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群体生活品质如何保障?——关于海南老年教育国际化策略和措施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5-09-26 15:50

老年人的权益保护,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制定和实施,也是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人口老龄化#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海南提升国际影响力、满足老年群体多元化需求的重要方向。积极探索实施老年教育国际化,不仅关乎老年群体生活品质,更与海南国际形象塑造、产业融合发展紧密相连。

  一、老年教育国际化核心内涵

  老年教育国际化是指在人口老龄化与全球化双重背景下,通过跨国资源整合、跨文化交流协作、国际标准适配等方式,推动老年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与管理模式的国际化发展。其核心在于打破地域与文化壁垒:一方面引进国际先进的老年教育经验,另一方面输出本土特色教育资源,最终实现老年群体学习需求的国际化满足与教育产业跨境协同。

  二、海南老年教育国际化现实意义

  (一)跟自贸港政策对接,把好政策落到实处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要让公共服务更国际化,老年教育刚好能搭这个政策的“快车”。2024年,海南靠自贸港吸引国际人才的政策,搞了“老年教育国际专家计划”,给专家简化工作手续、减最多30%的税,还提供人才公寓,一共引进327名懂老年教育的专业人才。其中日本的认知症照护专家、美国的心理健康专家,为海南编写了《老年认知症预防课程指南》,还制订了《自贸港老年教育国际合作服务规范》,填补了国内省级层面的空白。

  还有,2024年省里给老年教育拨了1.5亿经费,其中3000万在海口江东新区建了“国际老年教育交流中心”,已经跟新加坡、美国的老年教育机构合作,收集了12个国家的300多套课程、80多个专家信息,方便省内机构找资源。

  另外,自贸港对老年服务领域有税收优惠,到2024年底已经有12家外资康养教育机构进来。比如日本一家康养集团花5亿在三亚建了“国际老年教育康养社区”,把“学习+养老”模式结合海南情况落地。这不仅让外资机构能跟本地老年教育合作,还能让海南的老年服务从传统养老变得更智能、更国际化。

  (二)激活老年相关经济,让老人消费更有价值

  2024年,海南60岁以上老人占常住人口18.7%,冬天还有80多万“候鸟老人”、2.3万外国老人过来。这么多老人,不只是有消费需求,还要让老年经济有新玩法。老年教育跟国际接轨,能通过“学习+康养+旅游”的组合,让老年消费从单纯花钱变成能创造价值。

  2024年海南推出的“热带康养学游”产品,除了之前的“黎锦学习+三亚康养”,还加了“博鳌医疗学习+海口文化体验”“文昌航天科普+万宁海岛康养”等线路。其中针对高端需求的“国际老年健康管理课程包”,包含海外专家视频问诊、定制康养方案,2.5万元一套,卖了1200套,光这就带动高端康养消费增收3亿。给外国老人上的“海南热带农业研学课”,除了学种芒果、了解咖啡文化,还教他们用海南跨境电商买本地特产,2024年靠这个课程,相关产品跨境销售额涨了45%,实现“学习引流、消费赚钱”循环。

  就业方面,2024年老年教育国际化相关产业带动1.2万人就业,像双语课程老师、国际研学导师、手环运维这些新岗位需求涨了85%,工资比传统服务业高30%。为了满足需求,三亚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开了“国际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日本介护技术、美国心理健康干预方法,还跟外资机构合作“定向培养”,2024年首届毕业生98%都找到了工作,其中60%进了外资机构或国际项目,形成“产业要人才、学校培养人才、就业质量提高”良性循环。

  (三)提高老年教育质量,打造海南自己的品牌

  2023年海南省老年大学引进美国“老年心理健康积极干预课程”,结合海南情况加了海南方言版本、融入热带气候适应内容等。这个课放到了全省老年教育线上平台,2024年线上学习有15万人次,覆盖18个市县,缓解了城乡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让农村老人也能学国外的好课程。

  另外,2024年海南用国际化项目的钱,搞了“农村老年教育数字化提升工程”,给120个乡镇老年学校配了“国际课程数字终端”,能翻译多种语言、离线学习。还让海口老年大学对口帮儋州、文昌的农村学校,通过“线上共享课程+线下老师支教”,把日本“社区老年营养课”、美国“园艺疗法”翻译成海南话,同时开发“农村老年实用课”,比如教种热带作物、做乡村旅游服务。到2024年底,农村老人参与学习的比例从2023年的28%涨到45%,课程满意度92%,形成“国外资源本土化、本土资源有特色”的均衡模式,给全国农村老年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

  (四)促进不同群体融合,让社会管理更顺畅

  2024年三亚老年大学开设的“海南话-英语双语课”“中国传统节日课”,除了教语言,还加了“海南生活指南”,比如怎么看病、找社区服务、坐公交,帮1800多个外国老人快速适应。课程还配套搞“包粽子体验”“中秋赏月诗会”“黎苗织锦workshop”等活动,不光让外国老人感受中国文化,还吸引本地老人参与。2024年一共办了48场跨文化交流活动,1.2万多人参加,形成“中外老人互动、文化互相了解”好氛围。学校组建的“中外老年合唱团”,在三亚国际沙滩音乐节上唱《茉莉花》《友谊地久天长》等双语歌曲,成了海南跨文化交流“名片”,相关视频在国外社交平台播放量超500万次,提升了海南国际形象。

