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无事静坐,遇事才能静定
保持冷静,决策才能明智。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心态哲学#
提起静坐,有人也许会问:“静坐?不是出家人才有的功课吗?”受西方文化影响,多年来我们常把“静坐”归为某类宗教性行为。其实,在我们古代文人都会让生活保持一定程度的“内向性”,他们每天都会静坐、默想、内观。
阳明先生所提倡的,正是独坐而观心中的宁静。
1、静坐的真相
我们一味学习与强调西方的心理治疗与精神分析,忘却了我们一直传承的“内向性”生活模式,也忘却了如何去静坐,如何去内观,如何去默想。甚而对静坐有一种误解。但是静坐,其实是古人的日常事。
《老子》有云:“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也曾对静坐有过切身体会,其开始未悟:“孔子之道,以何为道?”“颜子之乐,所乐何事?”后来他拜东林常总禅师。禅师不与他说道理,只令其静坐。静坐月余,周便有体会。
二程(程颢、程颐)作为周敦颐的弟子,也都推崇静坐。李侗是程颐的弟子,又是朱熹的老师,他教朱熹静坐。朱熹本人也非常推崇静坐,曾经对弟子说:“用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如此一二年,何患不进?”
阳明先生也基本沿袭了先贤们静坐的方法和观点:初学者需要学习静坐,以使内心安定、收敛身心、存心养性。
2、静坐,看见内在的宝藏
《传习录》有云:“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
从“静坐”的字面意思来看,就是通过身体安静地坐着来使心灵安静的一种行为。目的是静,方式是坐,套用阳明先生的主意功夫论:静是坐的主意,坐是静的功夫。
根据《年谱》记载,阳明先生一生都有静坐的习惯,他知道静坐的好处。有一段时间,他常常教人静坐,特别是对刚入门的弟子。他认为初学者心思散乱、杂念纷飞,像猿猴般跳动,像野马般拴缚不定,他们的头脑中是什么些杂念呢?不过是声色货利等私欲。所以阳明先生教育要他们通过静坐的方式来收摄心神,达到静心、止息杂念的作用。
历史上,其实一直有许多人在静坐中收获了来自内在世界的宝藏。
白居易,也常常静坐修身。从他的《静坐》诗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他静坐的要领、静坐的感受和静坐的效果:“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饮似醇醪,又为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沉,仍能保持旷达乐观的积极心态,享年近古稀。他每天天刚亮,就会立即起身,盘腿而坐。他常说:“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陆游日常喜爱静坐,他不仅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词,还记下了自己修习静坐的心得。他在《戏遣老怀》诗中写道:“已迫九龄身愈健,熟视万卷眼犹明。”
静坐,有着极多的好处。当内心纷飞的思绪止息后,你会意识到一切的境遇,不过是唯心所造,而我们唯一需要掌握的,便是对自己内在世界的觉知。
3、静坐,需持续的简单
静坐,其实很简单,它对外界条件要求极少。
明代高攀龙在《静坐说》中说:“静坐之法,不用一毫安排,只平平常常,默然静去,此平常二字,不可容易看过。”
阳明先生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人生在世,与其说是通过各种事情来磨炼自己,不如说,是通过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懂得为人处世。
梅花香自苦寒来,道理浅显易懂,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毕竟我们不是在游戏,人生没有存档也没有重来,我们守得本心,方能始终,亦是“静亦定,动亦定”。
心不静,这些躁动在我们做事的时候很容易影响我们的判断,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最后也导致了无法挽回的结果。
静,则入心境。阳明先生以坐入静的要诀是:
其一,“息思虑”,也就是让自己的心进入空寂境界。让心空,是佛家和道家的至高之境,道家的“贵和尚中”,佛家的“空身、空心、空性”讲的正是此理。阳明先生所说的“息思虑”则是通过暂时的放下,去寻求内心真正缺失的事物。
其二,“省察克治”,也就是以心为镜,观照自身。人活于世不乏私欲,而私欲不外乎:好色、好货、好名。孔子常说君子正身之法就是“自查不惑而内自省也”,而阳明先生修静最重要的一点也就在这里。
人心的不静来源于人心的不净,因此,通过独坐不断地反省,这是帮助自己了解内心的快速方法。静坐其实很简单,没有条条框框,但最关键的是,每天都做。如果能持续,便是了不起的成就。
愿你无事时,静坐。遇事时,静定。
【清浅时光】郭玉娥/中元节随笔: 父亲
【生活百态】贾振声/打雀儿
☆☆☆☆☆☆ ☆☆☆
本文转自:王阳明心学
主办单位:好古学堂
主编:白艳
副主编: 王爱明
编辑: 张咪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感恩有你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接受一切形式的吐 槽和赞
网址:【阳明心学】无事静坐,遇事才能静定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27596
相关内容
王阳明:遇事磨砺品性,遇人修养心性(一)心静如水,处事淡然,遇事坦然,才是最好的生活姿态
王阳明:人生逆旅,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淡定
静坐窗前,心灵的宁静与生活的哲学
心静才能致远,生活中的宁静之美
学会心境平静如水,遇事不惊,不生气、难过的事
王阳明心学: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之道
静心做事,静气做人:成事的根本之道
如何在生活中,学用阳明心学的处事妙招
怎样才能使心情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