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体育热身有诀窍

发布时间:2024-11-28 22:43

互联网+体育,线上赛事推动全民健身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互联网+#

一、热身的变革

起初,热身就是慢跑+静态拉伸。之后热身演变成不同的体系。 EXOS 体系是目前用的最多的。

第一步是支柱准备它由一系列可以激活并增强躯干支柱力量的简单动作构成,是肩、躯干、髋在三个运动面上的整合运动。人体几乎所有的运动都需要脊柱参与、支撑、传导,它可以让身体有更好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并且能够更好的进阶动作,如果缺乏稳定性与灵活性,将导致动作无效和能量泄露;

第二步是动作准备,是将许多低强度的内容整合起来的热身手段,类似普拉提中的基本动作,是一系列的主动热身动作练习, 动作准备可以解释为“为接下来的动作而做好准备”。包括核心/臀部激活、动态拉伸、动作技能整合、神经激活。通过动作准备,可以有效提高核心温度、激活神经、提高肌肉的延展性,强化及稳定平衡各肌肉组织在接下来动作中的协调性。MJP 体系多用于青少年,内容差距不大,主要目的是提高运动表现及效果;减少潜在的运动损伤;创造最佳心智/心理。

MJP 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态热身,动态热身包括生热学;灵活性、稳定性和柔韧性;动作准备。其中生热学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增加组织延展性,“唤醒”中枢神经系统。灵活性、稳定性及柔韧性是以提升特定年龄段及运动相关的柔韧性为宗旨。

功能性训练的代表是 MBSC,该体系加入了呼吸训练和泡沫轴滚动。这是新型热身,好处是①温度提升、拉长肌肉、提高生理机能;②润滑关节、增加关节活动范围;③唤醒、激活肌肉中的本体感受器;④唤醒、激活神经系统;⑤练习将要进行的技能和动作模式;⑥整合动作,接近专项,提高运动员及健身个体的注意力,强化心理精神准备。

1.热身的具体目标

一个有效的热身,应该具有针对性,并且要保持动态,是训练前的训练,而不是为了热身而热身。 一个好的热身要实现四个目标。

1.1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尤其是专项重要关节

人处于静止状态时的关节和肌肉是比较僵硬的,当身体温度升高时,大部分关节和肌肉都能达到运动所需要的动作幅度。一些专项需要关节具备特别的活动度,或者某些关节或肌肉特别紧张,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特殊的动作, 增加关节活动幅度,尤其是肩关节、胸椎和髋关节。

1.2 提高心率、提升身体温度

提高心率会唤醒身体,肌肉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能量。对于健身小白,使心脏跳动节奏加快的简单方法是低强度的周期练习;对于专项运动员或健身高手,可以通过跑动结合动态拉伸提升心率和身体温度。

1.3 激活神经肌肉系统

对于肌肉来说,通常就是几个重要肌群。肩关节周围的肌群、核心区的深层肌群及髋关节附近的肌群。肩关节是全身最复杂的关节,也是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容易出现问题。核心肌群负责稳定及向上传力,但是不容易激活。髋关节周围的肌群,尤其是臀大肌和髂腰肌,臀大肌是人体的发动机,神经分布较少,难以调动,而且现代人习惯久坐,导致臀大肌失忆,髂腰肌缩短,所以臀大肌无力,髂腰肌紧张成为普遍现象,运动前的激活尤为重要。 人体所有的动作皆由大脑发出指令,身体去完成动作,完成动作之后,身体再返回给大脑指令,即动作做得怎么样?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这是一个相互传递的过程,没有神经系统,所有动作都没有意义,训练也是在调整神经控制的过程。因此运动前的激活非常重要。

二、关于热身的思考

2.1 热身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

很多人认为活动一下身体各关节,或是在操场、跑步机亦或是椭圆机上跑一跑(即随随便便的热身)就可以开始训练了,殊不知,你所做的这些活动与你要进行的训练关系甚微,你并没有激活训练中所需要的被激活的能力,所以 对于降低损伤风险效果甚微,而对于提高你的训练体验及训练效果也并没有一个显著的促进作用。

热身是干什么的?

