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兼具故事和技巧,深度解析娄烨最厉害的一部作品
“盲人跟健全人终究还是隔了一层,道理很简单。他们在明处,健全人却藏在暗处。这就是为什么盲人一般不和健全人打交道的根本缘由。在盲人的心目中,健全人是另外的一种动物。是更高一级的动物,是有眼睛的动物,是无所不知的动物,具有神灵的意味。他们对待健全人的态度,完全等同于健全人对待鬼神的态度。敬鬼神而远之。”
《推拿》是娄烨导演的一部有关盲人题材的影片,改编自作家毕飞宇同名小说,围绕一个以盲人为主的推拿按摩中心,以群像的形式,诉说出盲人群体的悲欢离合。
影片题材独特,故事精彩,情感动人。影片手法上亦有很多特殊精妙的处理。表里表外上佳,揽奖颇丰。
其实说拿奖,某种意义上是亵渎了盲人群体。因为它特殊的题材,它应该获奖,导演为此也应该做足功课,如果不奔着获奖去的,那么在一开始制片阶段我觉得就不要动用资本去触碰盲人题材,毕竟当下社会,猎奇为主的心理有可能会蔓延到社会其他不便触摸的角落里,引发关怀不成,反而会带来伤害。
《推拿》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娄烨导演最卓异的一部作品。这种卓异性不仅在于影片的故事层面上,也在于影片的表现手法上。
故事层面所谓故事层面,在故事人物上,以盲人为主,将盲人同健全人二者关联起来,既不能全讲盲人,也不能以正常人为主。彼此互为对照衬托,从而连接起原本难以跨越消弭的隔绝感。
在故事情感上,主讲盲人群体,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盲人自己的世界,比如生存的刚需,生理需求,以及精神层面的渴求。二是盲人与健全人世界的纠葛。这两部分交织融合且统一。
娄烨导演讲述盲人群体,并没有局限于盲人内部去拍一部纯粹的属于盲人的故事,而是将盲人放置于人类社会的整体中,与健全人一起彼此交汇穿插形成社会的网格关系。
“盲人跟健全人终究还是隔了一层,道理很简单。他们在明处,健全人却藏在暗处。这就是为什么盲人一般不和健全人打交道的根本缘由。在盲人的心目中,健全人是另外的一种动物。是更高一级的动物,是有眼睛的动物,是无所不知的动物,具有神灵的意味。他们对待健全人的态度,完全等同于健全人对待鬼神的态度。敬鬼神而远之。”
影片当中的这句话,便是娄烨对于人和健全人不同之处最真实的注解。我们身边很难看到盲人部分也是这个原因。
《推拿》影片中,还有另一句话:
“命运实在是一件不可捉摸的事情。在命运面前,其实盲人和健全人一样都是迷信的,多多少少有一点迷信。他们相信命,因为命是看不见的,盲人也看不见,所以盲人比健全人更了解什么是命。对于盲人来讲,看得见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的,看不见的东西才是存在。”
这是对盲人与健全人之间相似之处的注解。
只是相似之处者少,因为实打实身体上的缺陷,不同之处者多。
影片人物群像影片中,这个叫做“沙宗琪”的推拿中心,除了两个看护的护工和一个做饭的阿姨,基本上都是盲人。老板有两个,也是盲人,一个叫做张宗琪,另一位叫做沙复明。张宗琪是真正的盲人演绎,沙复明由演员秦昊演绎。
两个盲人老板,也是对照的体现。张宗琪(真实的盲人)上班勤勉,安分守己;沙复明难以安分守己,顾名思义,他一心只想着“复明”,但复明是不可能的,他只是想拥有和体会健全人的生活。
沙复明能言善谈,跳舞吟诗,追求美,追求主流,想做正常人。即便看不到生活的“美”,也想能够拥有“美”。
郭晓东饰演的王大夫携未婚妻小孔前来投奔沙复明,熟稔盲人和健全人两个世界里的生存规则的王大夫很快在“沙宗琪”站稳了脚跟,但他还有更大的目标,那就是开一家盲人推拿中心。沙宗琪只是他的跳板。
