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徐州 | 丰县刺绣,一针一线绣出非遗之美

发布时间:2025-10-31 01:52

刺绣艺术:用针线讲述故事,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手工艺生活# #生活配饰手工艺#

丰县刺绣是扎根于乡土的传统民间刺绣技艺,其核心载体多为穿戴类装饰。在妇女服装的刺绣创作中,不同部位的纹样设计极具巧思——衣襟的缠枝莲、袖口的蝶恋花、裙摆的百子图等,虽图案各异,却始终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马瑞香,丰县刺绣项目县级代表性传承人、丰县第三届乡土人才、工艺美术师。在徐州,丰县刺绣将民间的烟火气与匠心巧思细细缠绕。它不是橱窗中冰冷的展品,而是孩童虎头帽上的暖意、新娘嫁衣上绽放的吉祥,是手艺人指尖流淌的岁月。

PART.01

一针绣民俗,线里藏温情

丰县刺绣的底色,浸润在生活的烟火气中。它并非脱离现实的艺术创作,而是与当地人的婚丧嫁娶、岁时节令紧密相连。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刺绣为朴素衣物赋予了温度——没有华丽衣料,便用彩线在粗布上勾勒花样;没有昂贵饰品,便以绣花点缀衣襟袖口,让日常穿戴生出几分精致与庄重。

孩童是丰县刺绣最柔软的寄托,虎头帽、虎头鞋更是当地婴儿的“标配”。这源于民间对虎的敬畏与崇拜——人们相信百兽之王能驱邪避恶,护佑孩子平安成长。

除孩童服饰外,传统新娘嫁衣堪称刺绣工艺的集大成者。领口、袖口、衣襟、裙摆,无处不绣吉祥纹样:凤凰衔牡丹象征“凤穿牡丹,富贵吉祥”,喜鹊登梅寓意“喜上眉梢”,仙鹤立松枝代表“松鹤延年”。这些纹样并非随意堆砌,连绣线的颜色都有讲究——大红显喜庆,金线添华贵,浅粉衬温婉。

除了特殊场合的绣品,丰县人日常生活中的刺绣同样充满巧思,将对生活的热爱融入每一处细节。枕头花多绣“鸳鸯戏水”“并蒂莲”,寄托夫妻和睦的心愿;门帘上的“四季平安”纹样,以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勾勒四时景致;就连小小香包,也会绣上“金榜题名”“福寿安康”等字样,端午时节挂在孩童胸前,既是装饰,也是祈福。

这些绣品没有统一模板,

手艺人往往依据生活经验

与审美偏好进行创作。

PART.02

匠心传薪火,一艺启新程

马瑞香与丰县刺绣的缘分,始于童年的织布声。几十年里,马瑞香的刺绣手艺从未间断。成为非遗传承人后,马瑞香的生活更加忙碌。在她的刺绣工作室中,桌上总摆满针线、布料,墙边陈列着《五牛图》《大风歌》等作品的图片。她还把绣作送至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展出,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丰县刺绣的魅力。

现在,题材创新是马瑞香迈出的第一步。除宏大题材外,马瑞香还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她绣过“粽子”“艾草”纹样的香包,适于端午佩戴;绣过“金榜题名”书签,赠予高考学子……这些创新作品既保留丰县刺绣的针法精髓,又贴合现代审美需求,很快获得市场认可。

社区是马瑞香传承技艺的重要阵地。她在所在社区开设“刺绣课堂”,每周定期授课,学员既有退休老人,也有年轻宝妈。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开始关注丰县刺绣,连儿媳妇也主动跟着学起了针线。虽然技艺尚不娴熟,但已能独立绣出简单纹样,成了家中传承刺绣的“新生代”。

针丝交织,岁月缝花。

丰县刺绣从民间烟火中走来,

在马瑞香这样的手艺人手中,

既保留了传统的温度,

又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文字/图源 | 马思为

一审 | 梁玮钢 李想

二审 | 王韬 王莹

三审 | 张慧 苏北

网址:非遗徐州 | 丰县刺绣,一针一线绣出非遗之美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98350

相关内容

一位裕固族绣娘的非遗破圈之旅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西秦刺绣:巧手绣出乡村幸福生活
一双绣花鞋“爆单”五万双!非遗刺绣被他成功玩出圈?
非遗文化看甘肃(21)|兰州红古:河湟文化浸润刺绣艺术 党仁芳一双巧手绣出美好新生活
曲美x苗绣:千年非遗,让生活更美
【魅力非遗】哈萨克族刺绣手工艺品(17)
百年非遗烟台绒绣:“针尖油画”从画框走入生活
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的多重文化遗产价值
西秦刺绣:巧手绣出乡村幸福生活
遇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族刺绣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