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四千周

发布时间:2024-11-07 11:36

Four thousand weeks

重新定义时间概念

人的平均寿命其实很短,活到80岁也不过有4000周。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今天,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应该提升效率,增加产出。我们接连不断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腾出时间后,继续做别的任务。

事实上,我们对生产力的痴迷有负面作用。效率指南和时间管理技巧非但没有让我们达到完美的效率状态,还让我们感到压力和空虚。不如我们抛开这些传统的时间管理方法,拥抱人生的真相:人生是有限的,如果你想完成一些事,那你必须放弃一些事。

时间无法掌控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都想变得富有,这样他们就不必那么努力工作。但近年来,忙碌已成为一种备受赞誉的生活选择*。*研究表明,你越富有,你就越有可能感到焦虑,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所有事情。

当前的社会氛围驱使我们充分利用我们的时间、能力和资源来获得最大的利润。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富人取得成功,却觉得人生毫无意义。与此同时,零工经济的发展迫使很多人身兼数职,几乎没有财务保障,疫情的冲击也让很多人发展副业。

当效率至上成为生命的信条时,更需要认真审视这种对于生产力的执念了。

因为你永远无法掌握你的时间。

《四千周》的作者花了数年时间试图优化他的时间管理技能。他买了昂贵的记事本,尝试了很多技巧,比如把一天安排在15分钟的时间块(时间颗粒度)里,并把他的生活分为A、B和C的优先级。这些方法让他觉得自己总是处在掌握生产力的边缘。但是,征服时间的那一天从未到来。相反,他感到更加焦虑。

有一天,他顿悟了:优化时间的努力是徒劳的。虽然他自称生产力达人,但沮丧是,他能最有效率地完成的任务微不足道,比如清理收件箱。但是回复电子邮件只会导致更多的电子邮件。与此同时,对他来说重要的事情,比如做研究、写作文,却都没有完成。

作者的经历给他上了重要的一课:你越是试图征服你的时间,你就越感到沮丧、压力和空虚。他称之为“有限的悖论”。实际上,你永远无法完成你想要的一切。因此,你可以开始专注于重要的事情。在作者的案例中,他选择放弃掌握时间的欲望,向未知投降。这改变了他的生活。

时间管理是一种现代发明

如果你是中世纪的农民,你会面临猖獗的疾病,沉重的税收负担,或者为地主辛苦劳作。但有一个问题你不会遇到,那就是与时间做斗争。

作为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像放牧和收割庄稼这样的任务本来可以根据需要完成。由于农场工作是无限期的,因此没有必要急于完成任务。因此,并不需要像现代人一样考虑工作生活平衡。

时间管理是一种现代发明。

过去的人不担心时间太少的部分原因是他们不认为自己的寿命是有限的。相反,在地球上的时间不过是为了来生和永恒的做准备。因此,没有必要担心这辈子没有取得什么成就。过去的人也倾向于认为世界历史停滞不前。在一些文化中,人们认为历史会经历几个可预测的阶段。

随着世俗现代主义的出现,这种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现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历史总是朝着理想化的未来前进。人们可以挑战宗教权威,也不再对来世抱有幻想,因为人们开始专注于充分利用他们在地球上有限的时间。

除了世俗思想,钟表的发展也影响现代人如何看待时间。机械钟是由中世纪僧侣发明的,但在现代工业劳动力的发展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

虽然工人曾经因为"一天的工作"等定义模糊的术语而获得报酬,但在工业革命期间,工厂主开始按小时向员工支付工资,以增加他们的利润。结果,时间慢慢地从概念转变为资源—一种可以被利用的东西。

承认生命的有限性,可以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巨著《*存在与时间》*中认为,我们有限的存在是与时间联系在一起的。换句话说,我们在这个星球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的有限性定义了我们的存在。

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回避或否认这一事实。海德格尔称之为"堕落"。一些人选择分散注意力,或沉浸在日常琐事中来避免直面人生的“有限性”。其他人选择什么不也做,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不假思索地结婚,浑浑噩噩地工作。

如果你想过上真实的生活,应该怎么做呢?

