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新读》之一:从美育艺术之教,赞马云不忘初心,道济天下

发布时间:2025-04-03 11:26

艺术教育让孩子从小接触并享受生活之美。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展览艺术#

编辑

当今,名满天下的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十年教训、十年生聚” 终成大业。中华道统,历来是“功成、名就、身退”,乃大智慧。教师出身的马云生于9月10日,而与教师节同日。又在眼前的9月10日,宣告明年的9月10日辞去阿里巴巴董事长职务!真是个:天机良缘出俊杰,一锤定音天下惊!

编辑

马云一个当代真正实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人。走在时代最前沿的马云的初心,为教育改革与科技强国呼号奔走。他在家乡杭州创办了西湖大学、云谷学校…在世界东方,中国晚清曾出来了一个“讨饭办义学”而被赐予”黄马掛”的武训; 今天出来了一个金币满缽办教育的马云。此心同,而苦乐不同、对象不同。为贫民兮,贵族兮?那末,相比于太平洋彼岸的一个美藉东亚孟加拉人(1976年生)萨尔曼-可汗(KhanAcademy),马云将会面临拷问。

编辑

此君数学教父,2012年登上《福布斯》封面,拒绝投资客10亿美元收费视频的收买,他说:“我就是要做免费教育,一旦收费,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孩子不就看不起了吗?我想象不到我的生命中有任何一种方式,能比我现在活得更有意义。”《福布斯》称他是一个有10000亿美元的商业机会的人。(苹果是7000亿美元) 他是一个尽一切所能利用的技术让更多人学到知识的先锋。比尔-盖茨说:“这是一场革命的开始。” 他的Khan网遍及世界,也遍及中国。他的萨尔曼-可汗学院,规模也是宏大。这场对全人类开放的义务教育革命,也会触及中国富豪们的灵魂,触及马云办教育的根本宗旨!当今中国人肩上扛着的教育、住房、医疗的大山何日能放下?我们看到马云为首的同类,已经在考虑或实施之中,不希望有“马到成功”之盼,但愿在履步艰难之途上,日积月累地福惠后代,道济天下

落成于杭州三墩的云谷学校。希望会看到孔子当年“有教无类”的办学精神再现。以慈善的胸怀,去贵族化,择优为宗。

在急骤变化的世界形势下,少年强即国强。过去已经耽误了一代人,而似有积重难返之虞?今日为后代之教育着想人人有责。去年马云高瞻远瞩地发声:“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记、背、算,不让孩子去体验、去尝试琴棋书画,三十年后孩子们保证找不到工作!”这是让人耳目一新,他言简意赅睿智的宣言,也是向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教育体制改革敲响了警钟!我们对照过往的美育大师们的美育艺术之评论,便可以肯定马云的论断是个真理。这本笔者收藏的出版于1931年的《何谓艺术?》旧书,作者林文铮:1927年毕业于巴黎大学,1928年春,受聘任中国美院的前身、杭州国立艺术院教务处长兼西洋美术史教授,系蔡元培的大女婿,而林风眠为院长。

编辑

林文铮与蔡元培长女的伉俪之合影

他在书中指出:艺术对于社会负有安慰与调和之极大之责任,对于人类情感方面尤负有解放与调济之特别使命,是情感与思想之解放者!艺术事实上确是超自然界。它和科学、道德並驾乎自然之上。理想为艺术之灵魂,一切真正的艺术都是属于理想的,为人类之感觉的创造。真正的艺术家和宇宙接触比凡人透彻得多,就是因为他富于美感,能用直觉和万物亲密地接触。艺术既为美情绪的化身,亦确是创美的游戏与工作。

编辑

笔者收藏的旧书(1931年出版,发行仅2千册)

近代教育家、首任北大校长蔡元培组建的中国艺术院的初衷,是从培养人性光辉的爱与美,即至爱与至情,不偏求物质生活的享受,而重视精神生命的升华。所以,他说“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 以上世纪三十年代为例,李叔同(弘一法师)所培养的两位艺术大师:一位是丰子凯美术家,另一位是刘质平音乐家,就是对艺术教育最成功的典范。