王大夫和小孔也都是盲人。如果说秦昊饰演的沙复明属于“有面包没爱情”,那么郭晓东饰演的王大夫则属于“有爱情没面包”。
但说是这样说,盲人世界里的“爱情面包”跟健全人世界的“爱情面包”也是有很大区别的。不管“爱情”或“面包”,哪一项对于盲人们来说,都是“可望不可即”的,即便是“拥有”了,也是易碎易消逝的一种存在。
为了强化这种“易碎易消逝”的不稳定的特质,沙复明到影片末了都没能得到“爱情”,还因急火攻心,吐血倒地,最终退出了沙宗琪的经营。王大夫亦是如此,影片中他的“爱情”备受考验和折磨,他辛辛苦苦攒来的“面包”,到后面还差点遭受到了亲弟弟“不仁义行为事件”的攫取——失明人为明眼人还债,差点面临人财两空的境况。
如果说经营一家类似于“沙宗琪”这样的店,算是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就是拥有了“面包”的话,那小马和都红在沙宗琪的日子里就是“既没面包,也没爱情”境况。
梅婷饰演的都红,是沙宗琪里工作的盲人技师。都红温柔善良,长得漂亮,但盲人们看不见漂亮,“漂亮”的说法来自于来沙宗琪推拿按摩的客人们的言语。这言语被沙复明听到心里去了,都红自然就成了沙复明追求的对象。
这种感觉就好比健全人世界中,A因为B有钱而追求B,说喜欢B一样,B当然肯定不会相信。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真情实意需要的是他喜欢对方这个人以及这个人同他相处的感觉,而非她的身外之物。对于健全人来说,钱是身外之物,对于盲人来说,美貌也是身外之物。
美貌在健全人世界里随处可见,是寻常之物。所以汝之寻常,我之崇尚。这也是盲人与健全人之间天然不平等、两种不同维度的一种体现。
此外,除了视盲,都红可能是影片中或者说沙宗琪里的盲人当中最接近健全人的存在。都红不卑不亢,不仅长相漂亮美丽,同时也是“美”的化身,换言之,也是“健全人”的化身。
盲人技师小马,由黄轩演绎。小马因童年车祸后天失明,他在盲校里找到了归属感,后进入沙宗琪工作。影片中,沙复明,都红和小马拥有一段简单的“三角恋”,但却是一个单向型的三角恋。沙复明中意都红,都红喜欢小马,小马爱上了“发廊小妹”小蛮。
除了以上简单介绍几位,影片里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角色,第五十一届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的获得者张磊饰演的小孔,也就是王大夫的未婚妻。
同是主演,影片中的小孔,却很难有突出的性格概括。更多的,像是在演绎一种状态,一种生存上的状态,可能是颠沛流离的生存状态,而非突出性情。
不同于前几位明星,小孔的饰演者张磊是一位真正的盲人。在剧情上,小孔和王大夫这对盲人未婚夫妇的来临,对于沙宗琪来说,不仅人来了,也把荷尔蒙带进来了。
盲人们称呼小孔为“大嫂”,带着戏谑的成分。戏中,小马被小孔的“气味”所吸引,并在盲人技师张一光的指引下(盲人演员穆怀鹏饰演),认识小蛮,逐渐打开了身体奥秘的开关。
小孔的出现,相当于改变了小马的人生轨迹。王大夫携小孔出现,引来沙复明的艳羡,间接加快了沙复明对“美”的追求。同时,王大夫和小孔于影片中,也是“性”的象征,象征着盲人们不仅有情感层面上的缺憾,还在“性爱”层面上有着难以比拟健全人的缺失。
以上这几个主要人物,性格各异,又彼此关联,支撑起了影片故事的主要框架。影片中小马承担起了时间的长度,其他盲人包括小马一起扩大了时间的宽度,十字结构,群像丰富,各具鲜明。 因为都是盲人,所以“沙宗琪”这个小型社会中阶级感消失没有了,但与健全人社会之间的阶级感却变得巨大了。其实与健全人之间的这种阶级感一直都是存在着的。影片只是作为载体,正视了这种阶级感。
