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内在的小孩:情绪的艺术疗愈》【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通过艺术疗法释放情绪,促进心灵疗愈 #生活知识# #心理建议# #心理成长课程#
释放内在的小孩:情绪的艺术疗愈 节选
推荐序一通过艺术表达和疗愈情绪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天地非常深远辽阔,可以承载人们心灵*深处的痛苦、悲伤、愤怒、喜悦,可以帮助儿童,也可以帮助年轻人,还可以帮助到老人。它的创造性、自发性、直接性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把自己的激情投入其中。从进入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百花园开始,我在里面着迷了20多年,至今仍然保持着当年初次接触时的热情。正是这种热爱感染了我的学生、学员和读者。但每逢别人请我推荐关于情绪管理方面的自助书时,我都会比较苦恼,因为不太容易找到合适的自助专业书籍。而目前展现在你们手上的这本书,正是一本适合大众阅读和实践的专业书籍,同时它也适合心理学专业工作者用来设计专业活动时寻找灵感。这本书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我和作者同为表达性艺术治疗工作者,在很多方面心有灵犀,比如我们都关注对情绪的工作。我自己这些年来一直也在做综合运用多种技术进行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的工作,只不过我更关注两种特定的情绪――愤怒和悲伤,因为这是我在中国人身上看到的具有集体性共识的情绪。我在工作坊中也会使用人体情绪图,让当事人在体图上涂颜色、画形状,寻找情绪的身体根源。我也会创意性尝试运用多种媒材来表达情绪。我的实践活动也是整合导向的,涉及多种技术的综合……在此,我愿意和你们分享我的读后感。本书以情绪疗愈为主题,共有三个模块,分别是了解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作者露西娅?卡帕基奥内运用了多种艺术表达的方式和多种媒材,设计了60多个简单而有效的表达性艺术活动,通过涂鸦、画画、舞动、写作、雕塑等表达情绪,让自己的情绪通过视觉化的图像被看见,通过与粘土的揉捏被触碰到,通过音乐的旋律被“听见”,通过身体的动作被感受到。运用艺术方式疗愈情绪作者在这本书中传递出来三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一是情绪的重要性。在现实当中,人们的情绪和感受常被否认、被低估。在中国文化中,情绪常被隐藏,然后会被转化为躯体症状,比如说偏头疼、背痛、失眠等。但情绪是重要的,因为情绪是能量。与自己情绪隔离的人像生活在沙漠中,内在是干涸的、没有滋养的。而总是沉浸在某种情绪当中的人,也会被这种情绪淹没或吞噬,无法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情绪看不见,但它却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作者说道:“如何培养所谓的情绪素养?如何学会解读和说出情绪的语言,包括我们自己的和别人的情绪?我的方法是接纳这些情绪并从中学习。为了这样做,我们必须学习情绪的语言,这是你内心孩子的语言,是身体、内在艺术家和灵魂的语言。这是亲密的语言,是我们和自己、和他人*深层的沟通。一旦学会了,这种语言就能带给我们*高智慧和*大的创造力。”这本书就是使用图画的方式看见这种语言,使用雕塑的方式触摸这种语言,使用音乐的方式聆听这种语言,使用舞动的方式感受这种语言。二是对艺术活动不评判。首先,不评判是指当事人本人放下评判心,这些评判常常阻碍人们开始艺术活动,*常见的标签是“我不会画画”“我不会跳舞”“我的雕塑很丑陋”。这些标签有可能从人们很小的时候就被贴在自己身上了。一方面,人们用这些标签自我保护,获得内在的安全感;另一方面,这些标签也限制了人们挖掘潜能的可能性,人们听凭这些标签让自己裹足不前。其次,评判还来自其他人,或来自想象中的他人。当人们把自己的艺术作品展现给别人的时候,满心期待得到好评或被充分理解。有可能我们过于脆弱,别人中性的话语在我们听来也会是评判性的,或者有些人只会用尖刻的评判来彰显自己的高人一等。