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亲自然活动的实践探析
在园艺中实践自然美学,亲近大自然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生活美学实践# #生活哲学探索#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应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环境、亲近自然、珍惜资源的美好情感。”根据这一理念,幼儿教师应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亲近自然,让幼儿到自然中去观察、去探索、去感悟。基于此,文章在阐述幼儿园开展亲自然活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其教学实践展开积极探索,旨在通过亲自然活动实践模式的构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亲自然活动;教学实践
儿童是自然之子,亲近自然是每个幼儿的天性,更是幼儿的成长需要。但是在城市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受电子产品的冲击以及家长对儿童的过度保护,导致幼儿接触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为幼儿提供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重新建立幼儿与自然的联结,显得愈发有必要。对此,《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教育目标,《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积极鼓励幼儿通过亲近自然、体验自然、探索自然、感知自然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中足以看出,自然对幼儿的教育价值。基于此,我园对幼儿亲自然活动展开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亲自然课程体系,让幼儿在体验自然、感受自然、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更加主动表达、积极创造,更好地满足了幼儿的内在发展需求。
一、亲自然活动的主要特征
亲自然活动尊崇的是自然理念下的个体交流,顺应时代发展和生命演变过程以促进受教育者的成长。这就是说,亲自然活动不再是一项单纯的教育工作,而是静态意义层面的状态分析,是教育方法自由化和民主化的现实体现。基于此,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发展趋向与自然资源密切接触,并且触及精神和心灵层面。因此,幼儿园亲自然活动的开展,首先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生长规律、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设计的活动内容更要满足当前幼儿的发展规律,从对亲自然的情感、行为和能力出发,探索生活化的幼儿游戏与学习活动,进而实现幼儿的发展与自然的有效融合。
(一)强调回归自然
“自然”是亲自然活动的核心理念,它既包括物质的自然环境,又包括心理的自然状态。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将幼儿拘囿于一个封闭空间,而要积极地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接触自然,促使幼儿在与自然的互动中产生探究动力、求知欲望。对此,我园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在园内开辟了“亲亲农场”,让幼儿体验农夫的“乐趣”与“苦趣”。幼儿在开放、生动的环境中,能够全面调动感官的感知,从触觉、视觉、嗅觉等方面来亲近自然、感知自然。因此,亲自然活动应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主动融入自然、回归自然。
(二)推崇贴近生活
大自然资源丰富、内容多样,是一本活教材,幼儿的生活、学习与各种自然资源是密切相关、相互依存的。幼儿园在开展亲自然活动时,应站在幼儿的视角,选择更加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的活动资源,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发现自然生活中蕴含的价值。对此,我园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出发,因地制宜地创设了“食育馆”“亲亲农场”“快乐果园”等生活体验场地,让幼儿在体验瓜果蔬菜种植、食物制作的探索过程中,积累认知、丰富经验,利用生活化的游戏活动来拓展活动,从而使幼儿更好地亲近自然、体验自然,让幼儿的成长与自然有机融合。
(三)追求释放灵性
每个幼儿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都有其独特性,他们的兴趣、需求更是不尽相同。幼儿园在开展亲自然活动时,要在顺应幼儿天性,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同时,尊重自然规律,引导幼儿回归自然,在自然中积极探索,挖掘自然保障,在探索中释放天性。对于幼儿来说,路边的一朵野花、树林中的一片落叶都能够带给他们无限的乐趣,他们本身就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我们带幼儿在园中的小树林中爬树、找鸟窝,在沙池、水池里玩沙玩水,在果园里种植、采摘果实,这样他们就会感受到不一样的风景,通过这些不起眼的,他们往往能够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开展亲自然活动,则能够给幼儿带来无穷的乐趣,让他们充分释放天性,保持无限生命活力。
二、幼儿园亲自然活动的实践教育价值
(一)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品质