根据海德格尔的说法,你必须正视人生的有限性。

意识到你在地球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并不一定是消极的想法。当我们这个学生的时候,每年都会期待暑假,我们在这些假期中体验到的快乐的关键在于假期是有限的,夏天是会结束的。打工人最快乐的时光也不过是周五的晚上,短暂的周末和漫长到近乎永远的工作时长形成了鲜明对比。

拥抱有限性不意味着惧怕死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能活着就是奇迹。若积极地看,人类要感恩自己能有这么多的时间可以利用,毕竟每个人的寿命,每个国家的平均寿命都不一样。

当然,作者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思考死亡。海德格尔认为,拥抱有限性意味着,你选择了A,就要放弃B。因此,不要因为你不可能完全所有的选项而感到沮丧,选择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无论是养家糊口、看日落还是写小说。你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代表着承诺,也意味着放弃。

只考虑几个有限的目标

既然人生的时间是有限的,那想清楚哪些事情不要做,或者推迟做更重要。简而言之,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拖延。

许多人都因为拖延而自我批判。但拖延是人类的一种倾向,而且不可避免。因为我们不要与之对抗,而是把我们的注意力从试图完成所有事情转移到优先考虑最重要的事情。

第一个原则是规划出自己的时间。假设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比如做副业,甚至是谈恋爱。与其等到你有时间再去做,不如事先地在你的日程安排中腾出时间。你可以尝试在醒来后的第一个小时处理项目,或者在日历中安排具体的时间。

第二个原则拒绝多任务处理,限制正在进行的工作。在考虑to do list 时,我们总想着开启一些新的新鲜任务。但是,如果有多个任务并行,**每当一个任务变得困难或无聊时,你都会选择逃避:从一个任务跳到另一个任务,来回切换。**结果,你永远无法完成重要的事情。一次处理一个任务会迫使你将大项目其分解成更小的任务。每一天都很短,我们不过能完成一些子任务而已。

最后一项原则是任务数量要精简。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完成我们想做的所有事情。无论是不必要的会议,还是鸡肋的工作机会,学习如何对你可能想做的事情说不。

就像巴菲特一样,写出职业生涯最重要的25个目标,然后圈出最重要的5个。至于另外20个,不是在闲暇时间慢慢完成的事,而是应该尽全力避免去做—你应该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它们,不花任何的时间和注意力在它们上面。

我们很容易分心 专注会产生不适感

即使你活到80岁,你也不会真正有4000周。生活中有各种意外,我们也容易分心。

完全控制你的注意力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根据神经科学家的说法,无意识注意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它使我们能够远离正在靠近的公共汽车。同时,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程度的专注力。

但现在让我们的分心的事情越来越多,我们越来越容易分心。

今天,面临的最明显、最多的干扰来自互联网 APP。互联网公司捕捉和跟踪我们的注意力,并将我们的数据出售给广告商中获利。但技术的危险不仅在于浪费了时间。社交媒体也扭曲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技术对我们线下行为的方式产生了切实的影响。我们旅游的时候总想如何用抖音拍得好看而不是享受旅程的惬意,我们也想如何在朋友圈把小孩拍得可爱,而不是享受在一起的时光。

但是技术本身并不是我们分心的原因。意外地是,当我们做对我们重要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感到不适。就算你专门找个自习室去工作、学习,你可能仍然会觉得,完全的专注于任务是痛苦、无聊的。就算自习室没有手机的干扰,你也可能选择趴在桌子上打盹。

做你喜欢的工作会引起不适的原因是,当你专注于一项真正重要的活动时,它会迫使你面对自己的局限性。你可能会发现你没有天赋来完成这个项目。因此,你倾向于通过屈服于分心来避免这些现实。如果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可以尝试克服这种不适,而不是屈服于每一个抗拒的冲动(比如又开始刷抖音了)。

活在当下**,而不是未来**

你有没有觉得任务总是比计划的时间长?认知科学家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Douglas Hofstadter)意识到了这一现象,并给它起了个名字"霍夫施塔特定律"。该定律指出:即使你考虑到了霍夫施塔特定律,项目的实际完成时间总是比预期的要长。

这个定律完美的说明了准确预估完成复杂任务所需时间是一件多么难的事。尽管你可能已经做出了最大的努力,而且也知道任务的复杂性,但就是会延误。

我们意识到生活往往不受我们控制时,但我们中的许多人还在试着安排每一分钟的时间花费。

活在当下,而不是未来。

无论你计划多少,都不能保证事情会如你所愿。试图控制你的未来只会把你的压力转移到担心下个月、事件或项目上。

强迫性的计划并不是我们生活在未来的唯一方式。我们经常想"等我 XXX 就好了"。我们告诉自己,等我们最终遇到完美的另一半,搬到大房子,找到完美的工作,生活将最终开始。我们的当下永远在朝着某种理想化的未来状态努力。

