注,由此撰写出这样一本书,从最基础的英国休闲生活中探索时代发展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也可以从英国人的休闲史的方方面面引申出一些社会问题和当时英国人的解决之法。
这本书是对英国休闲文化史进行系统研究的早期作品之一,对于后来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在休闲史的论述里我们看到了英国社会的基本面貌,民众休闲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进步与否最直观的表现,所以研究民众休闲史是非常必要的。
早期英国民众休闲史的研究者通常是出于业余爱好,因为休闲史被很多“正统”历史学家看作是“闲事”
在历史学关于休闲史的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两个派别,分别是对于民众休闲史充满兴趣,想要在这个领域继续拓展的业余爱好者,另一类则是那些自诩为正统的历史学家们对研究民众休闲史感到不屑,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也是非常简单。因为休闲生活史从来没有被人关注过,本身存在感就比较低,加上所有的历史学研究都是有一定意义的,而休闲史似乎并没有让人们看到研究方向和意义。
这样的想法实际上是对休闲史不够了解造成的,在休闲史的研究者们看来,这也是一门非常高深、值得研究的方向。因为从人们的休闲生活中可以看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轨迹,休闲史随着经济和政治的稳定繁荣也会有相应的表现,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缩影。休闲史的研究实际上也不是单纯的饭后活动,在不断的拓展中人们逐渐把运动和休闲结合起来,比如牌戏、骑马、狩猎、舞蹈等等,这些其实也都被算在休闲史的范畴。
20世纪50-60年代虽然出现了研究休闲史的萌芽,但是这样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很显著,因为人们也是在探索和兴趣的驱使之下进行的,并没有很强的指引性和方向。这一时期的休闲生活也刚好被工业革命和宗教变革影响着,充满了宗教性和革命性,甚至都不能把民众休闲从其中脱离开来,所以这也是研究休闲史的一个不便之处。
当时间来到了70年代,在社会稳定、国家安定的基础上,研究民众休闲史的人也越来越多。相比于60年代的工业冲击,此时的休闲活动已经能够适应宗教和工业化的步伐,有关民众休闲史的研究也逐渐步入正轨。史学家们对清教主义进行抨击,因为其严重限制了人们的休闲生活,清教主义推崇的“理性的娱乐”让人们的休闲生活被禁锢。通过所有专注于休闲史研究的历史学家的共同努力,终于让休闲史在70年代有了很大的突破。
70年代的重大变革和研究成果让休闲史彻底进入人们的视野,变成了一个规范的、不受蔑视的领域。《经济史评论》中所罗列出来的十几个类型的出版物分类目录中就已经有了“闲暇和大众文化”等字眼,这时候是1981年,主流学术界已经在客观上理解和赞许了对民众休闲史的研究,这是休闲史研究道路上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点。
英国人民众休闲文化受关注后被质疑“出现两极分化”,甚至更多人认为其休闲生活逐渐呈萎缩态势
“在1500年到1800年期间,由于上流社会和中产阶级的撤离,我们可以发现两极分化发展着,在……休闲娱乐和文学兴趣方面,都走上了另一条路。”
皮特·伯克说出这句话的原因是70年代的上流社会逐渐和中产阶级脱离,他们享有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休闲文化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很多研究休闲生活史的学者都更愿意将二者分开来描述。特权人物和更加富裕的阶层本就是容易受到社会的格外关注,所以当文娱生活也进行了分化之后无疑是激化了中产阶层和上层社会的矛盾。
上层社会无法理解乡野之人的文娱活动,认为这一类的活动是无意义的喧闹,是粗鄙的,所以从来不会参与其中。而普通人没有很好的经济基础,也是没有办法享受到上流社会娱乐生活。但是很多学者认为不应该这样划分,就像前文中提到的,这样的分类对两个阶级的矛盾的扩大产生重要影响,是不利于民众休闲史的。
反对两极分化的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蒂姆·哈里斯,他是最强调民众文化本身的多样性的学者,所以在蒂姆·哈里斯看来,上流社会和中产阶级的分化实际上是文娱活动多样性的表现。这样的说法其实并不是很全面,因为不论如何,下层人民都是因为经济受限才无法参与上流社会的文娱活动,比如贫穷的人没有办法学习高尔夫或者打马球等等。
当然,地域和传统对于“两极分化”的影响也比较大,尤其是地域方面的差异。在南方城市一般都是农业区,自然会跟工业区的民众休闲项目有所区别。南方农业区的小镇和商业区的布里斯托尔文化氛围不同,而布里斯托尔又和工业区文明的博尔顿文化产生区别。
富人和穷人都是因为地域上的差异而分开的,所以才出现了富人区和穷人区、工人区之间文化的差异。在英国,通过地域划分阶级的情况比较多,也是英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这样的理论如果放在任何一个别的国家可能都无法成立,因为大多数国家富人和穷人分化在地域表现上并不是那么明显。