盲人的演技这是一部盲人题材的影片。导演娄烨请了很多盲人来演绎,有盲人演员,也有盲人素人,总共有十多位真正的盲人作为演员助力《推拿》这部影片。
为完成表演,影片主创请了盲人表演老师来加以指导,写出了盲文剧本方便盲人演员阅读。其实盲人演戏,除了本色演出以外,在构建人物形象及剧情推演以及表演的层次性上会是十分困难的。《推拿》的剧情虽然并不复杂,但是人物角色却足够细腻,场景也足够细节,这就十分考验盲人演员们在诠释的时候对于“度”把控,如何把自己看不到的东西表现得让人看得出来,尤其是肢体和表情层面上的。准确的表达情绪,以及使之富有层次感,这很重要。也很考验导演的掌控力。
影片中,盲人技师张一光的饰演者穆怀鹏和小孔的饰演者张磊作为两个比较重要的盲人演员各自都诠释出了他们本人看不着观众却看得着的出彩的戏份。其中穆怀鹏算是盲人演员当中的“老戏骨”了。影片中张一光的戏份不算足,但却是整个沙宗琪推拿中心的气氛担当,打得了快板,说得了评书,吹得了笛,开得了荤,说得了笑,上到解人疑惑,下到助人为乐,亦能感同身受。基本上,每个群体当中都有这样一号人物,他像是池塘里一条鲶鱼。看似配角,实则牵引脉络很重要。穆怀鹏演技到位,举重若轻地盘活了张一光这一人物。
影片给予小孔的戏份更加具有张力性。与实力演员郭晓东搭演情侣,桴鼓相应,既是郭晓东配合张磊演出了盲人的真实感,也是张磊配合郭晓东演出了演员的技巧感。在角色上,小孔这一人物张弛有度,隐而不发,虽是盲人,但总归是少女,所以演绎上既有少女的开放活泼感,也有饱经艰辛的无力沉重感。这些都被张磊很好地体现出来了。其实,相较于其他几位非盲人演员的角色,小孔这一角色,乍看之下,没有较为突出的性格,这令张磊多少有些接近于本色演出,但也正是这种本色演出,再加上角色赋予的特性,演技的加持,让我对小孔这一人物产生极为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通过王大夫和小孔的未婚夫妇关系来反衬盲人群体的生理缺憾,影片中张磊还有十分突出的吻戏,亲密戏。如何给出恰到好处的表演反应,这对盲人演员来说,是极其不易的,考验着张磊的演技,但令人称赞的是,张磊做到了。
影片中除了张一光和小孔,还有其他盲人技师。在剧本层面,有的有着简单的角色定位,比如泰和,老实善良,有的基本上本色演出,比如张宗琪,兢兢业业上班,没有出格的人生态度。
《推拿》这部电影里的悲欢离合,导演对于主线人物故事给予了交代,非主线人物故事的落幕如同芸芸众生一样让其自然消散。影片设置了一个有关盲人的奇迹故事,就是小马复明。其他几大主演所在角色的故事,几乎都是以残酷的结局收场。
沙复明追求都红不成,“美”离他远去,绝望得吐血,也失去了沙宗琪的经营。
王大夫和小孔,离开沙宗琪,继续着他们的飘零。
都红被折断了小指,远离了沙宗琪这个伤心之地。
小马复明,携小蛮,不辞而别,谁也不知道他们俩去了哪里。
但小马的复明宛若昙花一现,结尾部分,小马看着锅炉旁洗头的小蛮,再次失明。
这里有两个问题
其一,小马为什么不辞而别。
整个影片当中,小马应该算是对现状最为不满的一个人——不是说对失明不满,大家都对失明不满,而是对失明后的现状不满。他是见过光明的人,最起码他是在见过光明之前有记事能力的人。他知道光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这让他一直耿耿于怀。影片开头的医院,小马甚至摔碗割颈,一死了之。在沙宗琪的日子里,小马一直郁郁寡和,除了上钟,闲下来一直摆弄着一只发条闹钟。因为失明,健全人世界里的时间概念对于盲人来说是很可笑的。这也象征着小马一直在度日如年,寝食难安,尤其少年人面对身体上的困惑。总之,小马与沙宗琪里的同事们并未建立起任何亲密信任的同事或者朋友关系。小马狠绝离开,只不过是想狠绝地告别曾经那个失明的自己。
其二,小马为什么复明,又再次失明?
