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活动教学设计
培养幼儿定时作息,养成规律生活习惯 #生活技巧# #亲子教育建议# #幼儿习惯培养#
文档简介
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活动教学设计在幼儿园教育阶段,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独立自主能力、奠定良好人格基础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确保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实效的关键。本文旨在从设计理念、目标设定、内容选择、方法策略、活动流程及评价反思等方面,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套具有操作性和指导性的生活习惯养成活动教学设计思路。一、设计理念:遵循规律,以幼为本生活习惯养成活动的设计,首先应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意味着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和模仿。因此,教学设计必须贴近幼儿生活,注重趣味性、情境性和实践性,将抽象的习惯要求转化为幼儿可感知、可理解、可参与的具体活动。同时,要认识到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渗透、反复强化,因此设计应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避免一蹴而就的功利化倾向。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通过创设积极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主动尝试,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二、目标设定:明确具体,分层递进目标是活动的导向。生活习惯养成活动的目标设定应具体、明确、可观察、可达成,并体现层次性和递进性。1.认知目标:帮助幼儿了解基本的生活卫生常识、安全常识和社会行为规范。例如,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懂得玩具玩后要归位等。目标应具体到幼儿能理解和表述的程度。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和良好行为方式。例如,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独立穿脱简单的衣物鞋袜、安静有序进餐、正确使用餐具等。技能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观察和幼儿练习。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对良好生活习惯的兴趣和意愿,培养其责任感、自信心和初步的规则意识。例如,乐于保持个人卫生,愿意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体验遵守规则带来的快乐等。在设定目标时,需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避免目标过高或过低。同时,应将长期目标分解为阶段性小目标,逐步达成。三、内容选择:源于生活,贴近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活动的内容应紧密围绕幼儿的一日生活展开,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那些对其当前和未来发展都至关重要的习惯内容。1.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早晚刷牙、勤剪指甲、保持服装整洁、不乱扔垃圾等。2.饮食进餐习惯:如安静进餐、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正确使用餐具、饭后漱口擦嘴等。3.睡眠盥洗习惯:如按时作息、独立入睡、正确有序地盥洗、便后冲水等。4.整理收纳习惯:如玩具、图书玩后归位,学习用品摆放整齐等。5.安全行为习惯:如不玩危险物品、上下楼梯靠右行、不跟陌生人走、正确过马路等。6.文明礼仪习惯:如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与人分享、排队等待、不大声喧哗等。内容的选择应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而是从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炼主题,使幼儿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感知和习得。四、教学方法与策略:灵活多样,注重体验适宜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活动效果的重要手段。生活习惯养成活动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建构。1.情境教学法:创设与生活习惯相关的情境,如“娃娃家”中的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模拟情境中练习和巩固良好习惯。2.榜样示范法: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幼儿最直接的榜样。教师应以身作则,展现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可利用故事、动画中的正面形象或班级中表现好的幼儿作为榜样,发挥同伴间的积极影响。3.游戏法:将习惯养成的要求融入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如“洗手歌”游戏、“玩具回家”竞赛、“安全小卫士”闯关等,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4.鼓励与表扬法:对幼儿在习惯养成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强化其良好行为。鼓励方式应具体,如“你今天把玩具都送回了家,真棒!”5.儿歌、故事法:利用朗朗上口的儿歌、生动有趣的故事,将抽象的习惯要求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6.实践操作法: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反复的实践。应给幼儿提供充足的动手操作机会,如自己穿脱衣服、整理书包、参与值日生工作等,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掌握技能,形成习惯。五、活动流程设计示例:以“正确洗手”为例活动名称:小手真干净活动目标:1.认知:知道饭前便后、手脏时要洗手,了解洗手的重要性。2.技能:学习正确的六步洗手法,能在老师提醒下主动洗手。3.情感:愿意保持小手清洁,体验把小手洗干净的快乐。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洗手流程图(图片或图示)、水龙头、肥皂或洗手液、毛巾、小镜子、白板、“细菌”道具(如彩色纸屑)。2.经验准备:幼儿有饭前便后洗手的初步意识。活动过程: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约5分钟)*教师出示小镜子:“小朋友们,我们来看看自己的小手干净吗?”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神秘地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看不见的小客人,它们就喜欢躲在不干净的小手上,我们叫它们‘坏细菌’。”(可演示将彩色纸屑撒在手上,模拟细菌)*提问:“如果这些坏细菌跑到我们肚子里会怎么样呢?”(引导幼儿讨论,如生病、肚子疼等)*小结:“所以,我们要把小手洗干净,赶走这些坏细菌。”2.探索发现,学习方法(约10分钟)*讨论:“平时我们是怎么洗手的?”请几名幼儿示范,教师观察并指出不足。*出示洗手流程图,教师结合儿歌示范正确的六步洗手法:“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搓搓搓,搓手心)”“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搓搓搓,搓手背)”“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搓搓搓,搓指缝)”“第四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搓搓搓,搓指背)”“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握住拇指搓一搓)”“第六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指尖合拢搓一搓)”*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徒手练习动作。3.实践操作,巩固提升(约10分钟)*组织幼儿分组到盥洗室,按照正确方法洗手。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幼儿进行帮助和纠正。*洗完手后,用小镜子再次观察:“现在我们的小手干净了吗?坏细菌被赶走了吗?”*鼓励幼儿:“我们的小手真干净,闻一闻,香香的!”4.总结分享,延伸拓展(约5分钟)*师幼共同回顾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洗手的时机。*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正确地洗手,并争当“洗手小标兵”。*活动延伸:在盥洗室张贴洗手流程图,提醒幼儿随时按正确方法洗手;在区域活动中设置“洗手步骤”排序游戏。六、环境创设的渗透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将生活习惯养成的要求融入到环境创设中,使其成为“无声的老师”。例如,在活动室设置“我会整理”角,提供玩具、图书供幼儿练习分类整理;在卫生间张贴男女标识、正确如厕步骤图;在饮水区设置“多喝水,身体棒”的提示;在墙面布置“好习惯之星”评比栏等。通过温馨、直观、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行为。七、家园共育的协同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教师应与家长建立密切的沟通与合作,及时反馈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幼儿在家的习惯养成情况。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亲子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理念和习惯养成方法,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使幼儿园和家庭对幼儿习惯的要求保持一致,形成教育合力。例如,共同培养幼儿独立进餐、自己整理玩具的习惯,避免出现“园里一个样,家里一个样”的现象。八、评价与反思对生活习惯养成活动的评价应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而非结果的即时性。评价内容包括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对习惯要求的理解程度、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行为的改善等。评价方法可采用观察记录、作品分析、谈话等。教师应定期对活动效果进行反思,思考目标是否达成、内容是否适宜、方法是否有效、幼儿有哪些反应、环境创设是否到位
网址: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活动教学设计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88443
相关内容
生活习惯养成幼儿园教案幼儿园生活教育:个人卫生习惯养成教案
孟州幼儿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计划
幼儿教学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策略论文
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宝宝在幼儿园的生活和习惯养成
儿童营养健康对幼儿饮食习惯培养不佳,幼儿教师能否设计 “习惯养成计划”,健康饮食?
幼儿园园长工作计划,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