编辑

李叔同出家前与丰子凯(左)、刘质平(右)留影

朱光潜(北大原文学院长,上世纪卅年代组织《读诗会》),他在《音乐与教育》中介绍了古代希腊哲学家对音乐教育之重视:柏拉图《理想国》认为,一个人在二十岁以前只消有两种教育工具,一是体操,一是音乐。达到身心和谐。音乐的力量最超出任何学问训练之上的,音乐达到了艺术的最高理想。音乐是纯从感官打动人心的,是人类一个最强烈的本能、一个最有力的教育工具,最原始最普通的艺术;

编辑

古代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雕像)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谈到古希腊人用一种音乐医治精神病,听了几回情感上的“脓包”化解了,病就自然好了。他把音乐的功能概括为“发散”和“净化“ 后达到人心灵的和谐。在凝神静听(专注)之后洗过一回澡,污垢尽去,血液畅通,心旷神怡,音乐直接打动感官,引起生理反映。要群众团结一气,最有效的媒介只有音乐,内心和谐,则一切不和谐的卑鄙龌龊念头自无从发生,表现在行动上的也自从容中节。中国先儒们以礼乐歌舞立教,就因为明白了这个道理,内和谐、外自然、有秩序。孔子把提倡诗乐看作是教育的基础,还把它们看作为政治的基础。

没有艺术就不会有美好的生活。没有艺术的生活的人,如行尸走肉。艺术不仅仅是人们通常理解的只是包括绘画、音乐、雕刻一类,还包括活动的艺术与行为的艺术,或者说是儒家所谓的“礼”。文明的进步、文化的繁荣和创造力的发挥都必须有艺术的教育。

编辑

在这个精神病患者高发年代,若能按照音乐的旋律去治疗他(她)们的话,社会将更加和谐

爱因斯坦以科学家的眼光指出:“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的源泉。” 面临智能机器人崛起的挑战,马云老师清醒地告诫国人,谕意于对儿童“琴棋书画”的艺术之美育教育,是符合创造新社会形态之需、应对新时代趋势的举措。马云以如此的洞见与理念,高扬教鞭回归校院,开当今教育改革实践之先河,乃是“举而措诸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也” !但成功的企业家未必是大事业的缔造者!

机器智能人时代,实现人的价值的唯一法器和立足之本:就是创造力!而创造力源于想象力,想象力的发挥依赖于艺术的熏陶。这是个从虚(思维)到形(表现),再以创新之形返回虚(新思维)的“道之委”与“道之用”的互动。

编辑

罗恩菲德发表的美国儿童的创作画

当代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指出:“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创造力施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成。” 美育的更高境界在于塑造健全的人格与灵性的升华。蒲鲁东说,通过艺术教育“揭示我们所有的包括那最隐私的思想、脾性、德行、恶习以及谬误,由此引导我们去认识自身,取得我们尊严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达到人性的完美。”

编辑

法国十九世纪中叶哲学家:蒲鲁东

半个多世纪前,一位印度圣者美赫巴巴对艺术的开示:“人可以通过艺术表达其全部的灵性品质,但他必须全心投入。艺术是灵魂用来表达自身和启悟他人的源泉之一。但要彻底地表现艺术,就必须彻底打开内在情感。由爱启悟时,艺术引向更高领域。” 艺术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通往灵性生活的桥梁。故曰:“以道统艺,由艺臻道。” 是也。所以,中国的今人与后代,在从温饱需求型的社会向精神发展型社会的转变中,都应紧跟潮流勿迷惑、勿懈怠,迎接挑战,迎接美好的明天!

编辑

印度的圣者:美赫巴巴油画像

(2018-9-18 撰文于杭州寓中)

网址:《旧书新读》之一:从美育艺术之教,赞马云不忘初心,道济天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49166

相关内容

不能从艺术中得到快乐,美学教育的缺失
《生活的艺术》读书心得
“日常之美,一席之地”生活艺术展
柔和之道 ——读严元章的《中国教育思想源流》
读书|陈平原: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功利心次之
用一场艺术旅行,读懂“旅行的艺术”
不忘初心、不违本心、不负真心:现代生活中的守护之道
中华艺术宫五周年|从艺术讲座到生活美学,公共教育滋润心灵
美育教育要从生活之美开始,绝对不是只学点艺术技能
谈艺术之道,论生活之美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