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化生活# 历...

发布时间:2025-10-23 10:47

美国华盛顿特区白宫解读政治历史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历史文化遗址#

#美华文化生活# 历史回顾:那些美国大选中的权力博弈与惊天反转(上)
美国总统大选,不仅是四年一度的盛事,更是国家历史的转折点。每一场选举背后,都藏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些历史性的选举中,有的改变了美国的命运,有的则撕开了社会的裂痕。无论是林肯在内战前夕的坚定立场,还是特朗普引发的选举风波,甚至是1990年代的“悬而未决”的佛罗里达选举,这些决定性的时刻,塑造了今天我们所见的美国,也造就了美国大选的独特魅力与传奇。

1788年:第一届美国总统大选,华盛顿胜出

1788年:美国迎来了第一届总统选举,也是美国历史上最毫无悬念的一次大选。

46岁的乔治·华盛顿,作为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的陆军总司令,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声望赢得了广泛支持。他的参选让这场选举几乎成了一场例行公事的仪式。最终,华盛顿获得了全部69张选举人票,毫无争议地当选为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

相比之下,副总统的选举结果更具悬念。华盛顿的亲密盟友、曾在独立战争期间为美国外交事务做出重大贡献的约翰·亚当斯,最终以34张选举人票成功当选为副总统。

尽管首届美国总统大选的操作过程相对粗糙,投票率也仅有1.8%,但毫无疑问,这场选举对美国未来的历史进程和国家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60年:第19届美国总统大选,林肯VS道格拉斯等人

在这届总统大选开始前,美国社会已经弥漫着令人不安的紧张气氛。

对美国选民而言,这次大选的意义远超选出下一任总统,而是在选择国家的未来方向:废除奴隶制,还是继续允许奴隶制度存在?

北方坚定地支持废除奴隶制。

当时,美国北方以18.8亿美元的工业总产值位居全球第四。北方各州不仅希望清除奴隶制这一道德污点,更渴望解放劳动者,进一步促进生产力发展。他们推出的总统候选人是51岁的亚伯拉罕·林肯,他背后是成立仅四年的共和党。

南方则坚决反对废除奴隶制。

南方的经济依赖种植园和奴隶劳动力,当时南方奴隶人口已达400万。如果奴隶制被废除,南方经济将遭到毁灭性打击,因此他们不能接受这样的变革。

南方由民主党主导,但在候选人选择上表现出分裂,最终推出了三位竞选人:首先是参议员斯蒂芬·道格拉斯,他曾在国会竞选中击败过林肯,但对废除奴隶制的立场模棱两可,未能赢得南方信任。其次是副总统约翰·布雷金里奇,他是南方在冒着党内分裂风险下推出来的“双保险”候选人。第三位是参议员约翰·贝尔,他虽属联邦宪法党,但该党的主张与民主党接近,算作“泛民主党”阵营。

于是,1860年的总统大选形成了“三英战吕布”的局面。

然而,南方的分裂选票反而让林肯从中受益。最终,布雷金里奇获得72张选举人票,贝尔39票,道格拉斯12票,三人总票数也仅123票,远不及林肯获得的180票——由于北方人口本来就远超南方,林肯的胜利似乎不可避免。

但这场选举,却让美国国家濒临崩溃。林肯所获选票中没有一张来自南方。人们意识到,一场风暴即将到来。

大选结果公布后3个月,林肯尚未宣誓就职,包括南卡罗来纳州、密西西比州在内的六个南方州就在里士满宣布脱离联邦,组成“美利坚联盟国”。随后,包括得克萨斯州在内的五个州陆续加入,最终11个州脱离美利坚合众国。

一场无法避免的战争随即爆发。这场内战被称为“南北战争”,持续四年,约330万士兵参战,75万人阵亡,40万人负伤,成为美国历史上一道不可抹去的伤痕。

因此,1860年的总统大选被以独特的方式载入史册。它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场引发内战的总统选举。

1932年:第37届美国总统大选,罗斯福VS胡佛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1932年第37届美国总统选举都是一场压倒性的胜利。

50岁的纽约州州长富兰克林·罗斯福赢得了超过2282万张选票和472张选举人票,获得42个州的支持。而他的竞选对手、时任总统赫伯特·胡佛则只赢得了1500万张选票,支持他的州仅有6个,他只获得了59张选举人票。

胡佛的失败虽显惨烈,但在当时的美国民众眼中,这或许是必然的结果。在1928至1932年任期内,美国正深陷经济大萧条的泥淖,大量中产阶级跌入贫困。美国人甚至将“胡佛”这个名字和贫困联系在一起:无家可归者搭建的简陋棚户区称为“胡佛村”;流浪汉盖的旧报纸被称作“胡佛毯”;废品袋叫“胡佛袋”;被牵着走的廉价汽车称为“胡佛车”;翻空的口袋叫“胡佛旗”;甚至野兔都被戏称为“胡佛猪”。

