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领航下,教育信息化如何发展

发布时间:2025-03-14 15:23

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科技创新与教育#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百年大业,从“数字教育”到“智能教育”再到“智慧教育”,在5G、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推动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形态也在不断迭代。尽管人工智能技术是新一轮教育信息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但是从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以及教育改革的本质规律来看,技术显然并不具有自发产生改革的能量,所以我们一贯秉持“技术促变教育而非引领教育”的观点。一轮轮技术引发教育创新应用的经历及成果告诉我们,能够撼动整个教育全局、教育生态,并催发“根本性变革”的因素必然是新理念和新模式,即我们多年来一直倡导的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以智能技术为手段、以融合创新为目标、以智慧教育为先导理念,因而,教育信息化2.0行动需要智慧教育领航。

智慧教育领航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首次在我国官方文件中出现了智慧教育的概念,并将之作为创新发展的领域。与智慧教育同时提及的,还有智能教育的概念,但智能不等于智慧,只有兼具家国情怀、人文关怀的善行才是智慧。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已经成为信息化研究的引领方向。

智慧教育强调从教育规律出发,以教育或教学的规则、制度为依据,将理念、规则、方法与工具融为一体,继而达成教育信息化支持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发展目标。从通常意义上来看,能够起到创新或变革作用的工具,一定是融合了先进理念和思想的工具,社会变革和人类进步基本上都是在新的理念推动下出现的,没有理念的变化就没有制度和政策的改变,教育信息化2.0,必然需要以智慧教育的先进理念作为航标。

智慧教育的价值基线

 1.精准教学

以个性化和适应性的教育服务为给养的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旨归,而智能环境能为实现个性化和适应性教育奠定技术环境。信息技术支持的精准教学可视之为阐释上述目标并在教育教学一线启动创新实践的基础,因为对教学问题的探索以及用恰当的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才是信息化教学首当其冲的责任。精准教学是智慧学习生态中的高效教学方法,可使教师专注于教学设计与个性化干预,使学习者获得更优质的学习服务。信息技术支持的精准教学模式包括精准确定目标、开发材料与教学过程、计数与绘制表现和数据决策四个环节:在精准确定目标环节,采用递归的思想来确定目标;在开发材料与教学过程环节,将传统教材扩展为集“学材”“习材”“创材”(“三材”)为一体的智慧学习材料,从班级差异化教学、小组合作研创型学习、个人自适性学习和群体互动生成性学习这四种教学方法着手设计与开发学习过程;在计数与绘制表现环节,借助计数器和图表绘制工具来快捷、精准地统计与绘制学生的学习表现;在数据决策环节,借助精准教学分析软件准确地判定是否能够如期完成目标。

 2.精细角色

对教师进行角色化描述已经成为国际上界定和描述教师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例如PRIDE组织认为,教师扮演着课程计划者、课程组织者、课程评价者、学生评价者、导师、学习促进者等十二种角色;ISTE在《教育者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将教师的角色概括为学习者、领导者、公民、合作者、设计者、促进者和分析师。

这些角色分解和描述尽管是不同研究情景和实践需求下的结论,但均揭示了数字科技的强劲浪潮塑造和诠释了数字化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分化与精化已经成为“必然”,以应对教育支持实现差异化、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结合教育宗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智慧教育环境的特征,智慧环境下的教师应当扮演学习设计师、学习指导师、教学评估师以及教育活动师四种角色。相对于传统课堂中的教师,由于我们所追求的教育形态与教育目标的变化,教师面临的职责和任务将更加多元、复杂,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需要更多专业上的积累与实践,为此需要将教师角色作为依据,更有针对性地发展教师的某项能力,放大教师的某一项能力,并以此为突破口持续推动专业发展,人尽其才、各尽其力,继而打造智慧的、完美的教师团队。

 3.精致文化

文化既是一种理念、价值观或生活的准则,也是一种问题解决的方式。教育说到底是观念形态文化,重视文化环境的培育和塑造才能使教育回归到本源。无论是微观单元数字化校园建设,还是较为宏观的对象如教育生态建设,都需要重视文化建设。

对教育信息化系统,文化建设对教育系统中物理建设、应用服务、人才培养发挥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影响作用,并将塑造与重构整个信息化建设工作。当我们将教育信息化2.0的目标定位于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教育治理新模式之时,以“个性、高效、品味”为旨归的精致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个性”的目标是指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这是信息化2.0最为鲜明的标志,强调包括基础建设、资源开发、课程设计、教育教学都需要以满足学生个性并支持充分发展作为决策原点和最终方向;所谓“高效”强调以支持学生全面发展、高效发展为原则,将特征、问题、短板等学生需求恰当融合到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并实现有机链接和动态优化,帮助学生突破认知“天花板”;所谓“品味”指向了教育发展的最高境界“对美的追求”,马克思曾言,“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对美的追求”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信息化2.0的建设应当是追求实用性和艺术性合二为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享受生活、丰富生活,实现自我追求。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

网址:智慧教育领航下,教育信息化如何发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23937

相关内容

智慧教育信息化将如何服务于智慧教育
智慧校园与教育信息化
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
畅想大数据时代下智慧教育会如何发展
寿光: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2.0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
智慧教育是什么?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有哪些?
教育部: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在线
教育信息化
temi机器人发力教育领域,打造“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新引擎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