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发布时间:2025-07-08 20:34

幼儿早期识字教学策略 #生活技巧# #育儿建议# #幼儿教育#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活动是很有必要的,目的是让幼儿在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

在开展科学活动时,教师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教师结合生活现象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与思维能力。教师在组织、设计和实施幼儿园科学活动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感受和体验生活,促使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基于此,文章将结合教学实践案例,探讨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方法,以期强化科学活动的效果,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意义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应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思想,明确了“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理念。某学者提出的“行为课程”也以生活作为教育的基点,认为“生活就是教育”,重视儿童生活本身的教育。基于此,当下幼儿教育应注重教学形式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材料生活化,让科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并联系幼儿的日常生活,发挥科学教育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等价值。科学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教师针对性的教学引导,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强化幼儿的感知与体验,让幼儿感受到科学的奥秘,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幼儿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并通过鼻子、嘴巴、眼睛等感官感受事物。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设计感官体验活动,让幼儿通过“敲一敲”活动,感受敲击不同长短铜管的音调,以锻炼幼儿的听觉,让幼儿感受音乐之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制作电话,让幼儿自主选择不同纹路、软硬的材料,通过“听一听”活动,体验电话的奇妙,让幼儿感受到活动的乐趣。此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浅层次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云朵为什么会移动等。这样的问题设计既关联幼儿的生活,又可以引发幼儿自主观察、思考,让生活化的科学活动更具趣味性,有利于促使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获得发展。

(二)动手操作,探索发现

操作是科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操作体验中,幼儿既能近距离地接触事物,又能享受动手操作的乐趣,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生活中各种丰富的材料能为幼儿的科学活动提供支持,如纸片、沙子、绳子、瓶子等。教师要精心设计科学活动的流程环节,并留给幼儿自主探索与体验的空间。例如,在“怎样让纸落得快”科学活动中,笔者先用两张形状、大小一样的纸进行实验,引导幼儿观察两张纸是怎样落下来的,接着,笔者提问幼儿:“有什么办法能让其中的一张纸落得快一点?”并引导幼儿自主操作、发现。在问题和操作任务的驱动下,幼儿的探索兴趣会更加高涨,他们会主动思考并进行操作。教师还应注重材料的丰富性,投放沙包、吸铁石等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哪个物体落得更快,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动手的乐趣,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

(三)走入自然,挖掘奥秘

大自然是一个充满着未知的环境。教师开展自然知识探究活动,可以在室内通过营造氛围、美化教室环境等方法,引领幼儿探索自然,也可以将课堂迁移到户外,在自然环境下让幼儿呼吸新鲜空气,并引导幼儿主动观察与探索自然,强化幼儿对大自然的感知。以“我找到了春天”这一主题活动为例,该活动是在园内由教师指导幼儿用纸盒自制“蚕宝宝”的家,让幼儿自主感受生命的成长,探索其中蕴藏的科学知识。在养殖过程中,幼儿会提出疑问,如“蚕宝宝的食物就是桑叶吗”“它还喜欢吃别的东西吗”等。对于幼儿的提问,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应引导幼儿自己从家里携带一些食物,让幼儿看看蚕宝宝会选择哪种食物。第二天,幼儿带来了各种食物,如饼干、面包、米饭、火腿肠等,他们主动喂食、观察蚕宝宝,并积极地与其他小伙伴一起交流。这一活动激发了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让幼儿主动感知自然、生命,促使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生根发芽,培养了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

(四)家园共育,强化效果

家园共育能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培养机制,学习优秀的教育经验,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基于此,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鼓励家长为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材料投放等出谋划策,并引导家长分享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让家长成为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组织者,促使家长和幼儿一起切实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和价值。例如,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飞机飞起来”科学活动,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先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幼儿展示了飞机的图片,并简要阐述了飞机的飞行原理,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意识。接着,老师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画飞机、折飞机,有的家长还带来了飞机模型,为幼儿演示操作、讲解组成部件,这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还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由此可见,亲子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为幼儿和家长搭建了沟通与互动的桥梁,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意识,增进了幼儿与家长的情感交流,强化了科学活动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反思,选择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让幼儿主动探究、体验和发现;采用适合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提高,帮助幼儿树立热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孙曦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实现策略[J].教师,2021(2):63-65.

[2]周丽.谈如何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J].新课程,2021(27):199.

网址: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44485

相关内容

浅谈幼儿园生活教育的有效策略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生活化策略探究
浅谈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策略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家园互动的有效策略初探
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有效策略探究
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指导策略
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园生活化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策略分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