然而,经济大萧条的问题并非完全由胡佛引起,他在任期间,也曾推行过一些政策和改革,其中部分政策甚至被罗斯福沿用,但大萧条的深重压力让胡佛的努力难见成效。

1932年的选举的深远影响,还在于它对美国政治格局的塑造。

从国内来看,这是自南北战争后民主党首次取得压倒性胜利。自林肯当选以来,民主党仅赢得过4届总统选举,且都是以微弱优势获胜。罗斯福不仅为民主党赢得总统宝座,还掌控了参众两院,成为民主党近70年来首次“赢麻了”的一刻。而共和党在这次大选中的惨败标志着它的声望严重受挫,“共和党光环”从此逐渐黯淡。

从国际上看,罗斯福的当选也深远地影响了未来的世界格局,尽管他本人当时未曾料到。在任期间,他不仅通过新政带领美国摆脱经济大萧条的阴影,更在接踵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美国扮演了关键角色。他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是民众对他信任的最好体现。

1960年:第44届美国总统大选,肯尼迪VS尼克松

相比之下,1960年的第44届美国总统大选可谓是一场胜负悬于一线的激烈对决。

代表共和党出战的是年仅47岁的理查德·尼克松。尽管他年龄不算太大,但在担任了两届艾森豪威尔总统任期内的副总统后,他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堪称“年轻的老干部”。

然而,尼克松的运气并不太好,他的对手比他更加年轻且富有魅力——代表民主党竞选的约翰·肯尼迪,时年仅43岁,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候选人。

肯尼迪出生于美国的政治名门——肯尼迪家族,毕业于哈佛大学,二战期间曾在美国海军服役,且在战后通过各类公共服务树立了个人形象。他不仅英俊潇洒,且口才卓越,风度翩翩,给尼克松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两位候选人各具优势,且都拥有庞大的支持者群体,因此民意调查的结果始终显示双方旗鼓相当,竞争非常激烈。

到了选举年9月,肯尼迪提出了一个建议:两人进行一场电视直播辩论。尽管艾森豪威尔力劝尼克松不要接受这个提议,但尼克松认为自己有丰富的副总统经验,而肯尼迪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众议员。他认为,凭借自己多年的政治经验和辩论技巧,面对面辩论能轻松压倒对方。

然而,这场美国历史上首次由电视直播的总统辩论,最终极大地影响了选情。尼克松虽然自信满满,却因为刚刚接受膝盖手术,面色苍白,身体虚弱,显得颇为憔悴,屏幕前的他给人留下了消极印象。而年轻的肯尼迪则精神焕发,气色红润,言辞锋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好印象。

如果选民仅通过广播收听辩论,二人的表现可能旗鼓相当;然而,电视直播让肯尼迪的形象完胜尼克松。当时,约6500万美国人观看了这场直播,肯尼迪的支持度迅速攀升。专注总统辩论研究的新闻学教授阿兰·施罗德评论道:“肯尼迪在第一次辩论中确立了压倒性优势,尼克松想要翻盘难度极大。”

尽管如此,肯尼迪最终的胜利依然充满悬念:虽然他最终以303比219的选举人票战胜尼克松,但在普选票上,肯尼迪仅比尼克松多赢了11.2万张选票。而在两个关键州的选票中,肯尼迪仅以46000票领先于得克萨斯州,以9000票领先于伊利诺伊州——如果失去了这两个州,尼克松本可以凭借2张选举人票逆袭获胜。

选举结束后,肯尼迪曾坦言,如果没有那场电视辩论,他或许无法成功入主白宫。
值得一提的是,尼克松在此后的1968年和1972年总统选举中,始终拒绝参加电视辩论。

1960年的选举,最终迎来了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而肯尼迪上任后,也做出了不少影响世界格局的决策,比如在他任内启动了“阿波罗登月计划”,并与苏联展开了空前激烈的太空竞赛。然而,肯尼迪给世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依旧是他在1963年被刺杀时年仅46岁,令人痛惜不已。

#美国大选##美国总统竞选历史##美国历史##罗斯福##肯尼迪##尼克松##林肯##乔治华盛顿##美国总统#

网址:#美华文化生活# 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83088

相关内容

探索中华美食:揭秘四大烹调法的历史与文化
中华饮食发展历史 历史各时期的饮食文化
追寻美食背后的中华文化 读《宴飨万年:文物中的中华饮食文化史》
中华饮食文化,中国美食文化
人间烟火气,从“食文化”溯源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老黄历万年历:传统文化,智慧生活指南!
探秘中华历史:娱乐业文化的演变与休闲生活的艺术
【新华社】言恭达:从人文底色到生活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生活美学建构的支撑
《非遗美食》:尽展中华饮食文化魅力
美食文化 生活滋味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