一方面,热身是让我们的身体做好训练的准备,更重要的是热身让我们的心理及精神做好训练的准备。因为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生活及工作中的各种琐事,会扰乱我们的心神,如果在训练中依然思考工作及生活中的问题,结果可想而知!但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你的后背是不会放着 100kg 负荷的杠铃,所以,要通过热身这件事,一点一点集中注意力,将琐碎的事情暂时忘记或者搁置在一边,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身体的感知上来。

热身帮助我们的身体做好训练前的准备,让我们身体的一些能力被激活,比如灵活性和稳定性,更为重要的是,热身让我们的心理做好准备,让我们将更多的注意资源集中到训练中去。基于以上,应该称热身为训练前的训练。

2.2 把热身当作一次小的训练

热身既然是训练前的训练,它就应该具备训练的特点。

首先,训练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有序性、有计划性。很多人的热身完全无序,是一个完全没有被编写的过程,它完全不具备训练的特点,只是活动一下而已,训练活动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有明确的先后顺序。简单来说,比较常用的一个模式是先进行软组织激活,然后进行关节激活。最后是动态牵拉。当然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不同的会员,还会有其他模式。

其次,对待热身,应该像对待每次训练一样,讲究每个动作的细节。很多教练员会在训练中给运动员及会员讲解、纠正动作细节,如脊柱伸展、收紧腹部、降低肋弓,脚尖位置及双脚位置等等,但却不会关注热身中的这些细节。其实是不对的,热身同样重要,同样需要我们关注每个细节。很多教练会让运动员或会员做体前屈动作,体前屈动作是有很多做法的,弓背是一种做法,如果单纯从做法来看,不清楚是对哪个部位进行牵拉。还有一种做法是脊柱伸直,做膝关节的屈伸。

小小的细节在告诉你,第一种做法,我们不知道压力集中在腘绳肌还是臀部、背部还是上背部。第二种做法,我们清楚脊柱伸直,所以压力不会集中在腰部,而是将压力集中在腘绳肌上,在保持脊柱伸展,屈髋角度不变的情况下,做膝关节的蹬伸,很显然是主动对腘绳肌进行动态牵拉。所以,第二个动作是我们考虑的细节。其热身效果和热身目的会更加准确。

最后,热身需要设计动作,让热身动作和训练动作有相关性,并且是在难度上的推进。既然热身是训练前的训练,它的动作就应该被规划,而这种规划一定要脱离颈部绕环、晃腰、绕脚踝等传统的形式。它更像是一次训练,体现热身对于精神,对于心理层面专注唤醒。让运动员、会员及教练员都去重视它。通常情况下,为了与正式的训练内容相匹配,会选择与正式训练内容相关性很强,甚至是很像的动作进行热身。比如说,负重深蹲 ,训练我们的臀腿力量之前,可以采用高脚杯深蹲做激活。

很多人可能会将高脚杯深蹲做成一次训练,实际上,它特别适合做激活。

第一,重量轻,不会造成什么伤害,当然,同时也不会构成什么刺激。所以不适合用于训练。

第二,高脚杯深蹲帮助我们寻找开关。帮助我们探寻髋关节的深度和打开的角度,帮助我们松解髋关节周围深层肌肉。

第三,帮助我们矫正脊柱的姿态,唤醒核心的控制意识。这一点对于我们深蹲动作中脊柱的承重是非常重要的。

2.3 热身与训练内容相匹配

慢跑是一种常用的热身方式,但如果是一次上肢力量训练课,慢跑能否满足我们的需求?很显然,慢跑是一个下肢参与的运动,也许对下肢稳定性、下肢激活有一定帮助,但很显然,它最主要的功能是提升身体温度,让身体热起来。

运动确实需要让身体热起来,但对于上肢力量训练,对于卧推这样的训练来说,更关键的是需要什么?是我们的身体要热?还是需要我们肩的稳定性以及上肢的灵活性?还是上肢推动作模式的唤醒,能让肩胛骨首先带动运动?所以,很显然, 像慢跑这样的热身和上肢力量训练的内容是不匹配的,这样的热身对于训练就,没有训练的增强效果。想让热身和训练内容相匹配应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动作模式匹配。比如练双下肢蹲与剪蹲的要求不同。双下肢蹲的技术动作,髋关节屈髋外展外旋的灵活性更重要。因为涉及骨盆位置。剪蹲更看重髋关节的稳定性、膝关节的缓冲能力以及踝关节的稳定性。所以要做稳定性激活。同样,如果练上肢推、上肢拉,脊柱就要做好承重的准备,肩关节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激活和稳定性激活。通过动作模式,我们可以判断需要哪些关节。

第二,关节的灵活、稳定如何去做?如果关节更加需要灵活性激活,在热身中就应该安排更多的泡沫轴软组织放松,更多的动态牵拉,更多的伸展练习。但如果更需要的是稳定性,我们在热身中就应该增加稳定肌群的力量激活,安排一些平衡稳定练习。对于肩关节来说,要练稳定性,可以做一些外旋抗阻(如招财猫动作)练习。激活肩袖肌群,可以做倒竖壶铃、土耳其举或半土耳其起立,去强化肩的稳定性。

