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物、环保与再生设计的邂逅
音乐与旅行的美妙邂逅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音乐欣赏的乐趣# #音乐学习趣闻#
再生设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 进入 21世纪以来,人类在追逐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沉迷于科技与工业的快速发展,与之相伴而生的却是生存环境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再生设计具有设计周期短、节省资源、减少污染的特点,这正契合了社会发展的脚步。
如果你有机会走进英国布莱顿大学(University of Brighton)的大阅兵场校区(Grand Parade),一定要在这栋特别的房屋前尽可能地停留你认为足够的时间。因为这栋外形平常的房子,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是由实实在在的垃圾建构而成的。
这栋名为“废品之家(Waste House)”的房屋,是英国建筑史上首栋完全以废料和回收材料搭建的永久性建筑。英国建筑师事务所BBM的设计师Duncan BakerBrown和布莱顿大学的学生们,耗时一年搭建了这座两层高的建筑物,很多材料是就地取材、从学校周边收集的——房屋墙壁由废旧石膏板搭建;木质楼梯,由木材边角料所制;主结构则是由废弃的胶合板建造。
最奇特的是,墙壁由各式各样的绝缘体组成:共填充进19800支牙刷、2吨旧牛仔衣物、4000盒VHS录像带以及4000个DVD塑胶封套。外墙由拼接地毯覆盖,而内墙的点缀则来自人们圣诞节过后丢掉的200卷全新壁纸。
“我们并不是仅仅在做行为艺术。”Brown说道,“真正引起人们注意的,应该是人类如何与垃圾和谐共生的思考。”
废品之家(Waste House),是英国建筑史上首栋完全以废料和回收材料搭建的永久性建筑。
原研哉的“再设计”
将再生设计的理念引入废旧物品的设计,到底可不可行?答案毋庸置疑是肯定的,事实上国内外的设计师们早已这么做了。
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被称之为提出日用品再设计理念的第一人。2000年4月,原研哉在东京策划了“RE-DESIGN—日常生活中的21世纪”展览,面向建筑、平面设计、广告、照明、时装、摄影、纯艺术等领域的32位设计师,征集关于日常生活中日用品的再设计方案。
他欣喜地看到深泽直人将茶包设计得类似牵线木偶般富于趣味性,隈研吾将蟑螂盒设计成半透明好似四面都有强力胶的管状隧道,很容易放置在细小缝隙里……
坂茂的设计作品:卷筒卫生纸
面出熏 的 设计 作品: 火柴
原研哉《RE-DESIGN : 21世纪日常用品再设计》
事实上,在20世纪90年代的整整十年中,原研哉满脑子里想的都是“RE-DESIGN”这一概念,并对此进行了多次尝试,比如1999年为“岩舟米”而做的包装设计。
在原研哉看来,“RE-DESIGN”这个词的意义,简单理解就是“重新设计”,即从我们日常所熟知的生活事物中寻求现代设计的真谛。
在“日用品”这个题目的设定中,原研哉认为不必去追求那些奇异的事物,从人们所“共有”的物品中来提取价值,用最自然、最合适的方法来重新审视“设计”这一概念设计和纯艺术,就是把人们熟知的事物进行再认识的意义。
“从‘无’开始固然是一种创造,把熟知的日常生活变得陌生则更加是一种创造,而且更具挑战性。”这是原研哉真正感兴趣的课题。
“再设计”传达了一种向自然学习的设计精神,强调设计的人文关怀与生态环保的社会责任,指出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未来设计的前进道路。在设计仅被定义为创造价值与财富的手段的商业社会里,原研哉对于“再设计”的思考难能可贵,同时也为“把再生设计理念引入废旧物品中”提供了前提基础。
原研哉 ,在其 著作《 设计中的设计 》中曾说 道: “将已知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 。 ”
再生设计的形成
再生设计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理论来源受到了环保设计、低碳设计、绿色设计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之上,再生设计随之而产生,并广泛被应用至农业、建筑、社区规划、城市、企业、经济等各个领域之中。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又可称为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低碳设计(Design for Environment)等,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于国际上兴起的一股设计思潮。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设计产业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以及能源的消耗。美国记者、社会批评家万斯·帕卡德(Vance Packard)曾把营销人员和广告商称为“隐形的说客”,并于1957年出版了同名的商业著作。
在书中,帕卡德揭露了广告业的黑暗面,告诉读者商家如何通过营销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操纵,从中攫取利益,公众对此大为震惊。一场反消费主义的风暴,在沉默中酝酿,并最终爆发。
这一时期,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的重要介质,从而受到了众多批评与责难。
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 Papanek)在其于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提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人类对自我世界的持续进化。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