  参与国际化课程的老人里,65%说“社交圈变大了”,200多个外国老人主动加入海南“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参与社区打扫卫生、教本地老人基础英语、组织中外文化交流活动。2024年海南老年教育线上平台加了“国际学员互动区”,除了日常聊天,还开通“外国学员提建议通道”,一共收了230条建议,其中“优化社区双语标识”“增加外国友好型医疗服务”等180条被采纳,让社区管理更符合国际化需求。另外,有些市县还靠老年教育国际化课程,组建“中外老年议事会”,请外国老人一起讨论社区事务,比如建老年活动中心、优化康养服务,2024年一共提了96条合理建议,让基层管理从“单向管”变成“大家一起商量”,增强了城市的包容性和对外国人的友好度。

  三、海南老年教育国际化现状

  (一)已取得的阶段性成绩

  1.政策与资源基础初步夯实

  2024年省级财政对老年教育专项投入达1.5亿元(同比增长20%),通过土地划拨(如三亚80亩教育基地用地)、税收减免(500余家机构获5000万元减免)等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际化项目建设。四级老年教育网络已覆盖全省,“老年教育在线平台”2024年新增3000多个数字化资源,为国际课程落地提供载体。

  2.国际合作迈出探索步伐

  已与美国、日本等国机构建立合作,引进老年心理健康、认知症预防等课程并完成本土化改造。2024年参与特色课程学习的老年学员达5万多人次,其中含部分外籍旅居者,初步实现受众国际化。

  3.产业融合模式形成特色

  依托热带资源打造“康养学游”产品,如“海南历史文化探秘之旅”将非遗课程与旅游结合,成为吸引国际老年学员的潜在亮点;“智慧养老学习手环”等融合产品的开发,展现了技术国际化应用的可能性。

  (二)突出的短板与挑战

  1.国际化要素供给不足

  师资方面,虽引进300余名教育人才,但具有国际老年教育经验的仅占少数,且尚未形成稳定的国际师资共享机制;课程方面,自贸港特色课程(如跨境电商老年版)更新滞后,国际化课程占比不足5%,难以满足高端需求。

  2.合作深度与品牌影响力有限

  现有国际合作多停留在“课程引进”层面,缺乏联合办学、学分互认等深度合作;尚未形成标志性国际交流平台,与新加坡“乐龄教育联盟”等知名品牌相比,海南老年教育的国际辨识度较低。

  2.区域均衡与服务适配问题突出

  80%国际化资源集中在海口、三亚,农村地区老年学校多媒体设备覆盖率不足40%;针对外籍学员的语言适配课程(如海南话-外语双语课)缺失,文化差异导致部分国际课程本土化效果不佳。

  四、海南老年教育国际化下一步策略和措施

  (一)构建政策与资源支撑体系

  1.强化自贸港政策落地

  在海口江东新区规划“国际老年教育产业园区”,依托100亩划拨土地,吸引中日合资康养教育项目入驻,享受“三免三减半”税收优惠;设立每年2000万元专项基金,用于国际课程开发与师资引进。制定老年教育国际合作管理规范,明确外资准入、学分互认等操作细则。

  2.打造国际化资源整合平台

  升级“老年教育在线平台”,增设“国际课程专区”与多语言界面,2026年前实现100门国际课程上线;建立“国际师资共享池”,通过短期驻校、线上授课等方式,每年引进50-80名日本、新加坡、香港康养教育专家。

  (二)创新课程与交流模式

  1.双轨化课程体系建设

  引进适配。将日本“认知症预防课程”与海南康养资源结合,开发“热带园艺疗法”特色模块;引入美国老年金融理财课程,适配自贸港跨境金融政策。

  输出推广。联合黎苗文化研究机构,开发“非遗技艺国际工作坊”,纳入环岛研学路线,目标2027年吸引外籍学员1万人次。

  2.搭建高端国际交流载体

  每年举办“海南国际老年教育论坛”,邀请亚太地区30国代表参会;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开展“乐龄教育研修项目”,每年选派100名本土教师赴海外培训,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

  (三)推动区域均衡与产业协同

  1.资源下沉与数字化覆盖

  实施“农村老年教育数字化三年计划”,2026年前实现乡镇学习点5G网络全覆盖;开展“城市-农村”结对帮扶,由海口老年大学向儋州、文昌农村点输送国际化课程录播资源。

  2.深化“教育+”产业融合

  联合文旅部门推出“热带康养学游套餐”,包含黎锦制作、海洋生态课程与三亚康养基地体验,目标年接待国际学员2000人;与跨境电商企业合作开发“老年跨境消费实操课”,适配自贸港免税政策。

  (四)完善质量评估与保障机制

  建立“国际课程本土化评估体系”,由高校学者、外籍学员代表组成评审组,对引进课程进行效果打分;引入第三方机构每年发布《海南老年教育国际化发展报告》,将国际学员满意度、合作项目数量纳入考核指标。

网址:老年群体生活品质如何保障?——关于海南老年教育国际化策略和措施的建议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37458

相关内容

关于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的建议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
全球城市策略︱与老年人一起营造地方:英国老年友好指南
社区实施的老年人生活保障措施.docx
在线教育辅助养老策略
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功能与策略
24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
2025年老年教育课程改革:社区化教学与生活体验式报告
实践“积极老龄化”,提高老年群体生活福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