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1岁内宝宝的13个小知识,件件走心!

发布时间:2024-11-10 09:32

细数下来,在宝宝出生的第1年里,各位新手爸妈们要操心的事儿还真不少。对此,我们特别整理了重要节点问题给予解答。

Q1:满月了,宝宝还是和刚出生时一样重,一点都没增重。怎么办?是不是生病了?

A:这有可能是入量不足导致的。所谓入量不足,是指宝宝母乳或配方奶摄入不足。妈妈可以首先综合关注一下宝宝的整体状况,看看除了体重增长不理想外,宝宝还有没有其他身体异常,以排除疾病的可能。

如果宝宝精神状态良好,食欲也不错,只是体重增长不理想,妈妈可以首先尝试增加母乳或配方奶的量。

增加奶量一段时间后,宝宝的体重仍然不增的话,则需要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看是否有过敏、胃肠疾病等问题。

Q2、宝宝两个月了,总是朝着一边睡,头部都变形了,需要纠正吗?怎么纠正呢?

小宝宝的头骨比较软,长期朝向一边睡,的确容易出现头骨被压扁的现象,在民间叫做“睡偏头”。宝宝睡偏头了,会影响头形的美观,确实需要纠正。纠正的方法就是经常帮宝宝变换睡觉的体位,让宝宝多侧向头形比较鼓的一侧睡。

Q3、宝宝两个多月了,排便的量和次数突然减少了,有时候2~3天都没有大便,有没有什么异常呢?

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改变,在民间被称为“攒肚”,是非常常见的现象。随着宝宝身体发育,胃肠道功能逐步健全,很多宝宝在两个多月的时候,都会出现大便次数减少的情况。原本每天五六次大便的宝宝,变得每天只有两三次大便,有些宝宝甚至达到两三天一次大便的状态。

Q4、宝宝3个月大了,从出生就不怎么哭,尿了裤子也不哭。宝宝就是不爱哭吗?还是有什么问题呢?

每个宝宝的气质类型不一样,有的宝宝比较敏感,对外界的不适体察比较敏锐,反应也比较激烈,这样的宝宝,往往尿布有一点湿或肚子有一点饿,就会大哭大闹。而有些宝宝相对不那么敏感,耐受性比较强,对外界环境改变的反应比较平淡,就会不太爱哭。

至于宝宝不爱哭是不是有问题,妈妈要根据宝宝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因为宝宝在生病时也会出现反应迟钝的现象,所以妈妈要首先排除宝宝是否生病。通常情况下,如果宝宝以前很爱哭,这几天突然变得不爱哭了,比一直就不爱哭的情况,更需要警惕。

照顾不敏感的宝宝,妈妈更要尽心一些。因为宝宝不太能够给你尿湿了等提示,就需要妈妈及时发现宝宝的需求,不然就更容易因为没有及时换尿布而导致臀红等问题。

Q5、宝宝3个月大了,肚脐还是鼓出来的,什么时候能缩进去呢?

肚脐鼓出来的现象在医学上被叫做“脐疝”。不用担心,大多数脐疝会随着宝宝年龄增长而自行恢复。妈妈轻压宝宝脐部会出现一个圆环,称为“疝环”,这个环的大小决定了脐疝是否能够自行闭合。一般情况下,两岁以内疝环直径不超过两厘米的,通常都能够自行闭合。如果两岁后疝环仍超过两厘米,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Q6、宝宝已经4个月了,脖子还是摇晃不稳固,这正常吗?

4个月脖子还不稳固,并不一定说明宝宝身体发育存在异常。宝宝身体的发育和运动能力是有相关性的。如果宝宝一天到晚总是躺着,或是竖抱时,妈妈总用手托着宝宝的脖子,给宝宝支撑,没有给宝宝足够的锻炼颈部肌肉的机会,宝宝就容易出现脖子摇晃、不稳固的现象。

妈妈可以给宝宝多一点机会练习拉坐或俯卧抬头,这样宝宝的脖子就会逐渐变得稳固了。

如果妈妈不放心,可以让医生首先帮助排除疾病的可能。在没有身体异常的前提下,就需要合理适度地帮宝宝进行锻炼。如果宝宝经过练习,到5个月的时候,脖子还是不稳固,就一定要及时看医生。

Q7、宝宝5个月大了,头发还是很稀疏,这是怎么回事儿?该怎么办呢?

头发数量的多少和遗传有很密切的相关性,个体差异也很大。很多小宝宝都会有头发稀少的问题,在排除疾病的前提下,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头发会逐渐变得浓密的。

不过头发稀疏是佝偻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一定要提防。可以综合观察宝宝的情况,看除了头发稀疏外,还有没有睡眠时易惊、烦躁、囟门过大或闭合延迟、鸡胸、方颅等佝偻病症状,如不确定及时带宝宝看医生。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可以多带宝宝晒晒太阳,保持头部清洁,及时去除乳痂,治疗奶癣。另外,帮宝宝经常做做头部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促进头发生长很有益处。

Q8、宝宝6个月了,会翻身,可是每次都只会自己翻过去,却不会翻过来,需要训练宝宝翻回来吗?

