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忧虑

发布时间:2025-10-23 10:47

历史故事书中的历史细节,让人更贴近历史真相。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历史故事#

历史的忧虑

历史的忧虑

作者: [美]哈里·哈鲁图尼恩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现代性、文化惯例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原作名: History's Disquiet: Modernity, Cultural Practice, and the Question of Everyday Life
译者: 戴瑶颖
出版年: 2022-6-1
页数: 260
定价: 56.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西方日本研究丛书
ISBN: 9787214262462

豆瓣评分

5.9

5星

9.1%
4星

27.3%
3星

18.2%
2星

13.6%
1星

31.8%


内容简介  · · · · · ·

备受赞誉的历史学家哈鲁图尼恩研究了现代性的三个产物:“日常”“当下”和社会科学学科,如“区域研究”。“日常”是社会生活的共同空间,将习俗、规范和习惯所形成的文化惯例纳入其中,是现代虚构作品与哲学的主题。哈鲁图尼恩通过对比日本和欧洲对日常生活的反思,探讨欧美以外地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反应是相同的这一普遍观念的不合理之处。

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欧洲和日本的现代性,哈鲁图尼恩试图重新理解东西方知识分子用来理解周遭变化世界的概念的知识谱系。他认为日本是现代性的扩展而不是例外,学术政治化使日本学者缺乏“本土文化”的自我反思。

哈鲁图尼恩呼吁人们注意现实世界和理论世界之间的界线,他的研究既邀请人们重新思考知识的界线,又鼓舞人心地肯定了打破这种界线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 · · · · ·

哈里·哈鲁图尼恩(Harry Harootunian),美国历史学家,纽约大学历史学教授与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是日本近代史。他著作颇丰,著有《走向修复》(Towards Restoration)和《可见与不可见的事物:德川本土主义的话语与意识形态》(Things Seen and Unseen: Discourse and Ideology in Tokugawa Nativism),并与西尔伯曼合著《危机中的日本》(Japan in Crisis)。他还编辑了一系列日本20世纪政治文集,主要研究从德川晚期到20世纪中期日本社会和知识分子思想的发展,该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目录  · · · · · ·

序 言 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实在性”/1
第一章 追踪恐龙:“全球主义”时代的区域研究/35
第二章 “日常之谜”:历史中的日常性/85
第三章 辩证之眼:日常性中的历史/161
索 引/229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在“可辨识之此刻”的基础上建立的历史并不是一种状态,并不是持续进程中的一步,而更像是一幅“画面”(tableau)、一种“呈现”(presentation),更像是对于失落的、受到抑制的或是被排除在外的事物的恢复。就本雅明的历史性时间(historical time)作出思考,弗朗索瓦兹·普鲁斯特(Françoise Proust)提出了一则观点:因为想要恢复业已丢失或被掩埋之物的各种事件如同幻象一般出现,因为业已被历史驱逐而总想要叨扰当下的幻影纷至沓来,所以历史是幻觉的。 (查看原文)

一块红布 1赞

2023-11-24 01:48:13 —— 引自章节:序 言 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实在性”/1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在他的《比较的幽灵》(The Specter of Comparison)中,也警示了我们一种被排除在外的可能性的存在,这种可能性存在于欧洲之外的社会中,却暗示了帝国式的扩张,其现代形态因此也是经由资本输出及殖民主义的去疆界化(de-territorialization)被引入的。通过阅读何塞·黎刹(Jose Rizal)19世纪末的小说《社会毒瘤》(Noli me tangere),安德森得以认识到马尼拉的花园是“怎样……笼罩在欧洲的姐妹花园形象的阴影之下的”。它们不复从即时性(immediacy)的视角被看待,而只能从一种既远又近的视角。小说家将这种重合命名为“比较的幽灵”。对于安德森而言,考虑到要将东南亚重新置于当代研究的外部,重合效应使得同时考量欧洲与其外部世界并指示比较性视角的建立成为必须,而在比较性视角中,比较往往是萦绕于心且令人思忖的一点。如同所有此类幽灵般的来者,其披着比较形态的幻影出现是为了动摇内部世界——欧美文明,虽然最初是这一内部世界的存在使得比较变为可能。换言之,欧洲的现代性已铭刻上了比较的“阴影”,虽然“原始状态”永远不能激活它的阴影来摧毁欧洲的现代性,但是现代性总是作出一副势将超越“原始状态”的姿态。 (查看原文)

