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更新案例分析:北京西打磨厂胡同的产业复兴
北京胡同漫步,体验老北京胡同文化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历史文化游#
作者:张慧(图片摄影为李海涛)
来源:丈量城市(ID:Measure-the-world)
北京西打磨厂街位于前门与崇文门之间,是北京前门东区修缮整治的重要示范区。在改造的过程中,西打磨厂街 选择了一条有别于传统胡同旅游的新路径:以产业复兴为核心,从空间和内容两方面进行改造,从而实现将老街区变成新景点的“华丽变身”。
西打磨厂街形成于明初,因汇聚石器打磨匠人、店铺而得名,曾与西河沿、鲜鱼口、大栅栏并称为“前门外四大商业街”。
繁盛时期,半条街都是石厂。八大祥之一瑞生祥,京城四大饭庄之一福寿堂,粤东、潮郡、临汾、宁浦、应山、钟祥等八大会馆在此云集。
繁荣时期的西打磨厂胡同
01
经历落寞,重获新生
曾经繁荣的胡同没能逃过时代的冲刷。
解放后西打磨厂街沦为一条寻常的胡同,交通混乱、街区破败、古建变成大杂院儿……
2015年启动的改造计划,赋予了老街区新生。
改造后的西打磨厂街焕然一新,老胡同成了新景点。
改造后焕然一新的胡同
西打磨厂街选择了一条有别于传统胡同旅游改造的新路径:以产业复兴为核心,从空间和内容两方面进行改造。
02
空间上,老院新生
西打磨厂大街上有许多旧址存留,如肖公庙、同仁堂制药作坊等。
在设计方面,西打磨厂大街由一众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建筑师领衔,组成多支设计团队,包括隈研吾、马岩松、张永和、如恩设计、朱小地、孟岩、MVRDV等,打造了一系列“大师院”,实现了传统建筑和现代元素的有机融合。
例如,打磨厂220号 由隈研吾北京事务所进行改造。
这里清末曾是协和医院,协和医院迁址后,则被用作苏联医院、日本医院。 改造后呈现青砖墙面+格栅+木门格局,新旧元素在这里交融。
建筑内部采用 青砖墙面+格栅+玻璃幕墙的设计,为传统建筑空间注入更多现代感。
传统院落的形态被较好保存下来,而且用新植的小树延续了胡同院落的传统布局。
遵循“留旧如旧”原则,西打磨厂街老城更新在细节之处小心落笔、精心修缮,充分尊重了历史街区的原有风貌。
再比如,曾经的瑞华染料行西打磨厂街210号,改造后仍然保留着四合院肌理。
修旧如旧,保留了门头上“ 靛蓝颜料、零整批发”字样,让空间的历史得以传承。
曾经的山西晋商乔家票号大德通总号所在地位于西打磨厂街213号院。其建筑具有浓郁民国风情,改造时特意保留了民国年间建成的拱门和其上精美雕花,成为西打磨厂独特一景。
与街巷建筑共生多年的爬山虎、大树等也得以保留,定格珍贵的空间记忆。
让老街焕发新貌的一个关键举措是,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从而令胡同从内到外“改头换面”。
区域内绿化景观、照明、视觉系统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03
内容上,功能激活
以文化创新、民生服务、艺术交流、国际跨界等形式,构建以文创为主的产业生态,将西打磨厂街打造成内涵丰富、极具活力与独特魅力的,以国际创新力驱动的历史街区。
在修缮后的建筑空间里植入多种功能,实现空间的彻底活化。
打磨厂·共享际由西打磨厂街210号瑞华染料行、长巷三条1号清朝末年“ 义诚店”旅店旧址两个场地改造而成。
西打磨厂街210号瑞华染料行
长巷三条1号清朝末年“义诚店”旅店旧址
共享际集住、办、商为一体,构建了“街区庭院式共享生活社区”,致力于打造创新居住、办公、生活方式。
创新居住形式——最IN的院落式胡同LOFT公寓
创新办公业态——庭院式办公:庄雅婷团队作品 MENG LAB
创新生活方式——胡同院落+茶艺+现代家居
设计助力的空间提升、留旧如旧的风貌留存、多种创新功能的植入,让西打磨厂街区重新焕发新活力。成功展现了不同于前门西区商业区的“静生活”,打造了城市更新的新样板。
网址:旧城更新案例分析:北京西打磨厂胡同的产业复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44857
相关内容
胡同创意工厂,引领京城文化生活新时尚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丨“老胡同新生活”的样板——草厂地区的环境整治提升
北京:老胡同重生 传统现代融合共存
胡同里的创意工厂
北京·胡同里旧宅改造的Fine咖啡馆
798艺术区—旧厂房改造案例分析(论文资料).ppt
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对上海城市更新的影响
旧厂房改造案例专业交流论坛
【城市案例分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从北京孔网到南京复兴书店,聊聊旧书业人的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