当然,民众休闲活动的多样性不会仅局限在阶级不同、地域不同,相同阶级的人之间也会有不一样的文娱活动,这才是休闲娱乐文化丰富多彩的重要表现。男女之间的文娱活动差异也被研究者们发现并且进行深入研究,男性和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不一样的体力、能力和智慧,这也是文娱活动类型丰富、体裁多样的一个方面。
蒂姆·哈里斯的这些言论实际上都是为了佐证一个观点,那就是民众修闲没有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这是夸大了地域、性别和其他要素导致的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他还公开反驳过哈里森之前的做法:
“哈里森曾经把英国人划分为四色人等;17世纪末则有26种人的划分法;大部分学者强调17、18世纪的社会中间阶层……”
哈里森等人反对皮特·伯克说法的本质原因是认为民众共同文化才是民众休闲史研究的根本方向,并不存在两极分化,这样简单的把社会人群分为两种进行研究是违背了50年代对民众休闲史研究的初衷,是比较片面的观念。
再说民众休闲生活逐渐萎缩这样的说法,其实文化生活和政治经济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文化只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繁荣或者表面上呈现出的停滞现象,只要大的政治方向不变,随着经济发展变化导致文化有起伏是非常正常的。人们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当时社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具体情况,相同的,文化也会被社会影响和反映。
近代以来英国民众休闲生活产生了巨大变迁,传统的休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新的休闲方式不断出现
民众对休闲娱乐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因为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加上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不满足于过去的休闲方式——传统休闲方式。于是一些新的休闲方式诞生了,在适应时代发展的情况下给人们带来新的娱乐和休息体验,受到英国人的广泛认可。一些学者认为是经济进步导致传统休闲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是城市的迅速扩张,使得人们没有办法继续之前的娱乐模式。
“高效的劳动纪律……掩棺埋葬了传统的乡村娱乐。”这不是一方面能够产生的巨大影响,是需要历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所有因素结合在一起产生的变迁,是积极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变化。
“休闲革命”是指英国人在百年间对休闲方式的重视逐渐增强,于是在现有民众休闲的基础上进行又一次革新,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休闲生活的改善等等。这些都是民众休闲史得到关注和认可的表现,是历时一百年得到的收获。休闲革命使得英国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都稳步提升,甚至出现一些具有专门功能的休闲城镇,更能说明研究民众休闲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共有的习惯》
《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英国人的社会生活》
网址:民众休闲史的深入研究,为英国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条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04308
相关内容
消费升级背景下高品质休闲生活的构建研究.pptx汉代休闲生活研究
城市休闲空间的性质与要素研究
城市居民户外休闲活动和生活品质研究.doc
休闲美学:审美视域中的休闲研究
打造休闲生活 提升民众幸福
【创新理论】李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社会学视角下的文化休闲消费研究
基于提高生活质量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基于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观下的城市居民休闲活动满意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