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思想转自知乎学习布道师叶修@叶修的知乎账号
本文是我自己的总结+体悟
想要用书籍知识来指导现实生活,以下环节一个都不能少。
深度学习的策略
最常用的就是联系性学习的策略,将学习到的东西与已知联系起来。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刚开始可能很难找到联系,但是当你循序渐进地寻找联系,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联络变得紧密,知识就会更加牢固。
刻意练习的方法
1、永远保持在学习区(不做难度太高或者太低的事,做稍微有一点难,勉强可以完成的事)
2、大量重复训练(高频率训练,将大块内容细分拆开,逐一重复训练)
3、获得持续有效的反馈(明确知道自己的进步,被人肯定,享受自己的学习成果)
4、精神高度集中(高度专注于正在做的事,不要开小差)
为了实现可以练习的目的,建议使用主体性阅读的方式读书,针对一个主题,由浅至深,由易至难,连续读几本书。顺着难度阶梯读书、学习
自我觉知的敏锐
未经训练的人,很难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保持高度的觉知。
很多人感到读书没能改变生活,就选择一本接着一本的读新书,其实这不是勤奋,而是懒惰。
使用一种被动的、不刻意思考的方式去读书的时候,大脑活动是比较低级的,心智是不接受挑战的。在一个低难度的大脑运转模式中持久得学习,消耗的更多是体力而不是心力。即使大脑是疲惫了,也是因为长期单调的工作,而不是因为对自身局限的突破。
这两种累的性质完全不同,有些人宁愿做1000道繁琐的乘法题也不愿意做一道高难度的奥数题。
为了克服这类问题,我们需要保持高度的自我觉知。很容易产生那种“我很努力,很辛苦地在学习”的满足感,而忽视方法的错误,结果的低效,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心智运作上的懒惰和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