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慢美好》:享受慢时尚,辻信一教你幸福之道
慢慢品味一道美食,享受味觉之旅 #生活乐趣# #生活日常# #慢生活理念# #慢生活清单#
导语:《慢生活慢美好》是日本著名人类学家、学者辻信一先生的名作。作者反思了以“快”为象征的现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给人类生活与环境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考察了慢的方式在饮食、居住、休息和娱乐、商业、人们对时间的态度乃至文化等方面给予人类的可能性和前景,进而提倡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作者认为,恰恰是这种缓慢的生活方式,才能够帮助人类在21世纪中求得生存的启示。
辻信一于1999年创立“懒人俱乐部”,倡导“慢生活”。2014年6月开设讲习会“慢悠悠小学校”,旨在让成年人“重新学起”。
辻信一先生不仅精于抽象的思辨,更重视对具体的人类行为的考察。因而,《慢生活慢美好》中记载
了大量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新的生活方式上的种种创新和实践。此书文笔幽默,又充满批判精神,在日本出版后多次重印再版,被誉为介绍慢生活的《圣经》。
听过一句话:慢下来,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心境。慢下来,是成就自己最好的方式。
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慢一点也没关系
这是一个繁杂忙碌的世界,每天开不完的会议,做不完的PPT,都催促着我们“不能停”。
我们快速的吃饭喝汤,快速的做完工作,快速的把一天过完,不管过程,只看结果,追求快节奏的“效率”。
有媒体做过社会调查:
84%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在“加急时代”,其中有将近七成的人觉得自己精神高度紧张,压力大。
“我们曾经拥有的质朴的经济、营生、生活技术、传统智慧、饮食、人与自然的联系、人与人的联系、爱、美意识、身体性,统统被当作了慢得跟不上时代的东西。它们被否定,被蔑视。”约翰·列侬曾说过,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
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慢下来,需要“慢生活”。
所谓“慢生活”,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适当地放慢速度,以享受和欣赏的心态来感受周围的人事物。
台湾漫画家朱德庸便是慢生活的典范,他说:
“这是一个每个人都在跑的时代,但是我坚持用自己的步调慢慢走。”每天早上起来,喝两杯水,然后早餐。
早餐要吃两顿,先是自己吃一顿,太太比他晚起,再陪她吃一顿。
接着不断泡茶,加水,感受自己的身体状态和情绪,有想法了再画画。
午餐时会去较熟悉的餐馆,以安全方便为主。
下午去散步喝茶,休息,有好电影看一下。
散步时,会花很多时间去观察树木的变化,在绿植的四季变化中感悟生命。
晚上回家吃晚餐,吃完就呆在家里,整理东西,或逗逗猫,或看看书,偶尔看下电视。
这便是朱德庸的日常,他提倡在快时代,享受慢时尚。他说:
“慢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种动作,现代人太讲究效率了。效率并非不好,但如果一切都以效率为第一,你就会丧失很多你自己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对于自己能够慢下来是很重要的。”“慢生活家”卡尔·霍若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脚步太匆忙,是无法领略沿途的风景的,生活是需要“慢”的。
慢下来,我们才能认真的过好每一天,体会到每一天的美好。
在忙碌与闲适中寻找一种平衡,生活张弛有度,幸福感才会直线上升。
二、慢下来,才能找到自己的节奏
经济学中有个“二八定律”: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称二八定律。我们人生中重要的事情占20%,不重要的占80%,我们要把80%的精力时间花在20%的事情上,用这种方式给人生做减法。
习惯慢下来,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才能帮助我们把精力、时间和智慧全部用在非常重要的事情上。
最近65岁陈道明的走路视频登上热搜,他步伐稳健风度翩翩,身材完美状态相当好。
陈道明,似乎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里活得很慢。 他在自己60岁生日那天,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无用方得从容,心安则身安》。
除了拍戏,陈道明很少出去应酬,他更愿意花时间去体验生活中细微的美好。
就像他说的: “比起抽烟、喝酒、打牌、去酒吧和迪厅,我更乐意的是,在家跟妻子同坐窗下,她绣花,我给她裁皮包、给女儿做衣服。毕竟窗外落叶无声,屋内时光静好,才是最大的幸福啊。”他对手工很拿手,在家中空置出一个很大的房间,专门用来放置做糖人、面人还有木工、裁缝所用的工具。
女儿常年在国外,想她的时候就会浇个糖人,捏个面人,或者干脆穿针引线给她裁剪一身衣裳,聊解相思之苦,也算自我宽慰。
他也非常喜欢为妻子杜宪缝制各种皮质包包,做些小物件。 冯小刚说他:“奇技淫巧以悦妇孺。” 但陈道明则坦然回答:“不做无为之事,又何以遣有涯之生?” 他从小弹得一手好钢琴,只要在家,每天要弹上两三个小时。
