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座城市的生活账单出炉,谁是下一座机会之城?

发布时间:2025-09-28 11:24

城市生活讲座:城市规划专家解读城市发展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城市生活讲座#

关注

“城市的经济数据与生活参数,正在成为年轻人择城而居的‘参考书’。”

图片

文 / 巴九灵

“25届毕业生,普本女,准备去江浙沪找工作,杭州、上海、南京、苏州四城中犹豫,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请推荐养老宜居、狗狗友好型城市,有山有水,生活便利,每月生活成本3K以内。”

“选城市才是年轻人最大的风水,政策、副业、风口趋势,中国未来最‘吃香’的城市排名。”

翻开社交平台,城市的经济数据与生活参数,正在成为年轻人择城而居的“参考书”。还有不少人已经分享起“00后毕业生挑战考察100个宜居城市”的实践成果。

图片

图源:小红书

市场上甚至出现了专业的“城市选择顾问”,为年轻人提供定制化的城市推荐服务。90后顾问李琳表示:“最近一个月,咨询量增加了三倍,很多客户明确表示不想挤一线城市,更关注‘能攒下钱’‘适合安家’的二三线城市。”

最近的秋招现场,不少应届生穿梭在摊位间,关注薪资待遇的同时,也在频频问及城市消费水平和生活成本。

图片

南京理工大学专场招聘会

“相比讨论工资,我和同学更爱研究哪个城市适合长期发展,甚至…养老。”来自西安邮电大学的高雯说道。她的手中除了简历,还有一份详细的Excel表格,对比了10个心仪城市的关键指标——从房租占收入比到一杯奶茶的价格,从通勤时间到公园绿地面积等。

如果理性、客观的数据可以为城市选择参考一二,那么这119座城市(包含从一线到三线的所有城市)陆续交出的消费、收入、房价、就业等维度的“成绩单”,悄悄揭示了每座城市的独特性格与吸引魅力。

图片

城市消费“个性”大起底

要读懂一座城市,先从最有生活感的“消费”开始。

而社零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以说是最能体现一座城烟火气与硬实力的“大方向”指标。

今年上半年,消费市场的“江湖”格局悄然生变。重庆以黑马姿态超越上海,登顶全国社零总额榜首,与上海、北京、成都、广州共同跻身“消费五强”。

不过,增速方面却是另一番景象:上海1.7%、重庆4.5%都属于稳字当头型选手。而武汉7.3%、成都6.1%和杭州6.0%则成为社零增速界的“三剑客”。

若单看7月数据,剧情更加精彩。成都和杭州的“黑马”势头继续强劲,社零增速分别达到16.4%和11.97%,仿佛开启了“消费狂欢”模式。经济强市宁波虽然体量不算大,但7月增速达到13.32%,仅次于杭州,表现亮眼。

相比之下,苏州、南京显得有些落寞。上半年增速基本在2%—4%间徘徊,7月更是双双出现9%以上的负增长。照理这两座城市应是消费重镇,特别是今年有苏超热度的加持,难道都被夏天的热浪蒸发了,还是说受制造业整体不景气影响或者其他因素?

中西部城市则集体上演“努力追赶”戏码。除武汉外,西安6.7%、郑州6.6%、长沙5.6%的社零增速也表现不错。另外,合肥、东莞、佛山虽然总量相对较小,但上半年增速也都还算有活力,分别为4.8%、3.4%和1.1%。

图片

而二、三线城市阵营中,今年上半年,海口以14.7%的高增速遥遥领先,可以说是“全国消费增速之冠”,台州9.5%、呼和浩特8.9%紧随其后。TOP4—10的城市则分别为驻马店、邢台、咸阳、菏泽、沧州、商丘和株洲,增速都在7.5%以上。

这些城市虽然总体消费体量有限,但增长势头迅猛,展现出强劲的消费潜力。换句话说,大城市大而稳,中小城市小而灵活,一线、新一线和二三线城市形成互补格局。

图片

不过,总量的排名之下,真正有意思的是细看每个城市的“购物车”里都装了啥——有的城市高歌于升级类消费,有的则把强音落在实物型商品。

北京今年上半年似乎特别“佛系”,社零增速为-3.8%,是全国唯二负增长的大城市。但人家在悄悄“升级消费”——金银珠宝、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速分别录得36.1%和7.6%的正增长。看来,北京朋友们的消费哲学是“可以少吃饭,但不能不精致”。

