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之战——《深度數位大掃除》读后感
深度阅读需要集中注意力,提升思考能力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深度阅读#
“Youknow something. ”
“What you know, you can't explain, but you feel it. You've felt it your entire life. ”
“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world, you don't know what it is, but it's there, like a splinter in your mind, driving you mad.”
——Morpheus 《Matrix》
当你无法掌控自己注意力的时候,你便失去了一切。
——三千
在电影《黑客帝国》中,机器控制了人类,并把人类变成了提供能源的电池。
而在当今世界,一场机器将人类变成“电池”的战争已经悄然发生,只是它们需要的不是你身上的电力,而是你的注意力。
你的注意力,是它们存在与成长的动力。
它们引导你,操控你,用“小恩小惠”侵入你的生活,一点点打碎你的注意力,在你的脑中塞入它们的思想,让你成为它们思想的容器,直到夺取你的灵魂,夺取你对自身思想和行为的控制,直到你再也离不开它们,让你成为它们的傀儡,成为它们的“电池“。
这种言论听起来很反科技,而且耸人听闻,确实,有些夸张了,是我把《深度数位大扫除》这本书所阐述的现实状况进行夸张之后的表达。
即使我们还没有变成电池,但是情况也不容乐观。
本书作者的思想其实很简单,他并不反科技,而是觉得人类应该要学会控制科技,而不是让科技控制我们。
此次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来介绍这本书:
一、现状
二、如何应对和为什么
三、大概方法
四、具体实践
首先,介绍第一部分:现状;
作者想要描述的问题,其实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已经有所察觉。
简单而言,就是手机上瘾。
更加深入地剖析这个问题,就是数字化产品对人类生活的侵占、人类与科技的关系。
再深入剖析的话,就是我们行为的本质,我们想要建造怎样的世界,我们又在建造怎样的世界,我们是否在有意识地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还是只是随波逐流。
再再深入的话,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这个话题又深又广,几千年来无数人争论不休,所以作者专心于一点:社交网络。
我们通常比较熟悉的是微信、QQ等,作者以脸书为例。
作者通过统计数据阐述了当今世界很多人在社交网络上花费大量时间,并表示很多人似乎是不受控制地把时间投入于其中,由此提出了关键问题:“问题不是出在这些装置是否实用,而是出在你是否还握有自主权。”
作者认为:“目前我们对新科技感到不安,其实跟它们是否实用无关,而是因为缺乏自主权。”
“它们日益支配我们的行为和感受,并以某种方式强迫我们过度使用,因此牺牲了我们觉得更有价值的其他活动。”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刻,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在手机中,仿佛一场无声坠落。
作者指出,相比于“无声坠落”,更为精确的说法是:“高阶装备公司及注意力经济企业集团把我们推进那个坑里,因为那些业者发现,在装置和APP主导的文化中,他们可以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你的时间(注意力)=他们的获利=机器的动力;
而为了获得我们的注意力,这些APP和网站想尽办法增加自身的上瘾性。
那么,为什么它们拥有如此高的成瘾性?为什么它们可以轻易颠覆我们想要过美好生活的良善意图呢?
作者介绍了“上瘾的科学”。
掌控人性者,掌控一切。
上瘾的科学背后,是心理学和人类行为学对人类心智的深入理解。“新科技那些令人上瘾的特质并非偶然,而是精心设计的特点。”
作者主要讲解了两种非常容易影响大脑的力量,正是这两种力量,让我们“欲罢不能”。
间歇的正向强化、追求社会认可的动力;
1、什么是“间歇的正向强化”?
作者解释道,科学家从上个世界七十年代就已经发现:发送型态无法预测的奖励,远比发送型态固定的奖励更有吸引力(啄鸽实验)。也就是说“不可预测性会使大脑释放更多的多巴胺”。
作者举例说明,比如“点赞”按钮,“用户每次在社群媒体上发文就像'赌博’一样:我的发文会有人按赞吗(或爱心、转推吗)?还是无人问津?前者创造出脸书工程师所说的'假欢愉的振奋感’,后者则令人烦闷。由于发文的结果难以预测,上瘾心理学告诉我们,这导致发文及查看反应变得异常诱人。”
而在线上活动中,作者解释道,“不是只有社群媒体有这种不可预测的强化特性”,当我们在上网的过程中,多数的文章或者视频都是没有营养的,但是偶尔也会出现让你感觉到有所收获的东西,“点进每个诱人的标题或链接,都想在拉动吃角子老虎机的拉杆。”
“引人注目的通知,或是单指一滑即可浏览下一篇贴文,通常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吸引用户的热烈反应。”
2、什么是“追求社会认可的动力”?
简而言之,就是人类是天生的社群动物,我们可能要比自己以为的,更加在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在了解了现状之后,作者便介绍了他觉得能够改变现状的一套有用的方法,或者说思想。
第二部分:如何应对和为什么
这套思想就是:数位极简主义;
我们的上瘾行为有强大的心理力量作为后盾,那些心理力量为根本的冲动本能注入了能量。
作者认为,为了重新夺回控制权,我们不能只做微调,而是应该以我们深信的价值观为基础,从头开始重建我们与科技的关系。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拥有并且实践一整套运用科技的理念;这套理念涵盖了从头开始的一切,包括我们允许哪些数位工具进入我们的生活、基于什么原因而使用这些工具、做了哪些限制。
但是我觉得作者的这套理念还不够“从头开始”,如果真的要“从头开始”,那么我们还需要了解科技的本质,科技究竟是什么,我们需要知道科技是怎样发展的,过去的经历,现在的状况和未来的推测,我们还需要知道,科技发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怎样的生活是值得追求的等等。
当我们真得可以把这些问题想明白,或许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实践作者在书中介绍的这套运用科技的理念。
回到本书,数位极简主义并不反对科学,而是主张:与被动地、不得不接受那些科技进入我们生活相比,我们应该从深信的价值观出发,反向推导出我们想要的科技。
作者接着详细阐述了选择数位极简主义的三大原因。
1、杂乱是代价高昂的
2、优化很重要
3、有意识的作为令人满足;
在这里就不展开了,理论介绍完之后,作者介绍了实践“数位极简主义”的大概方法。
第三部分:大概方法
如何迅速成为极简达人?