只可惜他的这种观点,并不为当时被高度消费主义的商业世界所包裹的人们所接受。直到十年后,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巴巴纳克的“有限资源论”才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绿色设计应运而生。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
于是也就产生了“3R1D”的核心原则,即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以及Degradable(可降解的)。
伴随着对绿色设计的不断发展与延伸,又出现了新的名词——再生设计,英文为Regeneration project design,也可以将之称为二次设计、二次改造。与此同时,为再生设计提供理论支持的还有循环经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等。
设计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而再生设计是设计大学科中的一个小分支。产品的再生设计简单来说,就是把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废旧的物品进行改造,对它进行解构(或陌生化)。
它与绿色设计有着共同的目标,即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减少资源浪费,使环境得以可持续发展。
据调查,每年仅在温网赛场上废弃的网球就高达55000个,为了让这些“退休”的网球有更好的归处,来自伦敦的Rogue Projects工作室将 废旧网球 球制作成 了 便携式无线音响。
设计师们的性感实验
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正在加入废旧产品再设计的行列,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法与途径。
2009年,哈尔滨小伙魏明辉于北京自创旧物回收设计品牌“内存”,成为中国设计界颇具影响力的新生代设计师。魏明辉的“内存”品牌因北京的“限塑”运动而诞生,倡导旧物利用。“就像电脑的内存一样,可以储存无限多的内容,也预示着不要扩大材料本身的浪费。” 他这样解释“内存”名字的由来。
魏明辉利用回收的废旧报纸、塑料等材料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包括文件夹、提袋、背包、钱包、笔记本、电脑包内胆、拉杆箱、iPad套、领带、西装、杯垫等。
而今十年过去,他的设计公司不仅发展壮大了,对废旧品再设计的理解也更进了一层。在其最新设计产品《出水壶溶》不仅利用了旧铜板的有效改造,整体设计还呈现出了一股更为成熟的气质。
内存再设计作品《出水壶溶》
就在魏明辉创立“内存”的之后一年,“小智研发”的创始人、来自台湾的设计师黄谦智带领团队为台北花博会建造了一座花博展览馆。
他们用150万个塑料瓶为这座九层高的建筑打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外墙。而这150万个本应为垃圾的塑料瓶,大部分是向市民募集而来,经过加工处理后变成了一块块“塑料砖”,再利用中国古代“孔明锁”的榫卯结构相互扣住,最终设计而成这座令人惊艳的建筑。
2010年,黄谦智与团队为台北花博会建造了一座由回收塑料瓶筑成的远东环生方舟EcoARK。
这座建筑原本打算只用一年后就拆除,但它顶住了各种极端天气的考验,如今已变身成为台北的水资源博物馆。
因为这个项目,不仅黄谦智捧回了2010年英国《金融时报》的“地球奖”与 2011年《华尔街日报》评选的“亚洲创新奖”,《国家地理》还曾特地飞到台北,把用塑料瓶建成大楼的过程拍成了纪录片,在全世界168个国家播出,并引起了成龙的关注。
在成龙的大力支持下,黄谦智用近两年时间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移动式垃圾回收处理站,可以将垃圾处理成环保砖。
过去十年来,黄谦智通过他创立的小智研发(Miniwiz)公司,将用后废料变成了“高性能材料”。
几乎是同时期投入废旧物再生设计领域的张玮晋则称自己为“废青”,在普遍理解之外,张玮晋给了这个称号新的意义:“我是靠垃圾维生的青年。”
张玮晋与设计作品 Bottle chimes
2009年从香港理工大学毕业后,香港设计青年张玮晋曾进入公司做产品设计,并发现最终那条路与自己的理念背道而驰。“设计产品需要耗费很多新资源,但产品使用一两年就被扔去了垃圾填埋场,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拿丢弃的材料来做产品呢?”
一年后,张玮晋辞去了产品设计的工作,开始独立做设计。他的设计几乎都与“垃圾”有关:把废弃的塑料粮油桶变为夜光音箱、电饭煲零件化身为单车响铃、墙纸的边角料变身防水钱包、牛仔裤变成手机壳……
其中,夜光音箱boombottle获邀参加了2011年第9届德国柏林“DMY国际设计节”。
Boombottle是香港设计师张玮晋的第一件旧物再设计作品,它由被印刷行和杂货店弃置的白色油胶桶 、 音响零件和LED灯组合而成。
2016年,张玮晋获邀教中学生用废料做装置,并在台北科学馆展出。“我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告诉人们垃圾也可以很有用。”他说道。
你瞧,一旦那些平时我们不屑一顾的废旧物们,在设计师的手中变废为宝,垃圾也可以变得很“性感”。
图 | 来自网络
网址:旧物、环保与再生设计的邂逅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33030
相关内容
我与慢生活的邂逅老少配!5个旧家具与新装修邂逅搭配案例—新浪家居
当潮玩邂逅家居,你的生活美学你做主
中国书店 邂逅古旧书之美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一场跨越时光的文字邂逅——“地坛书市进保定·让旧书找到新知己”主题日活动侧记
干花与香薰“邂逅”,蜡烛DIY为生活增香添彩
享受轻度复古生活,邂逅岁月的温柔
黑山羊肉炖煮艺术:传统美味与现代烹饪的完美邂逅
原创 DIY家居小物 红酒塞的美丽邂逅
清新恩爱夫妻高雅家装 邂逅地中海自然宁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