此外,在这两个类目上,武汉、成都、广州等城市的消费增速也表现不错,整体看由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引领时尚。不过在金银珠宝类目上,三线城市漳州(39.2%)、兰州(11.8%)和昆明(8.7%)的消费潜力也不容小觑。

相比之下,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更务实,也各有特色。

浙江的绍兴、台州、宁波居民疯狂爱上可穿戴智能设备,消费金额同比暴涨数倍;石家庄、郑州、连云港和西安的消费增速也在100%以上。

图片

来店里体验AI眼镜的顾客

台州、大连、西安和合肥的居民,在智能手机上的消费增速超100%;大连、连云港、台州、南通等城市还偏爱摄影器材、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

宁波体育娱乐用品消费同比增长1.9倍,郑州增长1.1倍,大连增长1.5倍。佛山、昆明、太原的文化办公用品消费,同比也增长超150%。

在汽车这一大件消费领域,台州、银川、西安、泉州、济宁等城市的零售额增速均超30%,特别是台州84.9%的增速遥遥领先。

图片

图片

哪些城市生活成本高?

哪些适合“搞钱”?

若要进一步为选择“既能搞钱又能生活”的城市提供硬核参考,必定绕不开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支出这两个指标。

某种程度而言,这两个指标像是一座城市民生状况的“晴雨表”,不仅反映了居民的钱包鼓不鼓、敢不敢花钱、花在哪里,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一座城市经济的健康度、韧性和未来潜力。

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阵营中,上海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6万元,稳坐头把交椅,但人均消费支出超2.7万元,也是全国最高。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4万元,赶超深圳;人均消费支出超2.7万元,直逼上海。上海和杭州,堪称“高收入高消费”的典型代表。

相比之下,重庆、合肥、西安等城市展现出“高性价比”特质。特别是重庆,基数相对较低仅2.2万余元,但消费支出增速迅猛达到4.1%,而且今年上半年社零总额还超过了上海。

图片

此外,部分二三线城市的居民收入也不容小觑,甚至接近一线和新一线水平。比如绍兴、厦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4万元,温州、无锡、嘉兴、台州、湖州和连云港也均超过3.5万元。

从收入增速看,二三线城市整体高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且三线城市涨幅普遍领先。增速TOP20中,咸阳以6.2%登顶,绍兴、湖州、莆田和宿迁以 5.9%并列第二,淮安和石家庄5.8%并列第三。

那么,消费账本之外,哪些城市生活成本更高?

根据美世中国的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名,除了北上广深这些“老牌贵地”,新一线城市青岛、南京、成都、苏州、重庆、西安和武汉,以及二线城市沈阳也成功跻身全球TOP150。这意味着,这些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在提升,但生活压力也在同步增加。

图片

哪些城市又更适合“搞钱”呢?

对于追求“高薪”的年轻人来说,万元月薪俱乐部迎来了新成员。根据智联招聘数据,除一线城市外,新一线城市杭州、南京、宁波、苏州、武汉,以及二线城市厦门、无锡、珠海也成功入围。看来,“月入过万”正在从一线城市的特权,转变为更多城市的标配。

图片

而人才吸引和人口流入,是评价一座适合“搞钱”城市的重要指标,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还给出了具体的榜单参考。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国50强城市的评选,一是看城市人才吸引力,包括了向心力、输送力、净流入、聚集度、保持度等六大指标;二是看城市人才发展生态,主要是公共服务、生活品质、职业发展和产业创新这四大“友好度”。

基于这一体系,2024年入选的这50座城市中,除了北上广深这些“传统优等生”,苏州、济南、太原、长沙、常州等后起之秀也纷纷跻身其中。更令人惊喜的是,像芜湖、汕头、中山、海口、三亚、威海这样的三线城市也榜上有名。

2024年重点城市人口增量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一线城市中,深圳、广州的人口增量位居前列;新一线城市里,杭州、合肥、长沙等城市凭借发展活力,成为人口流入的热门地。

此外,产业机会可以说是“搞钱”的终极保障。北京依靠47家世界500强企业继续领跑,上海12家、杭州与深圳各9家紧随其后。四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合计聚集了全国76%的世界500强企业和87%的独角兽企业。想要站上风口,这些区域仍然是首选。

图片

图片

择城而居还看什么?

