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教育】自主课堂的建构意义与策略

发布时间:2025-05-03 08:49

利用反转课堂自主探索 #生活技巧# #创意技巧# #学习方法创新#

自主课堂

自主课堂是应时代发展趋势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中,构建自主课堂已成为大多数学校的选择。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构建自主课堂已成为学校教育中备受欢迎的课堂教学模式。

0 1

内涵解读

自主课堂,由自主与课堂两个特征组成。自主可以理解为自己做主,按照自己的自主意识,能够进行一定的自主活动,体现一定的自主能力。课堂指在教学场所中所发生的教学活动,包括课程内容、师生互动等,是教师、学生与环境之间形成的系统整体。自主课堂是在对传统课堂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模式。它以创建积极有效的课堂环境为前提,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为根本,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目标。

0 2

建构理念

(1)自主的教学观。为了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教学目标制定上,应该考虑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并增强学生完成目标的自信心,当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时,他们会接受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这些目标。

在教学内容上,也要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对哪些内容有兴趣,教师可以重点讲述;对于学生不太感兴趣但同样是教学重点的内容,教师要做好引导,通过情境创设等具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2)共享的师生观。李镇西认为师生关系应是共享式的,“师生平等和谐,教师在保持其教育责任的

同时又尊重学生,和学生一起进步”。由“填鸭式”到“诱导式”再到“共享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发展变化代表着师生关系模式的改进,而共享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也在不断改变,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

体,师生平等和谐地相处,一起学习,共同成长进步。

(3)文本的课程观。文本课程观认为,文本的意义不是单一的,读者可以从不同层面自己去理解作品的意义,不局限于作者想要传达的意义。文本与读者的关系是平等的,倡导师生在与文本的互动过程中进行能动地创造,师生可以课本为载体,联系生活实际,对课本进行再创造。

0 3

建构的意义

在自主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究,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掌握了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1.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

2.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4.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0 4

建构策略

1.引导学生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对学生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指导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指导学生设置学习目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设置近期的、难度适中的学习目标。近期的学习目标相比远期目标更容易实现,更容易让学生较快地体验到成功,增强学习的成就感与自信心,而成就感能促进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学习目标要难度适中,让学生觉得具有挑战性但不至于产生畏惧心理,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第二,设置的目标要清晰明了,便于检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很好地发挥检验功能,便于学生自测,并且有利于学生付诸行动,了解自己的进步与成果,树立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为下次目标设置做好规划。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首先,从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开始。如语文课堂,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评分制等方法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问题可以从课文题目、课文内容、课文写作特点等方面提出,教师要对提问的方法加以点拨引导;对提问的时机,也要掌握恰当,每次读课文时,应当深入思考,增加提问的深度。其次,培养学生勇敢表达的能力。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问,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最后的答案,自由选择成员进行小组成果展示,学生在交流中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出题,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方面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还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出题时为了表现自己,会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反思,这为学生向上发展与主动学习提供了机会。

05

建构策略

3.构建共享式师生关系

共享式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共享、双向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成长的交往活动。师生应在彼此打开心灵的基础上营造平等沟通、互相倾听、共同参与的教学氛围,师生双方就某一项内容展开讨论,形成一种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双向反馈的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接受学习新知识并不断进行加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可以自己选择学习方法,有对自己学习内容的把控权,在获得成功后容易产生成就感与自豪感,并激励自己不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在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中获得新的感悟、新的成长。

4.确立文本课程观

文本是一个向理解者开放的多层面的意义结构。文本观认为读者同样是文本意义的建构者。教师应确定文本课程观,不限于作品的本来意义,勇于创造发掘新的文本意义,指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培养发散思维,勇于创造。教师在与学生对文本进行新的意义建构时,不仅仅是对文本进行的再创造过程,也是文学作品真正体现价值的过程。

0 6

建构策略

5.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师在自主课堂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呈现完整的自主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首先,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引导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其次,教师要赋予学生探究与建构、质疑与批判、鉴别与选择知识的权利,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去理解学习更多的知识。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学生会重新思考自己之前的认识并不断深入形成新的认识,甚至质疑之前的某些认识,打破固有的认知,从而真正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最后,教师应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对自主课堂与自主学习形成完整的认识,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END

通知

关 键 词:

主办单位:

网址:【自主教育】自主课堂的建构意义与策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15038

相关内容

课内课外自主学习辅导策略论文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讨
自主成长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浅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及其策略
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策略探究
学习型课堂建设:构建快乐教育的实践路径
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建构策略
乐商教育下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策略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