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仪式感到底是什么?怎么做才最有仪式感

发布时间:2025-05-16 01:51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在镜子前挤痘痘?他们觉得这是一种仪式感。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幽默日常#

每次临到过节,比如端午节、中秋节,尤其春节,人们都会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吃什么,喝什么,到哪儿玩等等。就像《小王子》里,小狐狸对小王子说的:

“如果你说你下午四点钟来,从三点钟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感到快乐。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发现了幸福的价值,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准备好迎接你的心情了。要有一定的仪式。”

生活中一点小小的仪式,就能带来幸福感。

仪式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即使最微小的一个仪式,也会使得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比如端午节的仪式就是粽子,雄黄酒和赛龙舟,中秋节的仪式就是阖家团圆,在月下赏月吃月饼。这些仪式将本来很平常的一天,变得与众不同起来。这样的与众不同,也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在人们心里留下深刻印象,形成美好而幸福的回忆。

一、为什么仪式感会给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感受呢?

这就要说到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峰终定律”。“峰终定律”指的是,人们对一件事的评价好坏,有两个来源,分别是这件事的峰值(最坏或最好)时刻和结束时刻带给自己的感受。

比如暑假带孩子去北京欢乐谷玩儿。回来之后过段时间问孩子对欢乐谷的印象。孩子会说非常好。

因为玩“激流勇进”和过山车让她太兴奋了。极度兴奋就是她对欢乐谷的峰值体验。由此,她忽略了在大太阳底下排队而产生的焦躁心情。

这就是记忆的特点。记忆无法储存所有信息,留下的都是经过筛选的记忆。

作为峰值体验留下的记忆会随着时间越来越清晰,从而形成记忆隆起,让人印象深刻,时不时就会想起当时的极致感受。

仪式就是通过制造峰值体验,留下记忆隆起,从而永远留下这种记忆。很多人都会记得自己的结婚仪式,就是因为这个仪式给自己留下了特殊的峰值体验。

人们一般会在非常特殊的时刻刻意制造仪式感,比如结婚仪式,毕业仪式等。但如果我们留意,生活中能够营造仪式感的时刻有很多。

二、日常打造峰值体验的最佳时机

为什么我们会在一些特殊时刻想要制造点不一样的感觉?比如很多人绞尽脑汁设计求婚场面,就是希望这个时刻能在对方心里留下更长久更强烈的印象。

但如果能留心,生活中有很多打造峰值体验的机会。比如我们利用好下面三种事件发生时机,制造强烈而美好的记忆隆起,那么再平淡的生活也会充满色彩。

1.转变事件。通常是一个人身份上的转变。比如一个人大学毕业要踏入社会了;或者职场上升职了,由普通员工晋升为管理人员等等,都可以作为人生中的一个转变事件,打造特殊仪式,形成峰值体验。

现在很多学校会给年满18岁的孩子,办一个成人仪式。这就是在步入成年这个人生的关键转变时刻,给孩子制造的峰值体验。这次经历会在他的人生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回忆。

2.里程碑事件。里程碑事件通常是人对自我的一个突破。比如喜欢写作的人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喜欢跑步的人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马拉松,一个业务员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业绩指标等等。

在这些里程碑事件完成的时刻,如果能用极具仪式感的方式庆祝一下的话,那么,将会成为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

3.低谷事件。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的事。比如考试失利,工作发生重大失误,失去亲人等。如果能为失意者走出低谷而营造仪式感,打造峰值体验,对他来说将是一种极大的安慰和鼓励。

关注日常生活中这三个关键时刻,给生活增添仪式感,给家人打造峰值体验的美好享受。仪式就像给平淡的生活中加了点糖,会让亲密关系更和谐,情感更深厚。

三、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仪式感打造峰值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感受可以让人有峰值体验,怎么使用仪式感来打造这种特殊感受呢?组织行为学上将这些特殊时刻分为四类,分别是欣喜时刻、认知时刻、荣耀时刻和链接时刻。

这些时刻都是可以通过打造特定仪式来实现的。

1.欣喜时刻。指会让人们感到非常专注、享受和惊喜的体验。比如一次比赛,演讲等,都会给人带来超出一般生活体验的极致感受。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年龄大的人不容易被感动。研究证明,13~29岁是最容易感到欣喜的阶段。如果一个人因为年龄原因说感受不到欣喜了,那不是因为这个世界缺乏令人欣喜的事物,而是那个人的心不够敏锐了。

打造欣喜时刻有三种方法。

一是提升感官享受。不一样的时刻要穿不一样的衣服,吃不一样的事物。比如参加婚礼要穿礼服,要用鲜花和音乐营造特殊氛围;毕业典礼上按照不同身份穿不一样的袍子,这都是从最直观的方面,给人一种超乎寻常的感受,让人印象深刻。

