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给出秋季心脑血管保护“说明书”
《心脑血管康复知识》: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教育。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疾病康复指南#
(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秋季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加大,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9月14日,记者从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获悉,近期该院心脑血管疾病急诊接诊量较夏季有所增长。该院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心血管一科主任马晶茹提醒,随着秋季到来,市民须警惕气温变化带来的健康风险,关注身体异常信号,并从生活方式、健康监测等方面做好自我管理,老年及有基础病史的高危人群更要做好“双重防护”。
四大预防措施 守护心脑血管健康
“秋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主要与气温变化、血管收缩及生活习惯改变密切相关。”马晶茹介绍,相关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1℃,收缩压平均上升约0.48mmHg,舒张压上升约0.45mmHg。血管收缩易导致血压波动,也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
针对秋季疾病特点,马晶茹从生活方式、健康监测、饮食调理、运动管理四个维度,提出具体预防建议:
●做好保暖,避免温差刺激
外出时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注意头部、颈部、手部保暖,避免突然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深秋时节,建议室内温度保持在20℃~22℃,避免室内外温差超过8℃,减少频繁进出温差较大的场所,以降低血管反复收缩的频率。
●加强监测,控制基础指标
高血压患者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需稳定在4.4-7.0mmol/L;若出现头晕、胸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应立即休息并测量血压,症状持续10分钟以上需及时就医。
●合理饮食,减轻血管负担
减少高盐、高油、高糖食物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食用肥肉、油炸食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秋季气候干燥,建议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肾病及心衰病人需适当控制饮水量),以温开水或淡茶水为宜,避免饮用冰水刺激血管。
●适度运动,增强血管弹性
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晨练过早(建议9时以后,气温回升稳定时进行);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不疲劳”为原则,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45分钟,每周运动3-5次,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骤升。
这些人群
要做好“双重防护”
“60岁以上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减弱,调节能力下降,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基础疾病会加速血管病变,增加疾病发作风险。”马晶茹提醒,老年人群和有基础病史的高危人群,要做好“双重防护”:一方面要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添衣;另一方面要避免突然发力,如弯腰搬重物、快速起身等动作,易导致血压骤升,建议起身时遵循“三部曲”: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
此外,需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减药或停药。一旦出现胸痛、头晕等疑似症状,要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避免情绪紧张;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症状明显者则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高级记者 樊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专家给出秋季心脑血管保护“说明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06563
相关内容
秋冬心脑血管保健秘籍,您收到了吗?一份护心饮食清单!预防秋季心脑血管疾病!
秋冬季节 警惕脑血管疾病
保护心脑血管 夏季饮食喝3款养生汤
秋冬季节如何保养心脏?专家这样说
心脑血管疾病饮食
冬季心脑血管病人养生饮食知识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要规律作息,保持乐观情绪
从“心”出发 守护好心血管健康
高温来袭,如何保护心脏?专家详解夏季心血管保健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