第三,考虑动作速度。通常情况下,练的较多的是慢速力量,卧推、深蹲、引体向上都称为慢速或匀速力量。但偶尔我们会练爆发力,比如冲刺跑、高翻、挥杆投掷等各种各样的爆发力训练、速度训练,。慢速力量对于快速力量来说,它们的需求就完全不同。所以,如果慢速力量热身,我们可能做稳定性激活,然后做力量激活就足够了。但如果是快速力量的热身,除此之外,还要做神经激活,还需要在热身当中体现一种冲击力,体现一些有速度,有惯性的东西。比如说除了做动作模式激活之外,还要加入一些类似投掷、类似小幅度跳跃、高频振荡这样的一些快速内容。

2.4 热身内容与个体水平相匹配

第一,热身强度的选择。虽然热身是训练前的训练,但只要是训练,就需要和个体的适应能力相匹配。如果训练内容明显高于个体的水平,高于个体的身体承受能力,不仅不会有益身体,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热身亦是如此。比如说,一个身体并不是很强壮的新会员,对其进行评估后发现他的身体存在很多隐患,那么,他的训练很可能是从康复训练开始,他可能需要躺在瑜伽垫上练一节课。比如说,做一些腹部举重,呼吸改善,然后逐渐过渡到死虫子、活虫子之类的练习。所以整节课没有什么的强度,那么,热身也就不需要去专门设计了。但对于水平越高的人来说,他热身的强度也会越高。而对于水平较低的人来说,热身的强度也会较低。 这就要求教练掌握不同的热身方法、热身技巧来面对不同的个体。

第二,针对不同的水平的个体,除了强度需要规划,动作也应该重新选择。比如个体能力很强,他已经不再追求单纯的增肌、减脂这么简单的事儿,他可能会追求运动表现,可能开始练习 Crossfit,可能去参加体能挑战赛,抑或是为斯巴达作准备,对于这样的个体,如果他需要进行上肢力量训练,很显然,他需要做倒竖壶铃的一些练习,如倒竖壶铃农夫行走、倒竖壶铃半土耳其起立等练习。但如果是一个健身小白,他还停留在感知上肢肌肉发力感觉的层面,你让他去做倒竖壶铃半土耳其起立、单臂支撑的摸腿、摸肩等动作,就不合理。所以,招财猫就比较适合他。

第三,根据个体的水平决定热身时长。通常情况下,你所服务的个体训练水平越高,身体素质越好,他所需要的热身时间越长。如果身体素质较差,所进行的训练内容相对简单,他所需要的热身时间反而较短。比如,爆发力训练,可能涉及举重的动作,那么,热身的时间可能会超过 15 分钟。但如果个体根本不具备完成这样高难度动作的条件,他可能刚开始学习深蹲动作模式,他的热身可能仅需要 5 分钟。对于不同的专项、不同的人群热身差异也是很大的。平常我们聊的都是运动员的热身,因为运动员的训练需要挑战极限,所以需要很好的身体激活和神经激活。 对于大众人群及普通的健身会员,以提高身体温度为主,因为温度提高了,惰性就会下降,身体活动度就会提高,能满足运动所需。而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健身会员,应该根据个体需求,区别对待。

对于儿童青少年的热身稍微有些不同,尤其是年龄小一点的孩子,他们身体惰性小,可以很快进入状态,所以不需要大量热身, 对于孩子来说,热身就是训练,所以只要保证训练强度逐渐递增就可以,不需要安排繁杂的热身,孩子也不感兴趣。热身很重要,但不要被热身禁锢,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纵观热身的变革,热身的精细化使它更像是训练里的一个步骤,是训练的一部分,合理的热身不仅帮助我们高效地完成训练,还可以预防损伤,加速机体恢复。所以热身很重要,但不要被热身禁锢,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本文来源:《体能科学》

责任编辑:

网址:【全民健身】体育热身有诀窍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05518

相关内容

健身小白必看!✨超实用健身小窍诀大
社会体育指导员带动全民健身热潮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南》【全文】
健身的几个小诀窍,记住这几点,健身的效果会更好!
为了完美身材 健身饮食诀窍必不可少
珍视奥运热情 推动全民健身(体坛观澜)
《全民健身指南》解读 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体育报》整版报道江西:以全民健身助力全民健康
健身动起来,体育消费热起来
八段锦健身有奇效,练习诀窍你掌握了吗?1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