小马复明,是导演娄烨给予“小马”这一典型人物的一次人文关怀,是导演给予小马的一次希望。小马嫖娼被抓,被教育被笑话,维持着残破不堪的自尊继续沙宗琪里昏天黑地的生活,难保不会再次寻死。剧情让小马复明,不过是导演给予小马的一点希望之光。这不是复明,这是一种希望,让他自己能够好好活下去的希望和力量。现实中,奇迹往往很难上演,奇迹不会总是上演。所以,最后,导演冒充上帝,又收回了光明,让小马再次失明。上帝仿佛在说:眼睛看不看得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带着希望活下去,失去的难以挽回,拥有的难以再来。用心生活,也许“爱情面包”都会拥有。小马应该是领悟到了上帝的旨意,当他逐渐失盲的时候,一直以最温暖的的笑容面对着正在洗头的小蛮。
并且除了小马,另几位角色人物也是具有典型性的。
影片里,导演在表达盲人的社会处境时,用很多细节画面或场景以及意识形态来体现,比如:
沙复明相亲时被相亲女的母亲眼神嫌弃;
王大夫刚进沙宗琪就很有情商地给叫号服务员高唯塞红包,问题是高唯还接下了;
王大夫的弟妹功利算计的碎言碎语、弟弟欠债哥哥还、老母亲半掩不掩的说让王大夫直接把小孔给睡了,以此了了作为盲人的终身大事;
高唯觉得沙老板看不见就不遵守推拿中心的规章秩序,胡乱坐姿。
小马趁乱“欺负”小孔,王大夫为立足忍气吞声;
泰和觉得自己全盲配不上半盲的金嫣。金嫣恸哭,放纵情绪还怕影响别人,因为房子是租来的;
等等这些,无不体现了盲人群体在健全人主导的社会体系下的弱势地位。
几大主演的悲欢,具有代表性。他们更像是一个整体,虽不尽相同,但大抵相似。青年时期在情爱以及身体需求上是小马,在面对家庭的困境时是王大夫和小孔,在精神追求上是沙复明,是女性的时候是都红,曲艺的时候是张一光,木讷的时候是泰和,被求婚的时候是泰和和金嫣。他们其实是一个整体,只不过是被导演拆分成不同时期的不同性别的不同样子。
所以影片当中还有另外一句话,在盲人的概念里,有眼睛的地方就是主流社会,这是盲人的顽固认识。
模仿和非模仿为了演好盲人,作为健全人的主演们必须去模仿盲人。为此,导演要求主演们去盲人学校学习一段日子,贴近盲人的生活。影片中,几个主角,在模仿盲人的演绎上,如果细心观看的话,各有特点。
黄轩饰演的小马,因为属于极弱视力,影片前大半部分处于全盲状态,在外在表现特征上,睁眼,但目中无物,失神。小马因童年遭遇车祸失明,属于外力因素导致的失明。但其实社会中更多盲人属于先天性畸形导致的视盲。
导演为求真实,这种畸形性也被主演们演绎了出来。
比如秦昊饰演的沙复明,微闭眼,一直微眨,不时往上翻眼露出眼白。
比如郭晓东饰演的王大夫,紧闭眼,挤眉耸脸。眼眶周边皮肤堆砌不展。
而梅婷饰演的都红,睁眼,但失焦。不眨不挤。不同于小马的失神感,都红虽然视盲,但拥有一种健全人般的清澈明亮感。
其实如果我们细细感受,而非一孔之见,就会明白,那些被我们认定“畸形”神态的样子,不过是他们大脑转动,用心思考时的样子,这就好比健全人晚上睡觉做梦时,眼珠子会转动一样,一样的模样。只不过是健全人在拥有眼睛的同时也喜欢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待外在很多跟自己不一样的事物。
小孔和泰和,张一光,张宗琪,还有几位没有台词的盲人群演,真正的盲人,外在形象上不必演,也不必多说。
金嫣属于逐渐失明状态,在看不见之前,等同于健全人。
电影技巧层面的独特之处《推拿》之于娄烨,是一部见功底的作品。在娄烨以往的电影作品里,最明显最标志的风格是摄像机手持,画面游走抖动感。娄烨坚持这种风格,因为在娄烨看来,晃动的画面,象征着人物不安的内心状态。
电影《推拿》,并没有放弃这种风格。这是其一。
其二,电影启用了旁白讲解。画外人声讲解并不突兀,适时出现,其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弥补了影片有关盲人群体在行为层面,以及意识层面和审美层面上的深度解构。同时,讲解令影片里正在讲述的故事有了一种抽离感,仿佛并不局限于当下和时代,而有了一种史诗感。且在任何时代都具有代表性。
其三,电影片头主创人员采用画外音播报的方式,方便盲人。虽是电影艺术,但最大限度的助力于盲人群体。