即使是那些自己觉得画得非常好看的图画,分享给别人的时候也存在风险,因为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声音,而这些不同的看法,有可能会伤害到你。有些时候,哪怕仅仅想象我们做身体舞动的时候旁边有其他人在场,我们就可能身体僵硬、手足无措。作者建议所有的艺术作品和所有的过程都只对自己开放,“展示这些作品可能会招致别人的批评, 他们会用语言把你的作品撕成碎片……你不需要负面的反馈,因为它可能让你彻底封闭自己”。在创作的时候,目的只是为了表达情绪,而不是为了让*后的作品赏心悦目,或者获得别人的好评,以此可以减少评判对艺术活动的干扰,从而允许真实的情绪流淌出来。所有的人天生都是艺术家,我们在孩子身上可以看到这一点。只要放下自我批评,不去理会外在评价的声音,都可以天然的展现自己。三是关注过程而非结果。“这是过程艺术,你运用的方式和获得的体验比*终作品更重要。怎么强调这一点都不为过。如果你太在意*终作品,就失去了表达艺术的全部意义。这和你、你的情绪有关,和高雅的艺术无关,表达艺术就是通过有创意的出口宣泄所有情绪。如果你不经意发现,你的表达艺术作品变成了你想进一步发展的赏心悦目的作品,那非常好。但是那绝对不是目标。类似地,如果被埋没的才华浮现出来,你想开发它,我完全鼓励你,但以表演为导向的艺术活动属于另一个范畴。”本书的五大特点本书的**个特点就是它的专业性。 专业性是任何一本心理学书籍的生命力,也是有别于非心理学书籍的分水岭。作者受过相关专业训练,在 1977 年获得美国艺术治疗协会的注册艺术治疗师,写作本书的时候,她已经在相关的领域工作了 20 多年。本书也是她多年实践经验的一个总结。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是它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法。具体说来,它包括绘画治疗、音乐疗法、舞动疗法、写作疗法,以及这些疗法共同作用,比如音乐、摆动和图画的结合:在听加布里埃尔的五种节奏的音乐时做身体的舞动,并且用任意一只手或用两只手伴着五种节奏画画。如果你是偏好视觉性的读者,你会特别享受第4章,用颜色来表达情绪;如果你是倾向于听觉型的人,你可以重点看第6章,用声音来表达情绪;如果你是内在感觉型的,可以重点看用粘土工作的部分;如果你是注重身体感受的、注重运动的,你可以重点看第7章,通过身体的舞动来表达情绪;如果你是愿意通过文字表达的人,你可以重点看第8章,通过写作疗法表达情绪。如果你是混合型的,所有的感官都是比较平均发展的,那你可以享受书中所有的活动。在中国中小学正规教育活动当中,视觉型的孩子往往更占优势,因为大部分知识教授都是以视觉型方式输入的。而以其他类型见长的孩子可能受到各种局限,在学习上不占优势。而表达性艺术治疗运用多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人们的各种感觉器官和内在感受,让每个人既利用自己所长,又拓宽自己获取和加工外界信息的渠道,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也会促成吸收知识的效能发生变化。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是作者本人是所有这些技术的受益者,然后她把这些对她有用的技术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工作坊中,*后集结在本书中分享给读者。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一点,这本书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本励志书,作者本人的成长历程穿插其中,她曾经是情感障碍的受害者,曾得过无法诊断出来的病,离过婚、失过业,有过多年的挣扎,然后通过运用表达性艺术的方法,她更深地理解了自己。她的外在状况可能没有发生变化,但她的认知和心态变化了,所以有更多的空间容纳那些应激事件了。对于书中的某些活动,她是用自己的作品来举例的。她运用了大量的自我揭示技术,让读者知道这些技术是如何有效地帮助过她的。在我看来,这样的直面是需要勇气的。本书的第四个特点是可操作性强。 作者有多年实践经验,带领过很多工作坊,她非常了解如何设计并带领一个活动。她在书中设计的活动都是围绕明确的目标来展开的,针对性很强,适合读者自己在家中操作。对不适合的群体或活动,她也有提醒。她还细致地列出了活动所需要的媒材,提到不同媒材擅长表达的情绪,如粉笔很适合表达比较微妙、比较柔和的情绪,释放愤怒、沮丧这类热情绪的*好方式之一是制作拼贴画,因为拼贴的过程中需要撕碎东西,而撕碎东西可以让人们发泄愤怒。