二是增加刺激性。用比赛的方式,或者设置期限等方式,给人带来一定压力。压力会让人感受到更强烈的刺激性,从而带来更强烈的感受,也会感到很开心。

演讲过程中,演讲者如果看到有人拍照,听到有人叫好,就会产生要表现更好的冲动和刺激,这是自己和自己比赛,会让峰值体验更强烈。

三是打破常规或者制造冲突。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不按常理出牌。比如端午节北方的孩子们一般吃的粽子都是甜味的,突然今年吃了几个咸鸭蛋肉粽,一定会让他印象深刻。从此对粽子,对这个节日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

2.认知时刻。认知时刻也叫顿悟时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纠正对现实的误解,也叫“被现实绊倒”。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习惯点外卖。妈妈说吃外卖不健康,可孩子总不信。直到315一批黑心外卖被曝光,很多人才被真相“绊倒”,开始尝试少点或者不点外卖了。

二是突破自我认知。这是对认知的进一步深化。比如我们从前只知道在生活中要多打造一些仪式,可以让平淡的生活多些色彩。可为什么仪式感能让人快乐呢?却很少有人深入了解。知道了“峰终定律”,我们才发现了仪式感的真正奥秘。

突破自我认知可以给人带来成长,但不一定是成功。如果有导师进行方向指导和信心支持,那么收获会更多。

3.荣耀时刻。制造荣耀时刻有三种办法。

一是认可他人。一个平时在班里总被忽视的孩子,如果一旦被某个老师认可具备某一方面的优势,那么,就会给孩子带来极大转变,甚至会改变整个人生。

认可一个人,赞美一个人,是一种既简单,又能给人带来正能量的行为。但我们往往将注意力都放在别人缺点上了。

二是多设立里程碑事件。里程碑事件能给人制造满足感。如果设立层层递进式的里程碑事件,将更加有助于完成预期目标。

比如在业余学英语的过程中,就可以设立多个层级里程碑事件。比如先看懂一张英文菜单,再看懂一部动画短片,接下来再要求自己听懂30分钟BBC新闻等。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是一次荣耀时刻,会激励你完成更大的目标。

三是制造勇敢时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历史是勇敢者书写的。所有敢于吃螃蟹的人都是勇敢者。但勇敢并不是鲁莽,而是直面未知和恐惧。

生活中我们也要善于帮别人制造勇敢时刻。比如帮助内向的孩子,能够第一次站在全班孩子面前讲故事,这就是勇敢时刻。

4.连接时刻。就是营造一种集体的峰值体验,让每个成员都感受到仪式感。有三种方法有助于打造连接时刻。

一是塑造共同的使命感。比如家长和孩子一起设立一个家庭目标,共同完成。周末大扫除,开心晚餐等等。当孩子认为自己的劳动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感的时候,他就会干劲儿满满,非常有成就感。

一个班级,一个公司也可以通过一种形式设立共同目标,激发所有成员的使命感。研究证明,使命感是最能让人产生学习和工作动力的因素。

二加深感情。老师家访是加深学校和家长的感情,上级慰问下级,也是为了增加沟通,加深感情。

如何和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迅速拉近距离呢?心理医生亚瑟·阿伦发明了一种方法,即亚瑟·阿伦“36问”,比如“说出3个你和对方在外表上的共同特征”、“生命中什么事情让你感激不尽?”、“你和母亲的关系如何”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陌生人可以很快变得熟络起来。

三是制造宝贵时刻。打造有仪式感的峰值体验,关键是要用心。比如满足一个双腿残疾的孩子,走进大自然的愿望。那些寻找离散亲人的节目,就是在为参与者打造宝贵时刻。

欣喜时刻、认知时刻、荣耀时刻和链接时刻,是四个可以使人产生峰值体验的时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使用几个或者全部使用。只要用心,我们就可以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为亲人,为朋友,甚至为一个陌生人,打造一个永生难忘的瞬间。

用心打造仪式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真善美。

参考书目:《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作者:奇普·西斯、丹·希思

网址:人们常说的仪式感到底是什么?怎么做才最有仪式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76732

相关内容

#过年要有仪式感#,到底什么是仪式感?
仪式感意思是什么,仪式感的做法
为什么说我们可能被仪式感PUA了?
为什么生活应该有点仪式感?
什么才是生活的仪式感?这是最好的解释!
怎么把生活过得很有仪式感?
生活要有仪式感的说说,生活充满仪式感的句子
为什么生活需要仪式感?
为什么新年需要仪式感?
仪式感=幸福感,有仪式感的家庭,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