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理解式阅读”到“策略运用式阅读” ——谈指向阅读策略训练的阅读命题
阅读策略训练:学会扫读和略读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阅读障碍解决#
摘 要:阅读策略是鉴别学生是否会阅读的重要标志,在语文教学质量监测时,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评价中,也要指向阅读的策略和方法,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命题中可通过设计多样化的策略性题型,搭建运用策略的答题支架,凸显策略的评价,助推学生阅读思维和阅读能力的发展。通过命题方式的转变,引导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关注阅读方法和策略的训练。
阅读策略是鉴别学生是否会阅读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学生个体阅读能力的重要尺度。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编排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和有目的地阅读四个阅读策略单元。在各册教材的语文要素编排中,也有梯度有层次地引导开展其它阅读策略的训练,如复述、批注、联想等等。从教材的编排中,可以充分感受到统编教材对阅读策略训练的重视,其目标是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相应地,在语文教学质量监测时,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评价中,也要指向阅读的策略和方法,从而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然而,纵观目前很多语文质量监测试卷中的阅读题,似乎过于偏重“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及“阅读结果的获得”,较少关注学生阅读过程中方法和策略的指引。从某种角度而言,命题过程中教师过于关注文本的本身,而缺乏学生立场,忽视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引导、方法指导和策略运用能力的检测评价。
质量监测既是检测评价,也是一种学习指导。教师要兼顾学生被测试者与学习者的双重角色,强调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理念与方式的有效引导,以此彰显评价过程中的学习价值。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中,要突出对学生阅读策略使用的检测及引导。
一、构建融入策略的题目类型
思想决定行为。教师自身要熟悉各种阅读策略,了解各年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阅读策略,才有可能在题目编制中巧妙融入指向策略运用的检测,渗透策略运用指导。教材中涉及的预测、提问等阅读策略,老师们在日常教学和阅读指导中关注较多,笔者就以其它阅读策略在阅读题编制过程中的运用为例,结合命题实践,谈谈个人的思考。
(一)善用联结,从单线思维走向多维融合
联结策略是指教师以阅读文本为原点,将所读文本与学生的经验、背景知识相联系或是与其它类似文本串联,提升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教师在阅读题的编制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通过题目创设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将所读内容与个人生活经历、先前经验有机联结,从而更好地理解所阅读的内容。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过程中,如果能积极运用联结策略,他就进入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将文本与经验产生共鸣,并开展了深入思考,是一个主动建构的思维过程。
例题1:《童年的馒头》阅读题之一(四年级下册)
结合文章内容,补充“作者心声”,联系生活,写写你的“母爱小诗”。
“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统编教材四年级阅读教学重点之一,“体会文章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也是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要素。本题的编制者通过范例支架,利用“联结”策略,引导学生联系文本,联结自身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文本独有的表达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将言语形式和思想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无痕对接。学生在理解中表达,在表达中理解,多维整合中,其语言和精神成长得以比翼双飞。
(二)巧用图像化,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发现
图像化策略,能将学习可视化,不仅具有形象直观、简化明晰、聚合重组等优势,而且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明晰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现文本的表达形式等内隐的秘密。一个对图像化策略熟悉的教师,就能在命题中通过将文字转化成图像的方法,巧妙将文本内容梳理成各种图像予以呈现,既能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考查学生对阅读策略的运用。
例题2:《看护父亲的少年》阅读题之一(五年级下册)
体会少年的心情变化过程,选择相应的心情变化图(▲)
编题者利用图像化策略,用直观的“心情线”的方式表示人物的心理变化,将作者的思路、文本的文路进行了可视化的设计,化解了学生阅读时的难点,巧妙地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与理解。在测评过程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积极主动的理解、梳理、分析、提炼的过程。能解决这一问题,就说明学生也具备了将文字进行图像化的能力,在今后的阅读中,学生也许就会以这一策略开展自己的阅读活动。像这样的题目设计,巧妙地为学生搭建了一条从感知具体形象通向理性思维的阶梯。
(三)精于整合,从碎片化走向整体性建构
钱梦龙先生撰文指出:“任何一篇范文,都是各种言语要素——文化的、文学的、文章的、语言的、文字的,乃至意识形态、审美趣味等要素的‘活的综合体’。”这些都不见于部分而存在于整体之中,不应该零敲碎打。教师在编制阅读题时,要具有“整合”策略的意识,准确撷取文本的关键内容编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提高学生信息提取与整合的能力,这也是对学生阅读策略运用的无痕指导。