在亲自然活动中,幼儿并非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参与活动,而是通过与幼儿教师的合作,共同进行探索与学习,在特定情境下激发自身兴趣,获得能力发展。幼儿阶段的亲自然活动丰富多样,幼儿和教师共同学习,在丰富自身知识体验,了解更多种植知识、自然知识的同时,能够与教师共同参与劳动、亲近自然,最终活动综合品质发展。以种植类活动为例,教师带领幼儿翻地松土与拔草施肥等,能够在掌握植物种植与季节气候相关知识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种植体验。
(二)有利于增长幼儿见识
幼儿的生活经验较为薄弱,对自然环境有着天然的追求与喜爱,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学习诸多知识,挖掘自然环境中的宝藏。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带领幼儿在大自然环境中亲自感受与体验,学习到关于植物方方面面的知识,感知植物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发现大自然的发展规律,进而增长见识,收获快乐体验,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幼儿园亲自然活动组织与实施策略
(一)自主感受——在情感驱动中激发活动兴趣
自主感受就是让幼儿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充分互动,并从中获得丰富感知与体验。亲自然活动不仅是对幼儿天性的充分释放,更是引导幼儿与自然的本能联结。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幼儿兴趣是调动他们探究主动性的起点与前提。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探索时间与空间,引导幼儿充分体验自然、感受自然,然后结合幼儿的兴趣点,组织相关亲自然活动。
我园在上学期开展了主题为“春天里”的亲自然活动,通过该活动,幼儿们不仅认识了各种花草树木,并对各种花草树木的“朋友”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如提出“小蚂蚁为什么会在花上爬来爬去?”“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等问题,因此,根据幼儿的兴趣,这学期,我们开展亲自然项目化活动,主题设定为“‘蚁’观世界”,引导幼儿继续对蚂蚁的秘密展开探索,带领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解各种蚂蚁的名称、特征。
(二)互动体验——在互动中引发探究与思考
当前,亲近自然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互动体验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此过程中,幼儿对自然的深度体验是重中之重。在深度体验自然的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玩”的方式学到各类知识,还可逐步增强其探究能力、发现能力。在深度体验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便是给了幼儿重复的机会。结合这一特点,幼儿能够更为深入地参与到活动中,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更好地掌握各类知识、技巧,还能逐渐发现很多新的趣味点。重复会让幼儿逐渐熟悉活动规则,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出新的活动方式,从而增强活动的深入性、系列性。
例如,在“‘蚁’观世界”这一亲自然项目活动中,幼儿被花草上面的蚂蚁所吸引,并产生进一步观察、探究蚂蚁的想法。在观察到幼儿对各种蚂蚁感兴趣的这一情况后,我们可以组织幼儿观看有关蚂蚁的视频,帮助幼儿了解蚂蚁的相关知识。然后启发幼儿说一说自己认识的蚂蚁,引发幼儿对蚂蚁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并鼓励他们尝试说一说自己最感兴趣的蚂蚁种类,说明喜欢这种蚂蚁的理由。结合讨论结果,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美工材料,鼓励他们行动起来,在班级里开展“绘画比赛”活动,看谁画出的蚂蚁更加生动、逼真。在此过程中,部分幼儿发现只是看视频并不能完全看清这些蚂蚁的外形,结合这一情况,我们可以鼓励幼儿探究“如何更加清晰地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外形特点”这一问题,而后结合问题让幼儿展开讨论,并寻找解决方法。
这种“玩中学”可以看成是幼儿亲近自然活动的主要特征,更是幼儿积累各种知识,形成良好认知习惯的重要途径。比如,幼儿通过认识泥土、研究泥土并运用多种感官获得关于泥土的直接经验。通过此类活动,能够让幼儿从以往的浅度学习向着深度学习的方向转变,还可助力其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提出更多“真问题”,帮助幼儿探究与发现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观察发现——在探究中实现深度学习
在亲自然活动中,环境与材料都是开放的,这对于幼儿来说可以使其更为高效、便捷地观察和探索,助力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更多问题。此外,我们可以发现,在亲自然活动中,幼儿的学习过程具有主动性强、递进性高的特点,为此,我们不妨设计一些问题情境,以此进一步引发幼儿思考。例如,我们可以结合动植物的养殖过程,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并以此为基准,引导幼儿思考出新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对于自己的问题展开大胆的猜测,并激励他们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进行验证。在验证过程中,幼儿需要自行动手、动脑设计探究实验,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从而收获宝贵的经验。同时,在对问题作出分析、概括后,幼儿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将得到大幅发展,从而形成更为优良的学习习惯与品质。