他外出都会带一台珍藏版电子钢琴,在拍戏间隙就会用它来代替钢琴,有时碰巧剧组有设备,也会弹弹手风琴、吹吹萨克斯。 中年之后,他迷上画画,泼墨时觉得书法精妙,又开始钻研书法。 他还相当钟情于自己下棋,围棋、象棋、国际象棋等各类棋子都玩得有模有样。他说:
“人生如棋,下好下坏全在自己。借下棋,观天地之深广,思人生之浅狭。棋中有棋,棋里养生,抛却胜负,无心则胜,无心则乐,无心则寿。”工作之外的他,有着许多“无用之事”可做。 他在访谈中曾说过: “我无奈于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无奈于我。” 他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耄耋之年的金庸先生曾说:
“人要善于有张有弛。要像《如歌的行板》韵律一样,有快有慢。我的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这样对健康很有好处。”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才能更接近初心。
慢下来,我们才更接近真实的自己。
慢下来,是一种健康、积极、自信的生活态度。
慢下来,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让自己从容持续的成长。
三、学会慢思考,才能有“慢心态”
“慢”不是指动作,而是一种心态,一种通过平稳心态,稳中求胜,循序渐进来达到目的的过程。
《城南旧事》里,有这样一段话: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我们要学着放慢心态,放松心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特奥•康普诺利曾在《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里提到,我们要学会慢思考,使用ABC模式改变坏习惯。
“ABC模式”,即前因(Antecedent)、行为(Behavior)和后果(consequence),也被称为“诱因”,习惯/习惯和奖励。想要改变坏习惯,养成新习惯,就要仔细探究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而改变、消除、避免诱因;或者寻找奖励,以此来激励自己。
(一)改变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想摈弃一个坏习惯很难,你可以试着用一个好习惯来代替坏习惯。
(二)改变前因:你并不需要找出每个坏习惯的确切诱因。而是尽量避开那些迫使你连线的诱因,培养一些刺激思考的诱因。
(三)改变后果:给自己奖励,如果新的行为本身就能带来不错的奖励,那么你就不需要额外的奖励了。
我们要避免“内卷化”忙碌,做到忙有所值、忙有所获。
“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的自我重复状态。就像一棵成熟了的卷心菜,始终在原地卷着,既不会再长高了,也不会再变大了。很多人就容易陷入这种“内卷化”的状态里。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低层次的忙碌中徘徊不前,没有时间去想如何精进自己。
利用“ABC”模式,如果我们习惯下班后刷刷短视频,玩游戏,如果改变行为,将躺在床上玩手机的时间用来运动或者看书,以此让自己适时“断电”,暂别电子设备和网络,而且运动或看书所获得的收获,不仅有身体素质方面的,还有精神层面的,慢慢的我们就会爱上离线的感觉。
写在最后
慢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境界。想起一首来自美国很火的小诗:
有人22岁就毕业了,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稳定的工作! 有人25岁就当上CEO, 却在50岁去世。 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 然后活到90岁。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 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 有人单身, 同时也有人已婚。 奥巴马55岁就退休, 特朗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 所以,放轻松。 你没有落后。 你没有领先。 在你自己的时区里,一切安排都准时。这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规划自己的人生。
有这么一句话:“慢生活并不是将每件事牛步化,而是希望活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它是一种平衡,该快则快、能慢则慢”。
《迷失东京》里说:当你越了解你是谁,你想要什么时,你就越不容易感到沮丧。
你想要的“慢生活”,其实离你并不遥远。
生命跟自然的美,只有懂得慢下来,用心感受的人,才能够发现。
人生,是需要有一些时刻,去慢下来,静下来,听一听花开的声音,也看一看叶子舒卷的曼妙。
生活太匆忙,不妨慢下来,早睡一会早起一点,看几页书,发一会呆,你会发现另一种美好。
网址:《慢生活,慢美好》:享受慢时尚,辻信一教你幸福之道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87393
相关内容
慢生活 慢美好慢生活 慢美好的书评 (8)
慢生活 慢美好EPUB,慢生活 慢美好MOBI,慢生活 慢美好AZW3,慢生活 慢美好PDF
“懒人”教你如何忙碌的过着慢生活
静心享受慢生活 慢时光,静生活,享受(4篇)
平衡“快与慢” 享受幸福生活
让一切都慢下来,享受慢生活
享受慢生活 (三)生活10慢
享受慢生活,拥抱幸福感
做人要五慢,越慢越有福,掌握五慢生活,享受高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