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细胞自噬机制”
利用简易材料自制显微镜观察细胞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学实验#
2016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授予日本科学家Yoshinori Ohsumi(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对细胞的自噬机制的发现和相关研究。大隅良典是第六位出生于日本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奖者,也是第23位出生于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71岁的大隅良典现任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名誉教授、基础生物学研究所名誉教授,是细胞自噬研究的先驱,曾获得京都奖、盖尔德纳国际奖及日本人第2座威利奖。2016年也曾获得日本人第4座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大隅良典
所谓自噬作用,是指细胞在应对短暂的生存压力时,可通过降解自身非必需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从而维持生命。相应地,自噬作用也可能降解潜在的毒性蛋白来阻止细胞损伤,或是阻止细胞的凋亡进程。
该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对抗癌症,适当地提高细胞基础自噬水平可能成为未来肿瘤预防的重要措施。(据腾讯科技)
让大隅良典获奖的“自噬作用”到底是什么?
资料图
“所谓自噬作用,是指细胞在应对短暂的生存压力时,可通过降解自身非必需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从而维持生命。相应地,自噬作用也可能降解潜在的毒性蛋白来阻止细胞损伤,或是阻止细胞的凋亡进程。然而自噬并不总是良性反应,它更像是在走投无路时进行的一场豪赌。”(据果壳网)
资料:日本科学家成功探明细胞自噬的启动机制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分子细胞学教授大隅良典所带领的研究小组宣布,他们成功探明了细胞自噬(autophagy)的启动机制。本次研究对预防和治疗由细胞自噬引发的癌症及神经类疾病有重要意义。
具体成果已于2016年7月11日刊载在美国知名科学杂志《Developmental Cell 》上。
细胞自噬除了能够分解细胞内的老化物质及有害物质,维持身体健康外,不少有冬眠习性的哺乳类还会利用这一现象,让细胞内的物质再生以此维持生命。大隅教授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曾经使用一种微生物酶,成功用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内的自噬过程,但是这种现象的具体机制一直未能探明。
小组成员本次将着眼点放在了能够促进自噬过程的Atg13蛋白质上。通过使用酵母进行实验观察到,Atg13蛋白质会与其他4种蛋白质通过网状结构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巨大的细胞自噬启动装置。这个装置能够创造出二重膜结构,仅吸收分解物质。研究人员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探究该过程的相关机制。(据科学世界网)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址:发现“细胞自噬机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06282
相关内容
生命科学学院杨爱民课题组在Molecular Cell上发表细胞自噬调控新成果巨噬细胞ILF3在糖尿病心肌病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病毒学会分享:改变噬菌体疗法的突破性发现
抗衰进入细胞级时代,下一步是定制化需求大爆发
细胞健康=人体健康
《Nature》:细胞减少是衰老关键!细胞抗衰有望实现逆龄!
Circulation| 2篇!复旦大学葛均波团队发现胞葬作用在心脏伤口愈合起关键作用
细胞生活环境(颖).ppt
【重磅综述】衰老细胞对寿命和疾病的影响
生物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