一块红布 1赞

2023-11-24 01:48:13 —— 引自章节:序 言 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实在性”/1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西方日本研究丛书(共22册), 这套丛书还有 《亚洲世界中的德川幕府》《当代日本政治的思想基础》《日本生活风化物语》《明治维新》《寡头政治》 等 。

喜欢读"历史的忧虑"的人也喜欢  · · · · · ·

我要写书评

历史的忧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 更多书评 1篇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一块红布

一块红布 (灵台无计逃神矢)

由城市的日常性产出的符号需作为当下特定生活经验的象征及其历史区别被理解,符号就像一方“余像”(afterimage),一道一度被现实化了的事物留下的痕迹,且这痕迹也被当下以一种不同的构造再一次现实化。被证明是象征性体现的,是那些或重要或不重要的细节与客体,它们填充了空间并开拓了日常生活。如果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 Kracauer)和本雅明,甚至苏联的构成主义者鲍里斯·阿瓦托夫(Boris Arvatov)将事物的地点及经...

2023-11-24 02:04:39   1人喜欢

一块红布

一块红布 (灵台无计逃神矢)

为了让时间性变得清晰可辨,本雅明在《中央公园》(“Central Park”)中提及要给予日期一种“面相”(physiognomy),使得它们可以被赋予一种可见的条理——而这需要转向其空间中的必然结果,换言之,需要知道收容历史的日期及事件之地点。在现代性中,贯穿工业化及大型社会建立的时代、历史的地点,是城市,是扩张的工业区域,且地点所有的体验即为日常。因此,城市不再是广义上的乡野,而构成了当代的场景,构成了当下的此刻。这...

2023-11-24 02:00:06   1人喜欢

一块红布

一块红布 (灵台无计逃神矢)

在“可辨识之此刻”的基础上建立的历史并不是一种状态,并不是持续进程中的一步,而更像是一幅“画面”(tableau)、一种“呈现”(presentation),更像是对于失落的、受到抑制的或是被排除在外的事物的恢复。就本雅明的历史性时间(historical time)作出思考,弗朗索瓦兹·普鲁斯特(Françoise Proust)提出了一则观点:因为想要恢复业已丢失或被掩埋之物的各种事件如同幻象一般出现,因为业已被历史驱逐而总想要叨扰当下的幻影纷...

2023-11-24 01:48:13   1人喜欢

一块红布

一块红布 (灵台无计逃神矢)

换言之,我并非想要提出一种涉及历史性关头的社会历史,或提出对于过去之瞬间的重新构建,而更想要提出一种关于记忆的文化历史(在弗朗索瓦·多斯[François Dosse]的关于记忆的社会历史项目之后)。这种文化历史,比起事件的结构及其讲述,更关心的,是那些在其现身的瞬间使人回想起一种鲜活体验的历史所留下的痕迹。 多斯写道,“第一步是”,确认历史实践中必然的双层结构,要达成这一切需要一个视角,使得当下与其构建过...

2023-11-24 02:01:16

网址:历史的忧虑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83087

相关内容

历史文化
被历史撕裂过的人们
纸质火车票将退出历史舞台,如何缓解旅客的“无纸化焦虑”?
走进桐城,品味蔡姨水碗的美食与历史
生 活 中 的 历 史
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生活问题
乳房的历史与情色文化
旧建筑装修:保存的历史物质
十大经典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故事精选 中国著名历史小故事
历史的用途与滥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