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pdf
幸福心理学研究个体的心理韧性与幸福关系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幸福心理学#
394
校园心理2012年12月第10卷第期 Journal of Campus Iife& Mental Health, December2012,Vl.10,No.6
亲爭沟通与心理幸福的系研究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431000)李神英
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就开始关注亲子沟通的研究。条件的限制,采用实验观察方法的研究仍不是很多。
但是大体上是从亲子沟通的行为层面进行研究,或是就是单
日前已有研究多采用结构问卷从整体上考察父母-青少
纯把亲子沟通看成是一种单一的心理机制,而没有把亲子沟年的亲子沟通及其与某一心理或行为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亲
通从行为层面和心理层面结合研究。而对幸福感的研究大都子沟通与“人际关系”、“有问题的沟通”与青少年的自尊、学
集中在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对于青少年成长有重要意义的心业、向题行为之间的关系。
理幸福感的研究却不是很多。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深处偏远山
对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多由青少年自我报告,后有研
区,很多孩子父母远出打T,孩子从小就是留守儿童,尤其是究者提出应全面考察多个家庭成员对亲子沟通的看法,采用
对于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这群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水青少年、父亲、母亲分别报告的方法,能够进一步客观地考察
平偏低,学业、社会性行为都问题频出,都可能与亲子沟通不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沟通状况,在最近几年,研究者开始采用
良相关,而这些心理行为问题直接标志着他们自我完善的活结构向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既能够在短时间里收集到大
动能力不高,心理幸福感偏低。因此本研究探讨亲子沟通与量的数据,又能够充分反映出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青
幸福感的关系,以便为后期的实证研究作基础。
少年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1亲子沟通
1.4亲子沟通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以往对亲子沟通与青
1.1亲子沟通概念的提出:亲子沟通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信少年的心理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两者之间有密切
息交流过程,是家庭情境中一种特殊的入际沟通。是父母与相关。研究表明,父母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与青少年的社会适
子女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应相联系,在良好的亲子沟通中,父母与子女交流的一些信息
的了解、信任、合作的过程。在国外早在20世纪70年代开受到重视,这些信息会使儿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掌握良好
始,就开始注重对亲子沟通的研究,国内对于亲子沟通概念的与人交往的技能,Ry和 Keyes研究了沟通在青少年脱离
的把握其中比较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是雷雳等堤出亲子沟家庭,获得独立的过程中的作用。他们认为亲子沟通会影响青
通一般指的是父母与子女彼此之间相互分享情感、交流意见少年同性的形成和观点能力的发展,能够从父母那里得到
及表达需求的知觉行为,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信息交流的过支持的青少年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同一性。亲子沟通与青少年
程。张峰认为亲子沟通是父母与子女双方主体在亲缘关系适应问题的相关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良好的亲子沟通与青少
的基础上,在共同创造的独特家庭情境中,基于各自的角色年的学业成就,自尊和心理健康呈正相关,而与青少年的孤
定位和不同的态度、需要,运用各种沟通方式在双方之间传独、抑郁呈负相关
递信息、交流感情的过程。
2心理幸福感
2亲子沟通的理论结构模型: Mcleod和 Chaffee早在19722.1心理幸福感概念的提出:关于心理幸福感的研究,最初
年就提出亲子沟通模式的两个基本的维度:关系定向和观念·起源于西方国家对于幸福感的研究,幸福感包括主观幸福感
定向。关系定向的沟通强调家庭和谐以及成员间的依赖,观和心理幸福感有着不同的哲学基础,主观幸福感强调幸福是
念定向的沟通强调要为所有家庭成员创造一个不受拘束的人类的主观体验,是以快乐为基础的。而心理幸福感则是以自
交往环境。 Ritchie进一步划分出4种亲子沟通的类型,即多我实现为基础的,强调个体能够通过自我完善的活动,充分发
元型、保护型、放任型和一致型,每种类型的家庭在亲子沟通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其中对心理幸福感硏究最有贡献的是
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Olson将亲子沟通的模式界定为沟通 Waterman, Waterman认为心理幸福感就是通过自我完善的活
的开放性和沟通的问题性,并关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动感到一个人的真实所在。人们可以通过技能的发展来达到
在国内对于亲予子沟通的研究大体上是从2个层面进行研潜能的实现,通过潜能的实现,可以体验到自我实现即。
究:①宏观层面取向,对亲子沟通的研究总体上是从沟通内2.2心理幸福感的理论结构模型:关于心理幸福感的结构的
容、沟通方式、沟通类型、沟通满意度等方面来研究的;②一研究,贡献最突出的是Ryf,Ryf和 Singer 1认为幸福感不仅是
些岍究者从心理层面来硏究亲子沟通。
保持愉悦,更重要的是追求真正潜能的实现,并由此提出了心
1.3亲子沟通的测量方法:关于亲子沟通的测量方法,早在理幸福感的结构应该包括自我接受、个人成长、生活月标、良
1973年, Alexander等就运用实验室观察的方法考察了青少好关系、环境控制、独立自我这6个维度。在这6个维度中,对
年与父母之间的沟通,结果发现,亲子之间消极的沟通与青生活目标的追求和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对于人的健康而言
少年的犯罪行为有中等或中等以上的相关关系。但由于研究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其次是对自我的尊重和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网址:亲子沟通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pdf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96243
相关内容
高三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时间管理、学业压力的关系研究大学生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与情感沟通研究
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感的关系
哈佛大学心理学研究指出:幸福感受人际关系的影响最大
小学生幸福感研究.pdf
自我实现的幸福——心理幸福感研究述评
《幸福心理研究》课件
亲子关系中的积极养育研究
哈佛80年研究:孩子的幸福感源自哪里?
EQ与家庭幸福感的关系.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