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好礼 焕新生辉——看长城礼物如何从文化符号变为生活方式
学习网络礼仪,如如何写好标题、使用恰当的表情符号 #生活常识# #社交技巧# #社交网络维护#
“妈妈,是长城在发光吗?”
“妈妈,这灯是什么做的呀?”
小夜灯里,一捧暖光透过纸雕的层层排布和缝隙边缘,或晕染,或勾描,长城便在光影中变得立体且清晰。
兼具装饰和实用功能的剪纸灯。
8月18日下午,在山海关东罗城“山海关礼物”店里,9岁的北京游客王梓涵指着展柜上的“长城小夜灯”,一个劲儿地问个不停。
这是山海关区第一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6月下旬刚刚开业的第五家直营文创店。
游客在“山海关礼物”直营店挑选心仪礼物。
7月3日,中国旅游协会长城分会官方账号发布了2025首届“迁安杯”长城文创大赛作品征集详情;7月底,秦皇岛云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市万里长城“集印章”活动量身打造的“通关文牒”手账册亮相活动现场——这是一场以“礼物”为契机的文化破局之旅,设计者以匠心解构雄关历史。
游客手拿文创冰淇淋在景区拍照留念。
长城不再是凝固的砖石,而是正在从历史符号变为“可触摸、可带走”的生活方式。
从观赏到实用的
“功能重构”
“这款纸雕灯采用传统纸雕的艺术手法,将山海关美景融入现代家居装饰中。未点亮的状态下,这是一件工艺品摆件。到了晚上灯光开启,光影呈现出明暗递进,天下第一关等古城景色就在光里‘站’起来了。”看到王梓涵如此好奇,“山海关礼物”东罗城店工作人员耐心地向她介绍。
“我们在这儿排了得有20分钟队了吧,想买个糖画跟孩子去天下第一关‘打卡’。”天津游客王璐带着孩子站在糖画艺人旁边,只见糖画艺人手中的铜勺在石板上灵活游走,金黄色的糖浆随着铜勺的摆动一滴滴落下——“天下第一关”城楼便逐渐成形。
“我小时候的糖画大部分就是花鸟鱼虫。山海关景区的糖画可以画出天下第一关、老龙头等造型,我觉得它不再是孩子们几口便会吃掉的零食,而是一件能带走的‘微型关城雕塑’。”王璐说。
在天下第一关景区,这种传统手艺的“功能重构”,令10多种老手艺借文创东风重获“筋骨”——
非遗剪纸化身书签与灯影共舞;面塑艺人手下,明代戍卒与雄关巍然并立;“宝圆斋”的糕点师傅将“老龙头”图案精心刻在“一盒‘酥’”上;浑锅节上,“行走的非遗浑锅杯”被抢购一空……这一刻,这些非遗手艺从观赏品变为实用品,“长城礼物”成为香气,成为触感,成为融入普通生活的日常。
让文化流动起来的
“翻译官”
8月19日,原本打算休假的刘梦瑜再一次推迟了计划。身为市旅游协会文创和旅游商品分会会长、市云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她的团队为“长城印记·通关打卡”活动制作的“通关文牒”手账册到了,她要亲自再检查一遍。
刘梦瑜向记者介绍以老龙头为创作背景的“长城礼物”。
“礼物不是简单的历史复刻,而要成为文化的‘翻译官’。”说罢,刘梦瑜将绛色茶汤缓缓注入三足琉璃“一品天下”杯——金色勾描的双鱼纹在茶汤衬托下愈发端庄秀丽,从杯口正上方向下望去,雕刻在杯底的卷云纹透过茶汤若隐若现、似有还无。
双鱼纹提取自金代铜镜,卷云纹来自卷云加贝纹瓦当——这些是秦皇岛长城沿线和北戴河秦行宫遗址出土的文物。“这是一款典型的‘文物美学+实物美学+实用美学’设计链下的作品。我们将文物上的文字和图案提取、重组、设计、开发,通过产品展示其精华部分。”刘梦瑜说。
“嘀”——
“这里是万里长城——山海关。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依燕山,南临渤海……”
“哎?还有语音。你点下那个匾匾儿,看下讲啥子?”