想要成功,得先知道自己会如何失败。
步骤一:定义科技规则
排除对你而言可有可无的科技:如果暂时停用这项科技会损害或严重干扰你的工作或个人生活,那就不算是可有可无的科技。
依循一套操作程序:这个科技的关键用途是什么,我使用它的方式和时间是什么?
步骤二:停用三十天
定义了自己的科技规则后,数位断舍离的下一步:遵守那些规则三十天;
利用这段时间发现,对于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培养优质习惯来取代那些数位工具所提供的简单消遣,进而降低那些数位工具在生活中的地位;
为了把科技视为“达到目标的手段“,你需要清楚知道你的目标是什么。
步骤三:重新导入科技
这个科技直接支持我重视的事情吗?
这项科技是支持这个价值观的最佳方式吗?
未来我要如何使用这项科技,以便尽量提升它的价值,减少它的危害?
介绍完大概方法后,作者还是不放心,他又手把手地教会人们该如何实践。
第四部分:具体方法;
作者介绍了很多具体方法,在这里选取其中一部分进行大概的介绍。
一、独处
作者认为,并且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人需要独处才能蓬勃发展”。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做呢?
作者推荐了一些方法:
1、大部分时间尽量远离手机;
2、经常长时间地散步,最好是去风景优美的地方;
3、写信给自己;
4、不要点赞;
5、批次处理简讯;
6、设定对话时间;
7、重拾休闲;
其中,为什么作者会推荐“不要点赞”这个行为呢?
作者的逻辑是:
人类心理学和人类大脑的神经回路说明了人类是天生的社群动物,所以我们应该采取“面对面的对话”,或者是以“对话为主的交流”。以社群媒体来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对健康和福祉有害。
简而言之,作者认为:“对话为主的交流”是优质的社交方式,而点赞会让我们相信连线与对话是等效的。
一旦我们有了这种认知,那么即使我们有良好的意图,但是劣质互动(连线)免不了会持续增加,到最后会开始开始排挤真正重要的优质社交(对话)。
所以,点赞会对“人类需要实际对话”这件事造成伤害。
作者希望读者能够有一种观念上的改变,“不要再把这种简单的点击视为鼓舞朋友的有趣方式,开始把它们视为一种毒药,有碍你培养有意义的社交生活。”
并且,正如之前所说,“点赞”这个按钮导入了一套丰富的社群认可新指标,并以无法预知的方式出现,因此营造出令人难以抗拒的诱惑,让人忍不住想一再查看自己的账号。
它也会向脸书提供了更多关于用户偏好的详细咨询,让他们的机器学习演算法把用户的人性偏好消化成统计数据,以便利用那些资料来对你做精准的广告投放,提供你黏性更高的内容,让你在脸书上停留得更久。
二、加入注意力抵抗运动
1、从手机上删除社群媒体
2、把你的装置变成专用电脑
3、像专业人士那样使用社群媒体;
4、采用慢媒体
这本书的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
其实和这本书主题相关的书籍,还有很多,比如:
《欲罢不能》
《没有思想的世界:科技巨头对独立思考的威胁》
“《没有思想的世界》告诫我们,跨国科技巨头希望通过技术控制的思想几乎涉及了所有的人类问题:历史、政治、社会、心理、认知、道德,甚至价值观,它让信息两极分化,以达到控制人的思维、记忆、理解力、想象、审美、知识好奇、价值判断,尤其是人的自由意识和自主性。”(豆瓣评论)
《被算法操控的生活》
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
在这本书中,作者多次引用梭罗的言语和事例,比如:
“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用心地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面,看看我是否能学到生活要教我的东西,以免临终才发现,自己白活了一场。”
本书的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湖滨散记》( Walden)中,梭罗写到:“大部分的人过着沉默绝望的生活。然而,比较少人引用的是下一段他乐观地反驳:'他们确实以为自己别无选择,但机灵健康的人都知道,太阳升起又是新的一天,一切焕然一新。抛弃成见,永不嫌迟。”
愿我们都能有意识地生活,找到并实践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快哉何所依,
静若秋江水。”
(《千云》二八四——寒山)
网址:注意力之战——《深度數位大掃除》读后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42478
相关内容
深度數位大掃除深度數位大掃除的书评 (59)
打掃阿姨價錢怎麼算?雙北打掃阿姨推薦哪一間?如何評估時數?
親愛的,我把坪數變大了
【2025最新】5間居家清潔公司、大掃除費用方案整理|潔客幫
家居清潔公司邊間好? 深層家居清潔 (大掃除服務)
【2024最新】5間居家清潔公司推薦!大掃除費用、方案整理
居家大掃除,這些衞生死角你注意到了嗎?
刪掉的藝術:數位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清理哲學與實踐指南
北京:環境大掃除清理19.5萬處衛生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