作者还推荐了相关的音乐资源和其他相关材料,从而大大增加了操作的便捷性。另外,她有丰富的写作经验,不光是在写作疗法当中锻炼自己,她也是10多本书的作者,所以擅长把艰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化为故事和个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出来。本书的第五个特点是结合了中国文化。 在你阅读本书的时候,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有些内容非常亲切熟悉,因为它们直接来自中国文化。比如说露西娅? 卡帕基奥内提到情绪跟五脏的关系时,是不是会让你想起《黄帝内经》中的五志“心志为喜,肝志为怒,脾志为思,肺志为忧,肾志为恐”?当她提到“音乐具有疗愈的作用。它可以释放被埋藏的情绪,开启新的力量和创造性”,是不是会让你想到中国文字中的“乐”“药”同源?传说中的仓颉造字时,“药”字就是从“乐”字而来的。乐在产生之初就是用来治病的,本身就是药。书中还提到了一些特定的发音,是不是会让你想到六字箴言:?嘛呢叭咪??另外,当她提到舞动时可以感受自己体内的气,这是不是也会让你想到中国人常说的气感?作者认为这些都是非常有益的部分,所以在她的工作中,她会使用东方文化元素。推荐使用本书的方式和传统的书不同,这是一本体验书。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我采用的方式是一边读一边做书中的练习。可能**次无法全部做完,没有关系,我是先挑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活动来做。到第7章舞动的部分,我会边听她推荐的音乐,边感受自己的内心。然后我就觉得坐不住了,一定要从椅子上跳起来,要让身体动起来。我是带着激情去操作这本书的,当我真正动手操作的时候,我会觉得那些内容特别有帮助。我不知道你是否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阅读这本书。实际上,2006年这本书的英文版,在亚马逊网站上的副标题就是:60多个简单的探索情绪的练习,通过涂鸦、画画、舞动、写作、雕塑等表达情绪。真正动手去做,才能够体现这本书的价值。这本书并不是单纯阅读的书,如果只是单纯阅读的话,你的收获是有限的。它真正的价值在于你把阅读拓展成为动手操作、情绪体验。结语任何一种技术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都会涉及跨文化调适和本土化,这本书也是如此。作者大力强调的不要在意他人的评价对中国读者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另外,这本书的英文版*初出版于2006年,这些年表达性艺术治疗在理论上、方法上、媒材上有了更多的发展,在情绪层面和脑神经科学等跨学科也有了更多的结合。但是作者的整体思路、活动的设计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整体而言,本书是一本专业的、可操作性非常强的、自助助人的、专门针对情绪的表达性艺术治疗书。严文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释放内在的小孩:情绪的艺术疗愈 作者简介
露西娅·卡帕基奥 博士注册表达艺术治疗师、艺术家、表达艺术疗法畅销书作家,在全世界范围培训心理治疗师、医务人员和教育者用非惯用手写作、绘画进行心理治疗。
网址:《释放内在的小孩:情绪的艺术疗愈》【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64563
相关内容
释放内在的小孩:情绪的艺术疗愈《释放内在的小孩:情绪的艺术疗愈》9787300282862.pdf
《艺术疗法》【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释放内在的小孩:情绪的艺术疗愈
《释放内在的小孩》
《简单生活的艺术》【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释放情绪,“美术馆中的艺术疗愈”成大众新宠
新书速递:《情绪彩虹书:CBT与艺术的轻疗愈手册》
如何通过艺术疗愈释放情绪?这才是心灵的良药!
《禅与极简生活艺术》【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