当然,择城而居的考量远不止“搞钱”这么简单,住房、通勤、养老等“生活质感”的指标,正成为年轻人决策的关键因素。

住房是城市生活账本中最“沉重”的一项,但年轻人的选择却越来越聪明——一线城市合租热,新一线、二线城市迁徙潮,通勤远换居住舒适度……

根据58安居客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近两年的毕业季,一线城市租赁市场的热度不再强势,反而是重庆、西安等新一线、二线城市的租赁需求热度持续升温。对比2025年和2022年的数据,北上广深的挂牌租金均出现下跌,深圳更是跌超10%,而西安和成都则分别上涨了2.6%和6.6%。

这背后是年轻人精明的“性价比计算”。在重点10城中,二线城市一室套均租金占月收入的比例低于20%,而北京和上海分别高达28%和26%。换句话说,在二线城市租房,每个月或能多出近10%的可支配收入,足够实现“咖啡自由”了。

不过,相较于2022年,一线城市虽然整体挂牌租金水平小幅下跌,但核心城区的租金仍保持韧性,租金较低、产业通勤条件较好的区域则租金涨幅明显。例如,上海核心区黄浦、虹口均涨超8%,深圳龙华、广州白云等产业区则均涨超6%。

图片

通勤可以说是另一个“幸福感杀手”。根据中规院与百度地图联合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42个城市5公里以内的幸福通勤由降转升,其中深圳、广州、长沙、武汉等11个城市已经回归201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些城市45分钟以内的通勤比重整体平均为77%,同比有所增长,其中深圳达到81%,成为首个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达到80%的超大城市。至于这些城市60分钟以上的通勤比重为12%,同比持平,其中北京仍是极端通勤比重最高的城市,高达28%。

此外,通勤成本也不容小觑,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的日均通勤支出已突破80元,二三线城市核心区的日均通勤花费也达到40—60元。

图片

更有趣的是,如今年轻人对于未来的讨论,升职加薪不再是唯一焦点,“去哪养老”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不少人早早列清单、查数据,为未来的“躺平”生活铺路。

根据《2024年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海口、广州、三亚、贵阳、杭州、昆明、重庆、福州、长沙和雅安成为最新的康养城市十强城市。紧随其后的,还有南京、深圳、成都、攀枝花和青岛。其中,海口再次蝉联第一,而青岛继续成为北方城市中的“独苗”。

图片

其实,细数各城的消费特质、生活成本,以及搞钱门道,我们不难发现:城市从无绝对的“最优解”,只有适配个人的“专属答案”。

远在上文提及的大小指标之外,也许吃喝玩乐的幸福度、社交友好程度、当地的人文风情、政策的扶持力度等,也能成为择城而居的重要参数。

不过,所谓城市的“风水”,从不在冰冷的排名里,而是藏在你对职业的期许、对生活的向往中。愿你找到那座与自己气场相合、让奋斗有方向、生活有温度的城市。

图片

本篇作者 | 沈晓琴 | 数据 | 钱汐汐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119座城市的生活账单出炉,谁是下一座机会之城?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43352

相关内容

新民晚报:城市休闲好去处有哪些?全国36座城市休闲生活指数排名出炉
联盛九江快乐城:一座城市的生活中心
姑苏绿韵:一座千年古城的“绿色账本”
又多了一座网红城市?抖音“城市烟火市集”洛阳站温情收官
119座城市特色小店在哪?北京哪些餐厅不可错过?这份“必吃榜”请收藏
什么是品质生活?这座城市正在给出答案……
“直观感受深圳变化,真是一座奇迹之城”
从一座球场看一座城:昆山开发区如何以城市更新重塑招商逻辑
城市休闲好去处有哪些?全国36座城市休闲生活指数排名出炉
什么是品质生活?今天,这座城市正在给出答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