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描生活肌理,书写心灵交汇
如何创作具有深度的心理描写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文学创作指导#
2023年度好小说上榜的十部中篇小说,各有特色,又有共性。上榜作品大多表现了生活“边缘”,而“边缘”恰好是历史、文化、人性的深厚处,是人物心灵闭锁与敞开、上升与沉降、小我与大我各层级的交汇场。细腻的笔法洞察生活“边缘”的复杂与深刻,反映传统在时代新变中的坚守与超越,反映时代在不同生活角落遗留的种种痕迹以及生活的自我革新力量。
现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随之而来。那些常见却又非常人所能触探、理解的“边缘”地方、“边缘”人物心理,成为本年度中篇小说的关注点。
最耀眼处,是透过复杂的日常境况刻画人物心理或是他们对某些专门知识的执着。须一瓜的《去云那边》用一天时间叙述一连串“意外”事件。刘医生因“交通事故”偶遇一个自闭症患儿,交谈各种“云”知识与“云”游戏活动,打开了孩子的心灵天空,获得其母亲欢心。肖勤《海边的向日葵》叙述年轻女医生短时间内遭受医闹讹诈、丈夫出轨、丈夫意外坠亡、公安调查、单位停职、抑郁症患者商陆的多年暗察与追求,最后弃职回归乡居。作者深入人物心灵最隐秘处,揭示情感缠绕中自我松绑的艰难与互相关照的珍贵友谊。文学的精神抚慰作用及其治疗功能是文学与心理学的接壤点。梁晓声的《遭遇“王六郎”》采用大篇幅对话,让作家“我”与偶遇的“王六郎”畅谈文学,治愈其精神病。其父母的势利却让年轻人再次进入精神病院。秦岭的《辟提艾斯蒂》将目光指向特殊群体——心理援助志愿者与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救助与被救助之关系。小说主人公获得圆满结局,表明灾难性事件中心理干预和疏导存在“救人建‘心’”之重要意义。葛亮《入瓷》书写了1930年代广州湾“自梳女”(终身不嫁)代表阿云自强不息的故事,她利用各种机会自觉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彩瓷画类,借此排除现实的纷扰求得心灵抚慰。
上述五个中篇小说从不同层面表现了特殊人物的心灵状况,自闭症患者、抑郁症患者、精神病患者、创伤后应急障碍患者、与传统抗争的“自梳女”,通过与他人的有效交流克服种种心理障碍重新拥抱生活。
还有些作品能紧跟时代发展动向,表现时代潮流中“边缘”人物的生活世界。房伟的《余墨》撕开了高校知识分子之间的内卷现象。师生间、高校间存在诸多难以言明的复杂关系,留下无数叹息和思考。石一枫《逍遥仙儿》揭示小学教育的内卷。一群小学生家长在“培优”路上各显神通,最后敌不过村妇“逍遥仙儿”的质朴。内卷造成的损伤和损耗值得警惕与深思。
孙频的《落日珊瑚》表现海岛新事物——珊瑚民宿的兴衰历程,揭示人性的狭隘与开阔。胸怀宽广者运气不会差,这一理念在阿占《后海》的主人公谷子(冯谷海)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地位卑微的谷子前半生在后海摸爬滚打,后半生做前海的上门女婿。妻子病逝,他重返后海与兄弟、朋友重建新生活。这两部作品以“海”之变反映近半个世纪来中国社会的巨变。娜仁高娃《裸露的山体》则讲述沙窝地“酒客”一家人的情感故事,将“现在”“过去”交织于“酒客”死亡前后的各种事件,标题极富隐喻意味。
传统中篇小说,常会凸显某个人物作主人公;2023年度上榜的中篇小说,建构了多元主人公形象,即作品不以单个人物为主,而是以两个甚至多个人物形象作为代表,具有鲜明的“群像”特征。表现手法上,主线串联支线,形成树状结构;同时采用主角“我”和配角“他”的多维视角,现实交织回忆,推进情节,创新表现艺术。
总体看,十个中篇小说深描生活肌理,洞悉人心;融时代风云和社会大潮于细节,展示不同心理场域中文化创造者、文化传承者的平凡与非凡。
(作者系中国小说学会理事、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
网址:深描生活肌理,书写心灵交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04404
相关内容
描写室内的环境描写句子汇集100句描写生活美好的语句
描写心情的作文(精选36篇)
舒解压力,平静心灵,深度睡眠《心灵舒眠
描写生活的作文8篇
【宁静·忆】心灵栖息地:喝茶、读书、写作的静谧时光(散文)
描写工艺品的好词
闲笔自有深意在——《红楼梦》第八回中描写生活琐事的艺术工力 « 竹清松瘦
生活与艺术在心灵中交融
描写人心情放松的句子(精选10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