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从营养角度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营养学读物#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科学防治需从预防和管理两方面入手,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医学监测及规范治疗,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控制病情进展。
从生活方式入手,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饮食管理
(1)控制总热量:根据年龄、体重、活动量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如轻体力劳动者约25-30kcal/kg),避免超重或肥胖(BMI控制在18.5-23.9kg/m²)。
(2)优化饮食结构:
减少精制碳水:用全谷物(燕麦、糙米、玉米)、杂豆替代白米、白面,控制主食量(每餐约1拳米饭/馒头)。
增加膳食纤维:每日摄入蔬菜500g以上(以绿叶菜、菌菇、西兰花等为主),适量水果(选择低GI水果如苹果、蓝莓,每日200g以内)。
优质蛋白与健康脂肪:优先选择鱼、禽、蛋、豆制品(每日1掌心蛋白质),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用橄榄油、坚果替代动物油,每日脂肪摄入不超过总热量的30%。
严格限糖限盐:避免甜饮料、糕点、蜂蜜,每日添加糖≤25g;每日盐摄入≤5g,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高危因素)。
规律运动
(1)每周运动≥150分钟:选择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5次),搭配抗阻运动(如哑铃、弹力带,每周2-3次),增强肌肉量(肌肉是葡萄糖利用的主要场所)。
(2)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减少静态生活方式(如看电视、玩手机)。
控制体重
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可降低内脏脂肪堆积,减少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核心机制)。
戒烟限酒,规律作息
(1)戒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糖尿病并发症(如肾病、视网膜病变);
(2)限酒:男性每日酒精≤25g,女性≤15g,避免空腹饮酒(易诱发低血糖);
(3)保证睡眠:每日7-8小时,避免熬夜(睡眠不足会导致皮质醇升高,干扰血糖调节)。
糖尿病患者管理
1.血糖监测
(1)监测频率: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每周至少3天;1型糖尿病或使用胰岛素者每日监测4-7次(空腹、三餐后、睡前,必要时夜间加测)。
(2)记录与分析:记录血糖值、饮食、运动、用药情况,便于医生调整方案。
2.规范用药
(1)口服药物:如二甲双胍(一线用药,改善胰岛素抵抗)、磺脲类(促进胰岛素分泌)、SGLT-2抑制剂(减少肾脏葡萄糖重吸收)、DPP-4抑制剂(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等,需按时按量服用,避免自行停药或换药。
(2)胰岛素治疗:适用于1型糖尿病、口服药无效或严重并发症患者,需掌握注射方法(部位轮换:腹部、大腿外侧、上臂三角肌)、剂量调整及低血糖处理(随身携带糖果,血糖<3.9mmol/L时立即补充)。
3.并发症筛查
(1)定期检查:每年眼底检查(预防视网膜病变)、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足部检查(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每3-6个月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目标<7%)、血脂(LDL-C<2.6mmol/L)、血压(<130/80mmHg)。
(2)足部护理:每日温水洗脚(水温<37℃),穿宽松鞋袜,避免烫伤、划伤,预防糖尿病足。
4.心理调节
(1)正视疾病:避免焦虑、抑郁,通过运动、社交或心理咨询缓解压力;
(2)学习知识:参加糖尿病管理课程,了解饮食、用药、急救等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危人群(如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期糖尿病史者):每半年监测一次血糖,提前干预生活方式。
2.老年人: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空腹<8.3mmol/L,餐后<13.9mmol/L),避免低血糖风险。
3.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居多,需家长协助管理饮食、运动及胰岛素注射,关注生长发育。
总结
科学防治糖尿病的核心是“预防为主,综合管理”,其中健康人群通过饮食、运动、体重控制降低发病风险;患者则需结合监测、用药、并发症筛查,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坚持长期管理是关键,通过医患协作与自我约束,可有效远离“甜蜜的烦恼”,提高生活质量。
网址:如何科学防治糖尿病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76065
相关内容
男性如何防治糖尿病专家支招科学防治糖尿病 改善生活方式
如何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蛋白尿=糖尿病肾病?防治糖肾的这 5 个重点,不可不知!
糖尿病人该如何饮食呢?科学预防糖尿病,要做到这4点,你了解吗
如何治疗糖尿病 治疗糖尿病的6方法介绍
糖尿病防治新理念:中医如何助你健康生活?
糖尿病饮食治疗(科普)
【世界糖尿病日】科学治疗,拥抱健康“无糖”生活
糖尿病饮食怎么做?如何科学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