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幸福感理论谁提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5-05-19 01:48
乐观主义:提升幸福感的心理倾向 #生活乐趣# #心理学知识#
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真正兴起大致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主要得益于生活质量研究运动和积极心理学运动的推动。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马斯洛(Masfow)、荣格(Roger)、塞利格曼(Sehgman)等人倡导积极心理学运动(包含人本主义心理学),该运动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幸福感和自我实现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关幸福心理的重要理论观点和测量工具。在生活质量研究和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共同推动下,兴起了主观幸福感的科学研究。
我国从心理学视角, 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有学者关注幸福感的问题。我国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三个阶段: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国外理论和量表的引进阶段。主要表现为研究成果零散分布于各个年份,成果较少。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本世纪初期:应用国外研究工具小范围测查阶段。主要表现为几乎每年都有研究成果发表,主要是针对老年人、大学生和教师的调查研究,样本都小于400人,同时这一阶段也介绍了一些国外的研究成果。
(3)本世纪初期至今:主观幸福感研究飞速发展阶段。研究者不仅探讨人们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还开始研究相关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对象也扩展到了中学生、研究生、城镇居民和其他行业的劳动者。一些学者还开始了主观幸福感的本土化研究,探讨适用于我国文化特色的研究工具和研究理论,而且也出现了不少总结性的研究成果和学术专著,跨文化研究主观幸福感初见端倪。
网址:主观幸福感理论谁提出来的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96249
相关内容
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区别与联系,社会心理学论文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方法
幸福构建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超越
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主观幸福感的来源与途径
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策略刍议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毕业论文.doc
幸福感“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理论解释——持续幸福理论
马克思实践幸福观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