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丨世界卒中日:卒中后抑郁的心理调适指南
了解脑卒中后的心理调适方法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健康生活技巧# #脑卒中#
今天是世界脑卒中日,我们常常关注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却容易忽略他们内心世界的变化。太多卒中患者在面对后遗症的同时,还在与一种“看不见的阴天”——卒中后抑郁作斗争。
什么是卒中后抑郁?
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后最常见的精神并发症,约三分之一卒中患者会经历这一挑战。它不是简单的“心情不好”,而是大脑特定区域受损后导致的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反应。
卒中后抑郁的表现多样,包括:
★ 持续的情绪低落、焦虑或空虚感
★ 对康复训练和以往感兴趣的事物失去热情
★ 睡眠障碍(失眠或过度睡眠)
★ 食欲明显改变
★ 疲劳感,即使休息后也难以缓解
★ 自我评价下降,过度自责
★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心理调适的“康复训练”
1. 接纳当下,与“新我”和解
卒中后,身体和认知功能可能发生变化。学会接纳这个“新我”,是心理康复的第一步。允许自己有情绪波动的空间,但不要被负面情绪定义。你可以尝试:“今天我的右手仍然不灵活,但我可以尝试用左手完成更多事情。”
2. 建立现实的康复期望
康复不是直线前进的过程,会有起伏。设定小目标,庆祝微小的进步。比如,“今天我能多走五分钟”或“我成功回忆起了孙子的名字”。
3. 重建沟通桥梁
语言功能受损的患者更需要耐心沟通。可以尝试使用简单句子、辅助工具(如写字板、手势)表达自己。记住,即使表达困难,你的感受和想法依然重要。
4. 寻找新的生活支点
探索适合当前能力的新兴趣。也许是听有声书、养易于照料的植物,或通过辅助技术继续参与家庭决策。这些都能帮助重建自我价值感。
5. 构建支持网络
主动与理解你的亲友保持联系,参加卒中康复小组。分享经验不仅能减轻孤独感,还能获得实用应对策略。
家属可以做什么?
★ 鼓励而非施压,理解康复的波动性
★ 创造安全的情感环境,让患者感到被接纳
★ 同时关注自身心理健康,避免照顾者耗竭
何时需要专业帮助?
如果上述自我调适方法效果有限,或抑郁症状严重影响日常功能和康复训练,请及时寻求精神心理专业帮助。
记住,卒中后抑郁是疾病的一部分,而不是个人的失败。就像卒中的康复训练需要耐心和坚持,心理的康复同样如此。在这个世界脑卒中日,希望每一位卒中患者不仅能重获身体功能,也能找回内心的阳光。
供 稿
精神科三病房 王 震
责任编辑
秦 潞
审 核
孙华明
每天一推
王震
王震:本科毕业于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精神科临床工作十余年,精神科主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精神科 三病区副主任。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理与精神健康教育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单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网址:健康科普丨世界卒中日:卒中后抑郁的心理调适指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98617
相关内容
健康科普丨世界卒中日:卒中后抑郁的心理调适指南世界卒中日
这份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指南,请收好!丨健康总动员
健康小贴士丨科学运动,健康生活,远离脑卒中
世界卒中日:牢记“中风120”口诀,卒中急救需家庭成员关注
降低卒中风险、卒中后康复,原来体育锻炼这么重要!
永医科普丨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指南
天坛科普——远离脑卒中,掌握这8条“卒中预防”小贴士!
这份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指南,请收好!
2024年健康指南:如何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应对卒中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