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在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后,该如何快速调节情绪?

发布时间:2025-09-16 23:44

Smiling Mind:专为儿童和青少年设计的情绪调节APP #生活技巧# #情绪调节技巧# #情绪调控软件#

青少年在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后,该如何快速调节情绪?

文|章鱼哥

编辑|比奇堡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处于从懵懂迷茫逐步向成熟稳重过渡的关键时期,存在动荡性、易损性和可塑性等心理发展特点。

在持续性发展的进程中,他们渐渐将目光投向自身的成长,不仅要面临着自身生理发育、认知转变、社会性发展,同时还需面对来自各类人际关系中带来的多方压力。

频繁的家庭冲突、低质量的亲子沟通、过度的批评或忽视、糟糕的人际关系是中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的主要来源。

而过多的压力性事件既会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学业成就、人际和谐与社会适应等,又会加重焦虑症、抑郁症的发病率及复发率、烟酒使用频率。

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兴起,学者们开始更多关注个体本身在促进自我成长过程中的积极因素。

根据危机-成长理论,支持性的社会环境可为个体提供必需资源和安全环境,鼓励个体对压力事件进行积极思考从而助于降低负性事件对个体的消极影响,促进压力事件后的积极变化。

压力后成长研究目的是揭示个体摆脱压力、获得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以积极视角审视压力事件对其所产生的良性促进,促进自我的心理平衡与成长。

情感-认知加工模型提出,个体能对创伤事件加工过程进行认知评价,做出情绪反应。

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评价过程中所出现的情绪变化,反过来也会对认知加工过程产生影响,最后,经过顺应或同化而产生积极变化。

对身处不利环境下的个体来说,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作为重要的应对资源,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会对超过自身负担的生活事件作出认知调节努力。

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在行为和情感间发挥着重要中介作用,个体的不良行为、情感障碍与不恰当的认知方式密不可分。

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中学生的心理以及行为有着积极的影响。

无论在中学生校园生活还是日常生活,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中学生的消极生活事件有着重要的缓解作用。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个体的发展会受到父母、同学、老师等影响,对于处在青春期特殊阶段的中学生,除父母作为其重要他人,朋友亦是其成长路上的重要帮扶者。

研究显示,同伴关系在青少年的情感发展和社会交往中具有独特的、无可取代的作用。友谊质量反映了同伴关系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友谊关系的重要指标。

牛凯宁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水平的友谊质量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不同的作用。

较高水平的友谊质量对青少年起到保护作用,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情感支撑,降低其孤独感,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并且能够正向预测其主观幸福感;而较低水平的友谊质量则会成为其发展中的危险性因素,常会引发青少年的问题行为。

因此良好的友谊关系能够促进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以及自我概念的稳定形成,拥有来自同伴的鼓励和支持也能进一步地提高青少年受挫后的积极应对策略和心理成长水平。

以上研究充分表明了良好的友谊关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保护性作用。

研究引入友谊质量作为调节变量,有利于揭示中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影响压力后成长的内部机制。

综上所述,研究从个体内部和外部角度出发,结合危机-成长理论、情感-认知加工模型、情绪障碍认知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去探究生活事件对压力后成长的影响方式。

并挖掘中学生在遭遇负性事件后心理成长与发展的促进因素。

探讨认知情绪调节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有助于寻求有效途径以弱化负性生活事件对中学生的消极影响。

一、负性生活事件的研究现状

负性生活事件与内化问题

研究发现,负性生活事件与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是青少年抑郁症最显著的风险性因素之一。

有研究者对451名7-12年级的青少年进行追踪调研,得出生活事件能够有效预测青少年抑郁、焦虑等消极心理的结论。

经历过地震和网络成癒的青少年遭受的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水平均有显著正向关系。

Techi等人研究发现,负性生活事件对学生的学业倦怠情绪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也可通过情绪调节困难及手机成瘾,对学习倦怠产生间接影响。

负性生活事件与外化问题

研究发现,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具有显著诱发作用,会引起个体的应激反应.

从而导致个体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变化,降低青少年的睡眠质量,甚至出现酒精成瘾、网络成瘾、药物成瘤、自杀意念、自伤行为等。

负性生活事件正向预测攻击性行为,极端不利的生活事件甚至会改变个体的人格特征,并在个体发展的后期阶段扩大不良情绪和问题行为的风险。

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

研究发现,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存在负相关关系。

也有学者表示,心理初性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间发挥着调节作用,表现为个体的生活事件发生次数越低,心理韧性水平相对越高,有利于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成长。

马伟娜等人发现,个体可通过心理弹性间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弹性作为一种自我保护性因素,主要由自我效能感、自尊和社会支持等内外部因素构成。

