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物“再生”、游戏“学堂”……海淀区上地街道让垃圾分类“潮”起来
垃圾分类游戏:通过互动游戏教大家正确分类垃圾,让日常生活环保又有趣味。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琐事趣闻# #社区活动趣事#
当废旧自行车能换回袋装大米,当牛奶盒变身迷你花园,当垃圾分类知识融入高尔夫游戏……这些充满巧思的场景,正成为海淀区上地街道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新实践。
旧物新生:闲置资源循环利用
“你看我这小风扇没有用了,能不能兑换点什么?”日前,在马连洼北路1号院社区“你的旧物,我的宝‘换’”活动现场,居民李叔叔正在询问工作人员。这场旧物置换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大家抱着书籍、小家电等闲置物品来到活动现场,等待回收。
为促进垃圾分类工作,上地街道建立起“定点回收+上门回收”双轨服务模式。每周固定时间,回收车准时开进各小区,居民既可以用废纸箱、塑料瓶等兑换香皂、洗衣液等生活用品,也可以直接兑换现金。
“每周都来回收,线上线下都很方便,这些旧衣物、纸板都可以兑换礼品,很方便。”用一袋旧书换回一袋大米的上地佳园小区居民王阿姨满意地说。
各社区也纷纷开展专项回收活动。上地东里第一社区聚焦楼门内及车棚中长期堆积的废旧自行车、电动车等“顽疾车辆”,推出“清理+置换”暖心方案。
“这两辆车放车棚里好几年了,想扔又不知道怎么处理,现在不仅有了去处,还能换大米,真是太好了!”居民王先生推着两辆旧自行车笑得合不拢嘴。此次行动共清理三十余辆“僵尸车”,让社区环境焕然一新。
游戏学堂:环保知识玩中学
“原来菜叶属于厨余垃圾,这次彻底记住了!”在体大颐清园社区的垃圾分类趣味活动现场,一位居民举着通关印章兴奋地说。活动现场,垃圾分类知识被巧妙设计成闯关游戏。“分类转盘挑战”前居民排起长队,转盘飞速旋转间完成知识问答;“沙包投投乐”游戏中,彩色沙包划出抛物线精准投入分类桶……居民们在游戏中轻松掌握垃圾分类知识。
上地东里第一社区则将环保宣传升级为沉浸式嘉年华。居民骑动自行车点亮“绿色地球”背板,在骑行中积蓄环保能量;高尔夫游戏区里,居民需要正确判断垃圾类别才能将球推进对应球洞。这种“运动+环保”的创新模式,让严肃的环保知识变得妙趣横生。“太有意思啦,这种活动形式让大家在游戏中学习,特别值得推广。”居民陈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上地街道各社区还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如垃圾分类趣味运动会,将体能运动与垃圾分类知识巧妙结合;知识讲堂则邀请专业人士现场解答居民日常分类中遇到的困惑,让环保理念真正入脑入心。
变废为美:创意实践培育环保意识
在上地科技园社区“种子交换站”活动现场,孩子们正专注地将红豆、绿豆拼成创意贴画,把洗净的牛奶盒、塑料瓶改造成微型盆栽。“我要把向日葵种子带回家,看着它和环保理念一起长大。”一位小女孩捧着自己制作的牛奶盒花盆,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这项活动是上地科技园社区牛奶盒回收活动的延续和创新。通过“大手拉小手”的形式,邀请社区青少年共同体验变废为美的奇妙过程,让环保意识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活动现场,孩子们在家长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一颗颗平凡的种子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将日常废弃物改造成独具特色的手工作品。
上地街道的垃圾分类工作注重多元参与、共建共享。各社区积极引入志愿力量,联合大学生志愿者、楼宇企业等社会化力量为活动提供多元支持,形成了老中青少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从旧物置换市集到环保主题游乐场,从“僵尸车”清理到牛奶盒大变身,这些充满创意的实践,正让垃圾分类变为居民举手投足间的自然习惯。上地街道将持续创新活动形式,完善服务机制,让环保理念真正落地生根,推动垃圾分类成为全民参与的文明新风尚。
网址:旧物“再生”、游戏“学堂”……海淀区上地街道让垃圾分类“潮”起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93343
相关内容
海淀区:垃圾分类“趣”宣传 上地街道“玩”出新花样海淀区:毕业季垃圾分类活动让资源“循环起来”
海淀区田村路街道开展“厨余分一分,生活美十分”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海淀区清河街道“分收联动”让垃圾分类更省心
让旧书、旧物“漂流”起来!深圳市首个街道垃圾分类展馆全新升级
【垃圾分类】如何把垃圾变成宝? 看海淀区垃圾分类创新“玩法”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海淀区各街道举办多种垃圾分类活动
垃圾分类小游戏、废旧物改造艺术装置……垃圾分类大篷车开来嘉定了!
“旧物新生,趣玩分类”——港湾街道垃圾分类互动集市热闹开市
大红门街道:旧物置换换“刚需”,垃圾分类乐“闯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