学习翻身除了跟宝宝自身的大运动发育节奏有关,也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在衣服比较轻便的夏天,宝宝学会翻身的时间会比在衣服厚重的冬天提前一些,瘦宝宝学会翻身比胖宝宝更容易等等。

无论如何,大多数宝宝在四五个月的时候,就能学会从仰卧翻身到俯卧的姿势。但是,宝宝并不是学会翻过去后,马上就能掌握翻回来的本领。大多数宝宝要等到出生七八个月的时候,才能学会从俯卧翻回仰卧的姿势。

Q9、7个月宝宝会爬和扶站立了,听说站得太早对宝宝的内脏、脊柱和腿部不好,是真的吗?

大动作发育的进程每个宝宝都有不同,要尊重宝宝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化节奏。只要宝宝自己可以完成爬或扶站立的动作,就说明他的肌肉、骨骼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是顺应宝宝自身大动作发育进程的,即使比普遍意义上的标准提前一些,也是没有问题的。

Q10、宝宝8个月了,入睡时习惯含着安抚奶嘴,会不会影响牙齿排齐?

安抚奶嘴是相对比较安全的。但需要提醒妈妈注意一些使用的细节,比如安抚奶嘴通常分为不同的型号,妈妈要针对宝宝月龄选择适合宝宝的型号,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对牙齿排齐的影响。另外,安抚奶嘴要注意清洗消毒,定期更换,一般两个月左右就需要给宝宝换新的安抚奶嘴,不要让宝宝用老化破损的安抚奶嘴。

Q11、宝宝9个月了,一坐下身体就向后仰,有问题吗?

如果宝宝六七个月时已经能够坐稳,这段时间一坐下就身体后仰,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明的新淘气手段,只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如果宝宝从学坐时开始,一坐下就身体后仰,从来没有坐稳过,则可能提示肌肉张力有问题,需要排除脑瘫及微小型脑功能发育障碍,最好尽快带宝宝到医院检查。

Q12、宝宝10个月了,至今一颗牙都没长,这正常吗?

宝宝长牙有迟有早,个体差异非常大,与遗传有很大的相关性,也会受到性别、地域环境、营养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女孩通常比男孩长牙早、炎热地区的宝宝比寒冷地区的宝宝出牙早、营养好的宝宝出牙早。大多数宝宝会在出生4~10个月间长出第一颗乳牙,但是也有一些宝宝会推迟到1岁。只要宝宝在1岁以内出牙,妈妈就不需要担心。

Q13、宝宝10个月了,一直只会肚子贴地蹭着爬,不会抬起肚子来爬,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呢?

肚子贴地蹭着爬,通常称作“腹爬”,抬起肚子来,用双手和膝盖着地爬,叫做“手膝爬”。宝宝只会腹爬不会手膝爬,并不意味着发育有什么异常,仅仅说明,胳膊和腿的力量还比较弱,还不足以支撑起身体,以方便他利用手膝爬行。可以设计一些引导宝宝俯卧抬起上身的练习,锻炼宝宝的四肢力量,慢慢宝宝就能逐渐掌握手膝爬。

妈妈可以将爬行的地面设置得粗糙一些,以增加匍匐爬行难度,让宝宝逐渐习惯抬起身体爬。同时可以设置一些枕头、靠垫等障碍,以促使宝宝抬起身体翻越障碍,练习手膝爬。有些宝宝会跨越手膝爬的阶段,直接从腹爬过渡到站立和行走,这对发育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妈妈不必担心。

总之,一岁以内的宝宝几乎无法准确表达出自己的各种情况,只有依赖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多观察、多总结、多学习,才能够真正的理解宝宝。只要你在精心的照料着宝宝,只要宝宝每天的状态都是精神满满,成长的状态符合正常的标准就好。

责任编辑:

网址:针对1岁内宝宝的13个小知识,件件走心!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1943

相关内容

0到1岁宝宝的育儿知识
宝宝成长指南:从0到1岁的育儿知识大全
1岁半宝宝的5款DIY美食
保护宝宝牙齿健康 父母必知常识
宝宝,早教,怀孕,早孕
暑期育儿小知识? 宝贝育儿小知识?
育儿知识,干货哟,宝爸宝妈看过来!(连载1)
新手宝爸宝妈育儿知识60条
育儿知识之— —宝宝最佳午睡时间
新手妈妈必须知道的20件育儿小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