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盛夏逛孔夫子旧书网时拾得一本小册子:一九九八年人民文学社出的许地山散文集《空山灵雨》。虽其貌不扬,但其自称为“现代小品文的最初成册的书”(1925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甚是特别,于是购入,择一清晨,泡壶花茶,开始读。
记得读完时已是烈日当头,窗外蝉鸣车笛,却一点觉不出夏日的烦躁。小小的册子共纳44篇散文,每篇不过数百字,风格却很有趣——时而空灵幽远,时而妙趣横生;有时写实如作者亲身经历,有时想象丰富奇特,带有异域风情。这让人不禁对作者许地山——这个小学课文《落花生》的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然而我对这个作家的了解仅仅维持在“这篇课文要背的”这无趣的层面。于是带着一颗不放过任何好书的职业敏感心,我开始搜索了解许地山。哈,不挖不知道,一挖,特别有趣!
许地山是民国时期的文学家。他祖籍广东,生于台湾,长在福建。青年时曾游历缅甸、马来西亚。后赴英美留学,最后在香港教书。有意思!
他曾是张爱玲的国文教授,是老舍的挚友,与周作人等创立过文学研究会,与瞿秋白等主办了《新社会》旬刊,甚至还曾致电蒋介石呼吁和平。原来是个低调的名士,有意思!
许地山知音律,善琵琶,深研粤讴(一种广东曲艺说唱)。对基督教佛教道教均有很深的研究,精通梵文,还计划编写过《中国服装史》!太奇葩了!
说及他的性格,那就更有趣了。他在燕京大学念书时由于喜留长发蓄山羊胡,常年穿土黄色对襟长衫,又精通梵文,被称为三怪才子。而作为一个散文大家,许地山的数学却极差,常被数学系出身的妻子欺负……怪不得郁达夫感叹道:许地山有一种孩稚的顽皮气,后来才知道这一种天真的性格,他就一直保持着不曾改过。
这么一搜,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呼之欲出——真诚可爱、博学天才外加宗教情怀。难怪其文字如此脱俗清新又不乏人间烟火!在发现许地山的作品已公版后,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编辑好同志,我立马搜罗了各版许地山散文集进行比较阅读。在自信能把一本这样的老书编好卖好的前提下申报了选题并获得了一致通过。
一次重塑老书之旅就这么开始了。
首先,考虑本书的核心读者是谁?百度指数显示许地山的读者在20-39岁。这是个很微妙的结果,因为目前许地山散文集有一大半的分类为少儿文学。的确,课文《落花生》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质朴而有意义。然而,在阅读其他大多篇目后,我感到一个十岁左右的孩童可能无法感受到许地山散文的卓然不群。在我读到令人莞尔一笑之处时,一个孩子可能并不能完全明了其妙处,这多么令人惋惜!因此,我决定将此书定位成一本给年轻人阅读的书籍。他们可能像我一样热爱文学,他们会在冬日的下午读个几篇,背上照着暖融融的太阳;他们会在睡前读上几篇,略发感慨或只是笑笑,然后安睡。他们喜爱散文这种坦诚的文学形式,能体会小品文这一特殊文体的可爱之处。一本好书的传播不就是这样的吗,走进最对的读者的生活。
在解决了这个大问题后,余下的就是为我们的核心读者——年轻人——提供最好的阅读体验。
第二步,定书名。选项基本集中在《空山灵雨》和《落花生》二者之间。最终我选择了后者,不止因为这个书名耳熟能详,能让我们回忆起童年课本里那个质朴的故事,更是因为当年许地山为《空山灵雨》写的弁言过于忧伤,而“空山灵雨”这四个字尽管如此质朴清丽,又充满哲学和宗教的气息,但却只展现了许地山“出世”的一面。
其实许地山虽对宗教研究颇深,却始终没有遁入空门,只因其即使历经战火年代的颠沛流离却始终有一颗天真的未绝望的心。
“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他挖出来。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许地山给自己的笔名取为“落花生”,他这个人,这一生,也正如这句话所写的那样,如此才华横溢,却始终低调朴实。书名,《落花生》是也。
其次,内文重编。目前所有版本均未打破初版《空山灵雨》的篇目顺序,且无一例外加入很多其他篇目,毕竟小册子仅不足百页,无法成书。然而就如我最初读小册子时感受到的一样,风格突变纵然有趣,但在加入很多其他篇目后,仍保留初版无逻辑的排序易显混乱,实无必要。在从所收篇目最全的陈平原老师所编的《许地山散文全编》中精选出16篇后,加上原有的44篇小品文,共计60篇散文。我最后将其分为四辑:
第一辑 落花生——关于蝉和大海的寓言,关于梨花和老妇人的故事。往往短短一篇,禅意尽现。
第二辑 春的林野——从孩子间的懵懂感情,到对逝去妻子的思念,许地山笔下的爱情,或朦胧可爱,或深情可叹。他曾说,我自信我是有情人。
第三辑 我的童年——“自入世以来,屡遭变难,四方流离”,许地山念及幼时的母亲、祖母以及在牛津的时光,不禁“到回忆之乡”,娓娓道来。
第四辑 万物之母——集时势之作,讽时事、论文学。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由此得以一窥许地山的“入世”的一面。
如此排序,阅读体验较好。
我们还获得了许地山女儿许燕吉抄写的《落花生》手稿及其所作《我记忆中的父亲》的使用授权,附于书后,希望让本书更具收藏价值。
最后,装帧设计。灌文后发现,书中一些留白之处甚为可惜,特别是一页排不下翻页只有三四行的篇目,总觉得如此之处多了对不起读者。于是我们打算在留白较多处加上契合本书气质的插图,风格力求美而简单。
而对于封面,我和给力的设计师沟通了本书的设计需求——简洁大方、脱颖而出、不要太女性化、不要老气。最后的成品超出了我的预期。
外封用纸压了“丁特里特”的纹路,使其有一种花生外壳的观感。花生图案的黄色十分明亮,花生的外形并不具象但一望便可知。内封近似花生酱的颜色。
我很满意,也很感激。
就这样,一本新而美、仿佛能闻到花生香的精美插图版《落花生》诞生了。这是一本可供读者反复品读的散文集,它犹如一颗民国散落的文化遗珠,等待着被再次发现和欣赏,默默地发着微光。
相关图书
《落花生》
作者: 许地山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杭州果麦
编辑: 左伊
出版年: 2016-01
页数: 208
定价: 32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22138841
本版《落花生》保留了1925年初次出版的散文集《空山灵雨》中全部篇目,另加入精选16篇,共60篇。编者按题材排序分辑精校,并配以契合的插画,期冀呈现给读者一本可反复品读的散文集。
本文经作者授权做書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点击下列 蓝色文字 查看精选内容
▼点击购买《落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