其四,影片结构,十字结构。以小马为引,进入沙宗琪,影片结尾又从沙宗琪出离。
其五,影片开头,利用旁白讲解的方式介绍小马进入了盲校,小马因而得到归属感。接下来几个场景画面,顺带展现了盲校的盲人孩子,如此庞大的盲人群体,令人触目惊心。影片主旨相当于“以小见大”。
其六,影片氛围,电影先扬后抑。影片伊始的沙宗琪繁忙有序,其乐融融,当镜头带我们深入地进入盲人的生活,令人愈发沉重起来,几乎屏气凝吸,并且产生沉浸式感悟和思考。
其七,在画面风格上,也是因为盲人们局促在沙宗琪这样一个特定的空间里,影片有非常大量的特写镜甚至大特写镜,这非常考验演员的演技,尤其盲人演员。
其八,为表现盲人的独特之处,也就是听觉取代了视觉,影片为体现这种特点,在配音上做了更贴合的处理。在很多场景里,自然音大于人音,或消音背景音处理,表现盲人的听觉状态或是心理活动状态。比如王大夫和小孔接吻时的大特写镜头,此时做了消音处理,表示其他人正在仔细听着动静。而窗外雨声,就做了放大处理。
其九,影片其中有很多盲人“摸手”的特写镜头,这是为了体现盲人的感知状态。
其十,取景真实,细节到位。比如沙宗琪的内部环境:墙上的一些小标签提示。时间播报等等。
其十一,镜头语言上极其细腻。像是纪录片一样的捕捉,体现盲人生活的摸、听、想、说,细致入微,功力深厚。
其十二,镜头转场组接也十分巧妙。导演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比如金嫣与泰和的喁喁情话,金嫣问泰和自己怎么一个好看法,泰和说不上来,一时词穷,他是真的词穷。好看对于盲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泰和说比红烧肉还好看,他用味觉代替视觉。当泰和说金嫣好看像红烧肉,下一画面便成了推拿中心做饭阿姨做红烧肉。以及小马得到了肉体上的慰藉之后,下一画面成了雨滴掉落浸润着阳台上的绿叶。还有把性的冲动比作矿爆,小马性冲动,下一秒就是矿爆的画面。
其十三,电影另一个巧妙的地方在于,影片一直用全知视角游走在盲人群体之中。
其十四,影片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小马处于弱视阶段,小马不时能看见一点模糊的影像,镜头语言表达采用画面模糊的方式来代替人物视角。
其中影片后面小马复明这段镜头特别厉害。画面忽明忽暗,从模糊到清楚,从暗到明,声画交叠,声音忽远忽近,一时声,一时画,或声画一起,用以体现小马的感知状态。小马踉踉跄跄回到沙宗琪,经过的每一个廊道,角落和转弯,用打光处理,推拿中心从昏暗转为明亮。
细节补充1,实际生活中盲人的艰辛要比影片要大得多。尤其现实当中的一部分盲人,往往会有其他伴随的疾病。就比如另一类残障人士,先天性情况下,聋哑往往是伴生的。
2,我觉得性首先是一种视觉体验,其次才是肉体体验。盲人因为视盲在这方面也是有着天然的缺失。
3,影片在救赎上,有盲人与盲人的结合,有盲人与健全人(逐渐失明的金嫣)的结合。这是一种善意。
4,视觉丧失,容易影响人对“度”的把控。小马没体会爱情之前,只知肉体,侵犯小孔的时候,行为粗暴。当小马知道小蛮接待别的客人时,自己和小蛮之于王大夫和小孔,有了感同身受的能力,他向嫂子道歉,情绪力量也是激烈过度的。
5,影片里,梅婷饰演的都红这一人物是有象征意味的。都红面对沙复明求爱,对沙复明说“美有什么用”,当小马受到伤害,对小马说“哭有什么用。”包括都红决然离开也是一样的。她是盲人当中那个活得最为清醒的一个。但是清醒的人往往需要最坚强的内心。那些看起来理性的人并非不感性,不过是将自己的理性用来压制自己的感性。
6,都红作为“美”的化身,影片结尾她的遭遇令人唏嘘。这在现实社会,不分盲人和健全人,也是一样的。“美”容易凋谢陨落,容易被妒忌残害。毕竟太美,就会有人想要把美留在身边。
7,也许有点阴谋论了,毕竟影片没有交代,可我觉得影片中都红的受伤看上去是一件很突兀的事情。推拿中心的盲人技师每晚下班离开都需要推拿中心里的服务员料看,这一天,镜头里,都红和服务员高唯一起,高唯刚退出画面,都红的手指便被关上的门给夹断了。这门关上的力道很猛,也许只是门轴的反作用力,也许只是一起意外事故。联系到沙复明对都红深深的执念,以及高唯作风问题,也许......也许没有也许。
盲人的世界,谁知道?