如果你曾经尝试过活在当下,你就会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与其斥责自己不能充分享受当下,不如试着简单地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活在当下,你不会成功也不会失败,因为无论你喜欢与否,当下就是存在的一切。

养成爱好,与家人和朋友共度时光,充分享受闲暇时间

《快乐的衰落》一书中指出,我们越来越倾向于用生产型的活动来充实我们的空闲时间。我们开 party 是为了拓展人脉,或者整个周末用在装修房子。但是,我们越来越无法放松。

休闲时间的减少是工业革命的副产品。工厂老板鼓励工人利用休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讽刺的是,工会领导人认为,工人需要利用空闲时间来提高自己,比如教育或文化活动。这也就是,周末也不能放过自己,周末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工作日。

这种好好利用空闲时间的想法一直持续到今天。为了充分获得体验的乐趣,现在是时候重新定义我们的休闲方式了。

养成爱好或与家人和朋友共度时光,充分享受闲暇时间

如今,拥有爱好可能会有些尴尬。把某件事称为爱好往往意味着你是一个业余爱好者。有个能赚钱的副业要时髦得多。但是,拥有一种爱好可以丰富你的生活,因为只是为了快乐和享受。允许自己在某件事上表现平庸普通,也是一种解放。

20年来,英国摇滚明星罗德·斯图尔特(Rod Stewart)一直在建造一座20世纪40年代美国城市景观的铁路模型。显然,他参与这个项目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提升他的品牌。而且他在创造模型方面并不是特别有天赋。事实上,他雇了人一些来替他完成。

某种意义上,爱好成了一个可以被评判,用来装点门面的东西。

在考虑如何读过闲暇时间时,你可以考虑与他人共度时光。研究发现,无论性格外向还是内向,无论对方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和其他人社交都能够提升我们的幸福水平。这也能解释为何疫情带来的社交减少会普遍让人们情绪变差,哪怕你自认为是个喜欢独处的人。在车上和陌生人聊两句,带来的效果都好于整天独自在家。

这些发现对自由职业和远程工作者具有重大意义。这些人远离令人窒息的办公室,而是用电脑远程工作。虽然可以自由地躺在泰国清迈等诗意的地方(并且还便宜),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独自旅居的生活也很孤独。

在宇宙眼里一切都没有意义**,所以不要再纠结你的生活目标**

我们总会某些繁忙工作的间歇,怀疑辛苦工作,乃至人生的意义。发现自己怀疑自己如何度过每一天可能会让人感到不安。但这是建立充实生活的第一步。这就引出了一个关于时间管理的基本问题:我们如何利用我们拥有的时间?

在宇宙眼里一切都没有意义**,所以不要再纠结你的生活目标。**

疫情爆发带了创伤和损失,但它是一个转折点,让我们停下来思考真正重要的事情。

很多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被赋予了崇高的"人生目标”。所以,很多人都在致力于要找到到自己的人生使命,离开内卷的办公室,去创造一番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事业。然而实际上,在宇宙眼里,不管你如何宣称好好利用时间,都毫无意义。

在宇宙时间的宏伟计划中,我们的个人生命微不足道。这似乎是一个可怕的想法。但如果你仔细想想,这也是一种解脱。拥抱自身个人的渺小,将自己从各类难以实现、不切实际的人生目标(比如买豪宅、阶级跃升)中解放出来,让你在地球上的时光变得非凡。任何职业都像为你的孩子准备一顿营养早餐一样有价值。你不像莫扎特或爱因斯坦那样有才华也没关系。在宇宙的眼中,写一本书或追求任何你关心的目标,都值得你花费一生的时间,只要你觉得它值得追随。

一切试图掌握时间的想法都是徒劳的,但你可以把自己从这种心态中解放出来。拥抱人类的局限性(如拖延,分心和活在当下的能力)而不是与之对抗,你可以平静地接受你的死亡这件事,并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网址:人生只有四千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6849

相关内容

2024千岛湖创意生活周有哪些活动
2024千岛湖创意生活周(时间+地点+介绍)
2024千岛湖创意生活周精彩回眸
写明末“生活美学”需要四两拨千斤
【科普周周讲】人生当小满,周全有馀地——小满养生小贴士
健身增肌计划一周四练表男生版
周作人生活美学
我们应有自己的生活 而不只是家务活
绵延千年的中国生活美学
千屹APP:让生活省时、省心、更省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