在压力性或危机性状况到来时,个体能够借助这些自我保护因素减少其对自我的冲击,身心健康水平得以维持。

二、负性生活事件对压力后成长有调节的中介作用分析

负性生活事件与压力后成长的关系

负性生活事件总分及各因子均与压力后成长呈负相关。

据研究显示,个体由于生活事件带来的持续痛苦可能会导致他们沉浸于一种被动性较高、批判性较强的反复思考中。

对当前环境和生活事件情境的被动性比较明显,这种思考方式可能会阻碍个体在压力后实现成长。

Janof-Bulman等人提出的创伤后成长的破碎世界假设认为:

个体暴露于创伤事件的程度越重,其创伤前后的信念系统越不一致,带来相应的心理压力也越严重,使个体产生消极的世界假设,发生积极变化的程度也降低。

而关于创伤事件暴露程度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研究者发现两者间并非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曲线。

即中等强度的创伤事件产生的积极成长转变最为明显,事件过于严重会破坏个体信念体统,导致其对己有信念系统怀疑、否定而难以获得成长。

事件严重程度较低时并不会消耗太多心理资源,也就无法获得压力后主观成长。

研究得出负性生活事件与压力后成长呈线性关系的结论,可能是因为相比创伤事件的威胁性与灾难性,中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多在学校、家庭或社会支持系统中出现。

是引发学生消极情绪并改变其行为模式的压力性刺激,严重程度相对较低,后期人为改变的可能性更大。

负性生活事件各维度与压力后成长均为负性相关

中学生遭遇惩罚的次数越多其自我效能感越低下,尤其是面对老师家长的冷嘲热讽等心理惩罚时,其自我否定等负面体验就更加强烈,难以从惩罚中做出积极心理改变。

过高的学习压力会让中学生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及睡眠障碍等问题,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并降低其幸福感,长此以往会造成情绪抑郁等精神疾病,难以从中获益。

中学阶段处于个体社会化、人格发展的“动荡期”,人际紧张更多为校园中受到班级同学、同伴或团体的忽视、拒绝等排斥信号或行为,这将增加学生出现焦虑、抑郁问题的可能性。

亲友和财产丧失会给中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痛苦,这种痛苦的经历让个体出现自罪自责、归因于己等消极认知,使得其难以调整创伤带来的冲突信息。

并被沉浸反刍所困扰,出现过度警觉状态,难以在短期内获益。

初入中学的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可能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感,表现为缺乏学习动力、自我认知能力不足、日常生活技能较差以及人际关系问题突出等方面。

适应问题贯穿于个体整体发展过程中,学生常常因生活经验不够、心理准备不足而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无法正常融入班集体而处于消极抑郁状态,难从适应问题中获取正向心理能量。

认知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

负性生活事件对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有显著负向影响,对非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有显著正向影响。

中学生正经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巨变,缺乏客观理性的判断能力和甄别能力,遭受的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压力和生理困扰等生活事件越突出。

个体认知和看待客观事物的角度越消极,产生负性情绪认知体验,而往往会高估情绪事件的长期作用,而低估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因此中学生更倾向于采用非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对待生活事件,而对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频率降低。

不同的是,魏义梅等人研究结果认为,生活事件与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相关不显著。

可能因为生活事件带给个体的影响较严重时,产生的悲观情绪促使其使用消极认知调节方式来解释一切。

研究的高年级中学生在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方面具备较高水平,他们更倾向于采用积极情感调节策略来应对生活事件,从而减轻负面影响。

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对压力后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非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对压力后成长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力。

即个体采用适应性的认知调节策略能够帮助个体缓冲创伤和冲突带来的痛苦体验,促进其压力后成长以调整心理健康状况。

根据Gamefski提出的情绪调节理论观点,采用积极认知情绪调节有助于提升个体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发现,认知情绪调节中的积极重新评价和积极重新注意策略是创伤后成长的重要触发因素,不仅可以调节消极情绪。

还可以缓冲创伤经历的负面影响,改善其心理适应力与情绪失衡状态,有利于压力后成长的产生。

相反,非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会加重负性事件带来的消极情绪体验程度,个体会陷入悲观消沉的自我认知中。

闫静怡等人研究发现,频繁使用该策略则会降低高中生的心理弹性,导致其面临压力事件时易陷入思维僵化,挫折感与抑郁水平更高,阻碍其身心状况的健康发展。

网址:青少年在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后,该如何快速调节情绪?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05092

相关内容

负性生活事件 压力后成长 情绪调节.docx
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
情绪调节鱼油有用吗?看CNS情绪鱼油如何助青少年调节情绪
青少年情绪调节与压力管理
情绪调节如何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相关联?
疫情放开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该如何调适?
青少年情绪调节障碍:你了解多少?
压力性生活事件、抑郁症状对青少年睡眠问题的影响:情绪调节的保护作用
大学生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与压力后成长的关系
青少年如何调节情绪、管理压力?画荻教育指导老师教你这么做!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