8,沙宗琪里有两个健全人的女孩子服务员,相比另一个杜莉,高唯明显是那个得宠的。但看起来正直的却不是高唯。
9,影片沙宗琪里有三个主要健全人,杜莉高唯还有做饭的金大姐,影片关于这三人有一件小冲突穿插其中。一次中午饭,杜莉饭盒里很多肉,高唯饭盒里没有肉,这许是金大姐在搞鬼。金大姐可能是心疼杜莉,可能是看不惯高唯,但不管怎样,这个反衬是在说,健全人的世界都这么混乱如此勾心斗角,盲人夹缝里求生存,就更加不容易了。
10,影片结尾小蛮洗头的生活化场景让我想到贾樟柯《小武》。同为第六代导演,娄烨和贾樟柯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但同时也很接近。两人都关注底层现实,不同的是贾樟柯的影片因为追求情感层面的和解而具有浪漫风格。这种浪漫是导演特意赋予的。娄烨则更加注重真实,娄烨的影片的底色往往是残酷的,这种残酷是现实本身。娄烨不必赋予其他额外的东西。
11,影片有一个影藏的主题:爱情的真谛。
小马爱上小蛮,画外音讲解说“无论小蛮是真戏假做,假戏真做,假戏假做。小马都喜欢,反正小马也看不见。”所以,有时候,爱情的模样可能就是没有多余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
小蛮爱上小马以后,其他发廊小妹劝说小蛮说小马是瞎子,别糊涂。小蛮反呛:“你们才瞎了。”
小蛮爱上了小马,是因为小马比那些嫖客更真情专一。
都红也说:“......车和车总是撞,人和人总是让......没有哪个女人是看不到爱情的,眼瞎的女人尤其看得到!”
所以,都红拒绝了沙复明。都红喜欢的是小马,但都红只是对小马有好感,她渴望爱情,她曾为小马创造过爱情条件,但小马爱上了小蛮。于是都红也离开了。
12,影片有一个隐藏的反思:是道德还是法律?
小马小蛮一开始的关系始于嫖客和被嫖者,长此以往后产生了爱意。而后被抓,有好心人提醒警察:“别抓他,他是瞎子。”警察说:“瞎子,瞎子也不能犯法啊。”
盲人天然就拥有不了健全人所拥有的权利,却得遵守健全人应该遵守的义务。
13,《推拿》讲聚散离合,像是健全人题材电影一样,结局都是分离。可能这就是所有人,不管健全人,盲人的结局吧。热闹终将会退散,我们要找到那份爱,唯爱永驻。 https://www.douban.com/note/840040000/?_i=7017484gmmV_0u
网址:《推拿》兼具故事和技巧,深度解析娄烨最厉害的一部作品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5455
相关内容
《推拿》:一部拍给健全人的电影《推拿》柏林首映 黄璐洗头房体验生活险被招嫖
深度解析:家庭必备的皮具保养秘籍——固体护理品精选指南
解析最常见的13种推拿手法
一种辅助推拿治疗腰痛的中药推拿油的制作方法
万字深度解析《一一》,智慧哲思的社会生活小百科
深度解析时间管理技巧:提升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的秘诀
【心推荐】生活中的心理小技巧,知道一点赚一点
我的第一次推拿体验
深度解析:五种科学颈部护理方案,唤醒肌肤水润活力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