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你最美② 炙烤下的厨余垃圾气味难忍,记者一桶也拖不动,他每天要清运五六百吨
厨余垃圾要装在厨余垃圾桶,不能混入其他垃圾一起丢弃。 #生活技巧# #节省生活成本# #生活垃圾分类指南# #二手物品交易规则#
编者按:
7月,骄阳似火。但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无惧“烤”验,在烈日高温下依旧坚守工作岗位,用汗水诠释责任与担当——这其中,更是涌现出一大批80后、90后年轻群体。
7月12日起,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推出《“暑”你最美》系列报道,年轻记者们和“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各行各业年轻劳动者一起,现场感受火热的青春风采,全方位展现新时代年轻人忘我、奉献、“奋斗正青春”的激情与担当。
7月的南京,开启大“烤”模式。12日上午10:43,江苏气象升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南京最高气温升至40℃左右——如此高温下,我们的环卫工人为了城市的整洁却依然要进行户外劳动,同时还要忍受城市厨余垃圾经高温发酵产生的难闻气味,您能想象到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吗?12日上午9:00,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在鼓楼区一家餐厅后厨与赵吉利汇合,和他一起收运厨余垃圾,真切体验一把高温下的辛苦和坚守。
赵师傅是南京鼓楼管养集团垃圾运输项目部收运驾驶员,此时,他已工作四个半小时,洗得发白的亮橙色工作服汗湿了一大半,汗水顺着他脸上的皱纹往下淌,汗渍在腰部蜿蜒成一条白色的线。
赵师傅每天4趟往返清运点和清凉山餐厨垃圾处理站,负责清理的范围是鼓楼区华侨路片区,每天清运五六百吨厨余垃圾。今年47岁的赵师傅干这一行已有20年:“我清运厨余垃圾已有一年多,之前是清运生活垃圾。”现场,高温炙烤加上厨余垃圾气味令记者难以忍受时,赵师傅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时间久了就闻不到味了。”比起气味,更令他头疼的是分类不准确。
到清运点,赵师傅首先要检查厨余垃圾里有没有混入其他类型垃圾。他告诉记者:“遇到不分类的,要二次分拣,好在分类准确率逐渐变高,不达标餐厅或社区就得整改。”检查完毕,他再将厨余垃圾桶托运到车上。
跟班过程中,记者不止一次“自不量力”到手足无措。握住把手、踩住桶底、斜拉再拖走……明明看着赵师傅操作很轻松,记者提出试一试,没想到刚一上手就感到沉甸甸的重量,十几步的距离一下子变得异常艰难;只见赵师傅用高压水枪快速清洗车身,记者也上手试试,没想到刚开水枪就被水压后坐力冲得个踉跄,往后退了一大步……
“一个桶装满有一两百斤,你拖不动很正常。”赵师傅伸手和记者一起托运,到清运车旁只见他一顿操作,机械臂将垃圾倒入车内。“清运过程基本实现机器化,就是有少部分狭窄巷子,车进不去,只能人工拖。”
跟随赵师傅工作约一个半小时,记者已热得心跳加速,汗水辣得睁不开眼睛。“每天至少喝三四升水,我们有补水站点,到点位就能补水、洗脸,稍作休息再干活,单位还给大家发了藿香正气水,预防中暑。”赵师傅告诉记者,身体逐渐习惯后就没那么容易中暑了。
记者注意到,赵师傅的清运车身收拾得干净,车头位置还装饰着紫色花朵,这些细微处可以看出,工作虽辛苦,但赵师傅的生活很有奔头。
10:30,赵师傅结束早班,要去给电动三轮车充电,也给自己“充电”修整,14:30开始下午的工作,16:30结束工作。
“回家之后做什么?”“做饭,然后等老婆回家一起吃饭。” 赵师傅还有一个孩子正在南京读大学。说到这些,他憨厚地笑起来:“晚上是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辛苦一天回家,可以陪陪家人。能靠勤劳的双手守护自己的小家、清洁城市这座‘大家’,我觉得很开心。”
策划:潘青松 田梅 王晓映
统筹:杜雪艳 韩军
出镜、文案:刘春
拍摄、剪辑:高鑫
片头包装:穆怀佳
网址:“暑”你最美② 炙烤下的厨余垃圾气味难忍,记者一桶也拖不动,他每天要清运五六百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97044
相关内容
干垃圾、湿垃圾、厨余垃圾…究竟怎么分?【垃圾桶知识百科】垃圾桶的尺寸是多大 垃圾桶选购技巧
垃圾桶
厨余垃圾为何要单独分出、拆袋投放?推广大使带你了解投放运输回收等全过程
厨房垃圾=厨余垃圾?这群人翻了一堆厨余垃圾桶来告诉你:错了
有汤汤水水的厨余垃圾如何分类投放?这一点要做到
北京扔厨余垃圾一定要“破袋”吗?官方回应来了
“干湿分离”要从厨房开始 申城每3天生活垃圾可填满一座足球场
餐厨垃圾处理之困
天热垃圾桶有味儿怎么办?看这些小区想方设法消除脏乱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