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孕期碰见“高压”,该何去何从
[母婴] 怀孕期间应该注意什么? #生活知识# #母婴护理#
当孕期碰见“高压”,该何去何从
李维娜 贵州省职工医院
对孕妇而言,孕期本是充满期待的特殊阶段,但“高压”的造访可能让美好蒙上阴影。这里的“高压”既包括生活精神压力,也涵盖医学上的妊娠期高血压,二者相互影响,给母婴健康带来挑战。了解其表现、成因、高危人群筛查及应对方法,是每位准妈妈的必修课。
一、认清孕期高压:多样表现易混淆,警惕是关键
孕期高压表现多样,易与普通孕期不适混淆,需格外警惕。精神层面处于高压状态,对未来心怀担忧,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会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等状况;妊娠期高血压则有明确医学指标——在孕妇怀孕20周之后,若血压持续高于140/90mmHg,部分孕妇伴有蛋白尿、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出现头痛、视物模糊以及上腹部疼痛等情况。需注意的是,精神高压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发病风险,而后者又会加重心理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二、探究高压成因:生理、心理、环境多因素叠加
探究孕期高压成因,能帮助孕妇更有针对性应对。从生理层面来说,孕期激素水平出现急剧变动情况,雌激素以及孕激素有大幅波动,对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造成干扰,使得情绪变得敏感,血压很容易升高;在心理层面,初次怀孕的未知感、角色转变带来的压力、对胎儿健康状况的忧虑、对分娩时疼痛的惧怕,都有可能让人陷入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此外,生活环境方面的改变、家人照顾方式的不同、经济压力的增大、作息的不规律等,也是诱发高压的关键因素。
三、高危人群早筛查:精准识别风险,主动预防为先
部分孕妇属妊娠期高血压高危群体,需重点防范。包括首次怀孕且年龄不低于40岁的产妇、体重指数(BMI)达到或超过28的肥胖者、怀有双胞胎或多胞胎的孕妇,以及有妊娠期高血压过往史或家族遗传史、伴随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针对此类人群,应提前强化血压监控措施,自孕早期起就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从而有效降低疾病发作的可能性。
四、科学应对高压:医疗、心理、生活三方协同发力
在孕期面临高压状况时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至关重要,需要从医疗监测、心理调节以及生活管理三方面协同发力。
1.医疗监测:遵医嘱产检,异常及时干预
孕妇要严格遵医嘱定期产检,密切关注血压变化,一旦自身感到不适或发现血压异常波动,需马上跟医生沟通。应在医师专业指导下服用安全降压药,不能因担忧药物给胎儿带来不良影响就自行决定停药或者更改用药剂量。
2.心理调节:多途径疏解,缓解精神负担
心理调节的作用不容忽视。孕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缓解精神压力,比如与家人朋友交流,倾诉内心的焦虑与担忧,获得情感支持;也可以尝试冥想、深呼吸训练等放松技巧,每天抽出15-20分钟,专注于呼吸,排除杂念,缓解紧张情绪;通过阅读孕期相关书籍掌握胎儿发育及分娩知识,以此,减少对未知的恐惧,这也是调节心理状态的有效途径。
3.生活管理:合理饮食作息,适度运动助健康
生活管理方面合理规划作息与饮食意义极为重大,需在饮食层面把控盐分摄取,将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对于腌制品、油炸食品等高盐、高脂类食物要进行规避,多摄入新鲜蔬果、全谷物还有瘦肉、鱼类、蛋类、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通过这些来保障营养均衡。应养成规律作息,在作息方面保证每日7-8小时的充足睡眠杜绝熬夜,聆听轻音乐、泡脚等方式,可在睡前用来舒缓身心进而提升睡眠质量。进行如散步、孕妇瑜伽这类适当运动,不但可以增强体质、推动血液循环,还能够调节情绪对缓解压力很有帮助,不过运动强度和时间得按照自身情况灵活调整,要避免剧烈运动。
综上所述,孕期出现高血压状况,实则无需过度惊慌,只要准妈妈能及时发觉异样,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办法就能有效缓解压力,为母婴健康夯实坚实保障。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家人的支持、医生的指导都是坚强后盾。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新生命,这才是孕期最美的姿态。
网址:当孕期碰见“高压”,该何去何从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408458
相关内容
孕期贫血该如何补孕期不能碰的18种食物,盘点孕妇饮食禁忌
孕妇孕期该如何保健
高血压饮食该如何控制?
孕妇工作后应该如何进行缓解压力孕妇工作压力大的解压方法
孕妇如何补充营养?孕妇发高烧该怎么办?
孕期该如何补充营养呢?
孕期健康饮食该如何行动
孕期该如何锻炼? JAMA 最新指南这样说!
孕期不能碰的18种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