在深度观察之后,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结合各种昆虫的特点,带领幼儿更为深入地探究昆虫的奥秘?如何让幼儿更好地融入自然中,对昆虫进行深入观察?为此,我们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次“寻虫之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到周边公园观察其中的昆虫种类,并引导幼儿与小伙伴交流、探讨自己所发现的昆虫。不仅如此,幼儿还可在这一活动中提出一些自己思考到的问题,例如针对蜜蜂的外形,就有幼儿提出:“蜜蜂长了几条腿?”“蜜蜂的眼睛长什么样?”针对蜜蜂的生活习性,有幼儿提出“蜜蜂为什么要采蜜?”“工蜂、雄蜂和蜂王,他们各自负责什么工作?”在此过程中,幼儿能够逐渐明白蜜蜂的外形特点与生活习性。通过此类活动,能够为幼儿深入体验打下良好基础,也可以有效促使其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反思表达——在表达中深化感受体验
在育人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反思是目的而表达则是途径。反思表达能够让幼儿的感受更为深化。在反思过程中,幼儿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自身的体验、经历展开有效梳理,从而在无形中为自身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此,我们应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口述、动作、绘画等方式,让自己的想法传达给教师和其他幼儿,促使他们能够做好反思总结工作,助力其形成高阶思维。反思表达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还可检验日常活动的实际育人效果,从而为后续的活动设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如通过对“‘蚁’观世界”这一亲自然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反思,能够帮助幼儿更加全面地了解各种蚂蚁的名称、特征,使其发现大自然的神奇所在。此外,部分幼儿还会总结自己认识的各种蚂蚁的习性。在活动结束后,每个幼儿都可以将自己的发现分享给其他人,从而引发幼儿产生更多、更深入地思考。结合“‘蚁’观世界”这一活动,我们可以促进幼儿开展更为深入地思考表达,并通过对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展开思考与探究,这也可以看成是为幼儿提供了新的反思表达条件。通过反思表达,幼儿的创造性、个性将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对其未来全面成长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通过在亲自然活动中获得的对大自然生物、生态的认知与理解,在亲身体验和探索自然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提高对自然的关注度,形成自身对自然生态的观察与思考,进而唤醒儿童对大自然的亲近与热爱。幼儿园通过开展亲自然活动,能够让幼儿在自然中解放思想与手脚,使其生命得到进一步滋养,悟性得到更有效启迪,这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极为重要。为此,我们要积极带领幼儿有近自然,发现自然界的神奇与美妙,让他们在本真状态下学会更用心地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从而使其从自然中得到知识与快乐,助力其更高效、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莉,陈知君,何蓉娜.基于儿童天性的幼儿亲自然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早期教育,2021(51):46-50.
[2]何雨霏,刘家丽,黄影.幼儿园大班亲自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以攀枝花实验幼儿园小菜园基地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1(33):78-80.
[3]华红艳,沈娴.幼儿园自然教育课程的内涵与外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1(09):5-9.
[4]肖红.幼儿园亲自然体验学习的策略——以“菌菇生长记”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06):129-130.
[5]董旭花.亲自然的幼儿园环境创设[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1(02):6-11.
网址:幼儿园亲自然活动的实践探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36105
相关内容
“自然博物”理念下幼儿园亲自然活动的实践探索*幼儿园教师亲自然教育与户外活动实践.docx
【教育随笔】走进自然,幼儿园科学活动实践探索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亲自然体验活动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幼儿自然教育如何组织户外探索与实践活动?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自然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从生活中来,到自然中去——幼儿园美育课程实探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下引导幼儿融入“自然”之探索实践
以幼儿发展为本 扎实开展幼儿园生成活动——“幼儿园生成活动实践与探索”的市级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幼儿园视角下亲子互动游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