例题3:《粽子里的乡愁》阅读题之一(六年级下册)
阅读选文5~7自然段,回答问题。
(1)布施乞丐这件事引起了“我”情感的变化。将作者的心情线补充完整。
(2)“我”一系列的心情变化,既流露出对乞丐的___,也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___。
(3)母亲的话,更是触动了我。她的话就是要告诉“我”___,从中可以体会到母亲是个___的人。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课标对高年段学生阅读提出的要求。“体会文章怎样表达感情”“关注语言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也都是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要素。这组题目设计,以梳理人物的心情变化为支点,让学生既理清了文本内容,感知了人物形象,又体会了作者的情感。通过结构化题组的设计,促进学生对相关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并进行了思维和言语的转换,让学生阅读有序、表达有据。这样的阅读题设计,使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有了清晰的逻辑性,对整体与部分的内在关联了然于胸,学生的阅读策略在次第铺展的题目设计中得到了运用。
阅读策略还有很多,如对比、推理、想象等。教师只要具备策略运用的意识,就能通过题目设计,科学有效地在题目中融入对学生策略运用能力的评价及指导。通过有策略地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表达思维,便能在评价考查的同时开展学习实践,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力、鉴别力,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力。
二、搭建运用策略的答题支架
质量监测的目的不仅是对学习进行检测,也是对日常“教”和“学”的有效延伸和迁移,正如课标所指的“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阅读能力考查中的命题要立足学生发展,发挥评价的学习功能。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完成阅读任务搭建支架,以降低难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活化知识、发展思维,既达成评价目标,又习得方法和策略。
(一)提供策略性支架,引导有策略阅读
为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用上策略,教师可以直接在学生开启阅读任务之前,提供策略性支架,引导学生用上所提供的策略开展阅读活动,完成阅读任务。
如,六年级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由于文本篇幅长、内容多,命题者写了如下阅读提示:
本文不需要全文精读,建议先快速默读(约2分钟),再读文后题目,根据答题需要,选择重点内容阅读。
这一阅读提示不仅是对学生的温馨关怀,也是直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阅读方法的策略性支架,引导学生在初读时“提高阅读的速度”(五年级所学的阅读策略),再读时运用”有目的地阅读”(六年级所学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完成阅读任务。
这样的阅读指向,体现了命题者不仅要考查学生“读到了什么”,还要考查学生“从什么地方读出来”和“怎么读出来”。这是对学生真实阅读素养的一种靠近和强调,也是对日常真实阅读的一种积极引导。
(二)架构过程性支架,体验阅读策略
在阅读题的编制中,教师可以根据要考查的阅读策略使用的路径,科学设计题目组,为学生完成阅读任务架构过程性支架,引导学生通过题目支架触发思考,答题过程中实现新的意义建构。
例题4:《史上最大的企鹅有多大》阅读题之一(四年级下册)
在阅读过程中,有同学产生了一个问题:伊卡企鹅生活在什么时期?请你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4分)
第一步:从“阅读链接”中获取信息:伊卡企鹅发现与_▲_年前。
第二步(填序号):①古新世 ②始新世
联系上下文发现:_▲_大约处于5300万年前至3400万年前。
_▲_大约处于6500万年前至5300万年前。
第三步:结合上面的信息可以判断:伊卡企鹅生活在_▲_时期。
这组题目就是依据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进行编制的,指向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评价与指导。它既是一个阅读任务,也是一个结构性支架。整组题中,题目和题目之间构成一条“逻辑链”,这条“逻辑链”是学生阅读思维路径的外显,也是命题者对策略运用指导的依托。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开展了信息的选择、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最后做出判断,再次体验了“解决问题”这一策略运用的全过程,让阅读理解走向纵深。
(三)创编情境性支架,激发策略运用
“与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是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在阅读能力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让试题在某种生活世界的状态上考查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在实践中用语文,用语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命题中编制情境性支架,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主动性和内在动机,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利用联结、想象、整合等策略完成阅读任务。
例5:文言文《欧阳修苦读 》阅读题之一(五年级上册)
统编教材凸显中国传统文化主题,选编了16篇文言文,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感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因此,在高年级的语文质量监测中也可以适当安排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