“萧显题写‘天下第一关’匾额的传说……”
“哎呀,太有趣咯!”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姐妹花”惊呼不断,拿着绘有山海关主要长城景区的冰箱贴不松手。
2023年,这款由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研发的“元游长城”系列礼物问世。
“礼物采用3D立体雕刻工艺,对山海关的重要长城建筑进行了高精度的三维模型还原,并融合AR与AI技术,购买者扫描物品背面二维码即可进入‘云游长城’知识平台。”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元游长城”团队老师赵子建介绍,团队为每款产品建立了专门的文化知识库,通过将零散的长城知识点串联成线、连线成片,形成系统化的知识路径。
“保护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它在年轻人之间流动起来。”赵子建说。
35元一个的冰箱贴,2024年全年销售额近90万元。“礼物应兼具实用功能与文化美感、文化深度与故事性,我们希望通过增强文化符号的渗透力,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形成长期认同。”赵子建说。
地域特征明显的冰箱贴是景区文创产品大爆款。
“全市长城文创礼物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并呈逐年上涨趋势。”刘梦瑜介绍,不论是去年在我市举办的文创和旅游商品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以老龙头为创作背景的“龙头香倒流香”礼盒,还是融入科技元素的“元游长城”系列,这些不仅是可带走的长城礼物,更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传播着秦皇岛独有的历史和故事。
成为日常家居的
“老朋友”
8月20日下午,山海关区第一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赵岩正在忙着打包、联系快递公司,为保定的客户邮寄“水雷抱枕”。
赵岩为“回头客”挑选“水雷抱枕”。
“这位顾客去年来旅游,购置了这款抱枕,今年想再买一个,于是翻找去年的支付记录,找到了公司信息,联系我们复购。”赵岩笑着贴上快递单说,每个月都有这种“非旅游季的回头客”,长城礼物已经不是游客转身即忘的纪念品,而是正变成能走进他们生活的“老朋友”。
传统糕点“易昌源”的天下第一关店里,叶晓峰正在打包今天的第15份快递。“都是曾经的游客,吃过一次就馋上这口儿了,回去就成箱从网上买。每天线上交易都得3万多元。远的有西藏、广州的,近的天津、北京,咱家这‘闯关饼’算是‘闯’到了天南海北。”叶晓峰说。
在老龙头景区,残疾人手工缝制的非遗布艺小老虎引得游客惊叹。市肢残人协会负责人罗东升见证着改变:“布老虎日销量超100个,残疾姐妹月增收近3000元,长城文创礼物产业为我们特殊群体筑起了新的‘尊严长城’。”
“小时候印象中的‘长城礼物’就是一瓶‘山海关汽水’。”山海关区第一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商品事业部韩佳抚摸着新出品的“关隘”开瓶器,金属表面复刻的长城垛口纹路蹭过指尖,“你看现在,从会‘吐’胡椒粉的‘大炮调料瓶’,到能抱着睡觉的‘水雷抱枕’,这些年,我亲眼看着长城文化从旅游手册上的符号,变成了街坊邻居厨房里、沙发上的日常。”
来自北京的小游客在天下第一关景区“集章”。
2024年的全年统计数据显示,秦皇岛“长城+”文旅消费突破8.6亿元,带动非遗工坊就业2.3万人。8年前,为突破“门票经济”而生的“山海关礼物”中,冰箱贴、书签等单价50元以内的物件,销售额已悄然占据天下第一关景区文创总销售额的40%。
文具店里,印着长城敌楼的便利贴成了学生们的抢手货;菜市场旁的五金店,关隘造型的开瓶器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角山下,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的展柜里陈列的古老甲胄,与文创区的丝巾拥有同款纹饰——
长城礼物正在悄然改写着“旅游商品”的定义,突破游客经济,回归生活本身。
来源:秦皇岛plus
编辑:崔婷婷 编审:高源
网址:山海好礼 焕新生辉——看长城礼物如何从文化符号变为生活方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44107
相关内容
【星城好家政·品质好生活】玩转洗护,看西西礼如何又“潮”又有“料”山东移动美好数字生活礼遇季正式启动
第33届深圳礼品展焕新升级 2025下半年礼业好生意即将开启
从“文化符号”到“生活美学”的蝶变之路
东南旭辉交付巡礼 | 美,是一种自洽的生活方式
西山下村文化礼堂:日常生活的“调味剂” 让时间更快、生活更充实
青年“焕新”文物 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规划6栋住宅 长沙旭辉国悦府C区批前公示 森系住宅焕新老城生活
新年这免费展值得看,在旧物新辉中体会生活美学
千年岩画焕新生!麻栗坡让文物走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