例5文言文阅读题目的设计,创设了建“勤学群”这一活动。活动内容富有时代感、趣味性,引导学生沉浸到真实的情境中,激发答题的内在动力。在情境性支架引导下,学生要完成“申请书”,必须借助阅读材料提供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联结阅读经验,观察所提供的范例,通过类比、对照、联想等策略理解文言文。有了这样的情境性支架,让阅读任务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它对促进学生阅读策略的有效运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都大有作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习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好游戏的鲜艳色彩,那它就能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和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同理,阅读能力评价也应该努力成为学生“感兴趣和富有吸引力的事情”。
三、制定凸显策略的评价标准
评分细则既是对参考答案的补充,又是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合理判断,也能对语文教学起到导向作用。命题题目的编制与评分标准的制订是相辅相成的,基于阅读策略的阅读题评分细则中,一定要对学生阅读策略运用有所要求,唯有这样,才能有力反推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关注策略的训练和培养。
(一)定量评价,关注策略的落实
定量评价,一般适用于填空题或选择题等客观题,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否能在教师引导下,运用相应阅读策略完成阅读任务。如本文的例题2,命题者通过选择“心情变化图”,直接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图像化策略的使用能力。本文的例题4,命题者将”解决问题”策略的使用过程,通过题目进行一步一步分解,让学生在题目的引导下阅读并完成填空。像这样的选择题、填空题,在设置评分标准时,答案唯一,给分统一。学生能正确完成题目,说明他们能够运用相应的阅读策略,就能直接得分。这种客观题的设计及评分标准,命题时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策略运用的落实情况。
(二)梯度评价,关注策略的渗透
阅读题中主观题比较多,试题答案准确严谨和评份标准的细化十分重要。梯度评价,就是要关注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对于策略使用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是对学生是否能有策略地开展阅读,并取得阅读成果的评价。如本文例题1,命题者要求学生既要结合文章内容,补充“作者心声”,又要联系生活,写写自己的“母爱小诗”。题干中就提示了学生利用“联结”策略开展阅读并完成阅读任务。该题的评分细则如下:
本题的评分细则体现了给分的梯度性,突显了对“联结”策略使用的渗透。学生完成阅读任务时,若能有效运用策略,精准答题,则全部给分;若没有联系上下文,没有联结真实生活情景进行答题,则即便小诗语句通顺、语法正确,也会酌情扣分。
(三)多维评价,关注策略的延伸
阅读策略使用的背后是学生的阅读思维。指向策略使用的阅读题命题,要设计一些引导思维,呈现学生思维力以及思考过程的题目。学生的阅读思考往往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题目的设计就应该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设置。在阅读题的命题中,往往越到后面的题,留给学生的阅读思维空间就越大。对于这类题目,在评价学生阅读成果时,要开展多维评价,检测学生阅读力、思维力,以及在答题过程中阅读策略的应用能力。
如下题:
针对这篇文章,有的同学认为“我”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有的同学认为“我”并不是不懂事的孩子。你认为呢?结合文章,写出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这是六年级质量监测卷的一道阅读题,是该组阅读题的最后一题。基于前面三题的铺垫,命题者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放性题目。到底文中的“我”是否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这看似非此即彼的二维对立的思维方式,其实关注的并不是答案,而是对答案阐述的过程。该题的评分标准设置如下:
1.观点鲜明,语句表述清楚,得1分;
2.能够利用相关阅读策略,如联结、对比、推理等,将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语句通顺得2分。
以下情况酌情扣分:没有体现任何阅读策略的使用,扣1分;错别字出现2个及以上的酌情扣分。
这样的评分标准,给学生答题时“自圆其说”留下了发挥的空间。特别是阅读策略的使用,没有固定要求,允许学生用自己善用的、喜欢的阅读策略开展阅读,展开思考,做出判断,体现了评价的多维性,这是命题者对策略延伸使用的一种引导。
质量监测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面对统编教材的全面实施,如何通过有效命题来推进教材的全面落实,真正引领教学改进,是每一位教师都要冷静思考的课题。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评价要由被动的反应转向积极的意义建构,知识的机械记忆要转向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每一项阅读策略的背后所呈现的都是学生的阅读思维,是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指向阅读策略的阅读命题实践,最能帮助教师看见每一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强和弱、阅读思维的亮点和缺陷,为阅读教学提质增效提供真实起点,这是核心素养发展背景下的教学应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章新其等.语文命题技术研究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2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教研室)
网址:从“内容理解式阅读”到“策略运用式阅读” ——谈指向阅读策略训练的阅读命题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52139
相关内容
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梳理稿)
聚焦阅读策略 提升阅读能力
王荣生: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
英语阅读策略
王荣生教授: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
浅谈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英语阅读学习策略
掌握阅读策略 提升阅读能力.doc
浅谈阅读学习的几种有效策略(5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