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么多生活哲学,我们来聊聊生活的哲学
聊聊素食主义的饮食哲学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美食生活分享# #饮食文化探讨#
这是一篇关于生活方式和番茄炒蛋的文章
别人家的生活
你知道hygge吗?这是一个丹麦语的词,是描述一种很舒适的生活状态,惬意而满足的生活方式。
丹麦那么冷,所以hygge说的就是那种——早上煮一碗香甜的燕麦粥,或者是和喜欢的人一起捧着喝热巧克力,还有在火炉旁穿着厚厚的袜子——的感觉。
hygge的巧妙在于,即使不是身处寒冷的丹麦,你也很需要这样的精神慰藉,即使你也不会爱吃燕麦粥也没有喜欢(你)的人,家里没有火炉也没有暖气。
这个词在2016年柯林斯词典列入了年度词,而后就开启了丹麦人教你过日子的模式。一系列斯堪的纳维亚语词汇都冒了出来,hygge, logam, fika……
这补充解释一下——
logam:指的是恰到好处的感觉,不追求太多,不担心太少,类似于中庸之道,知足常乐。
fika:指的是比较随意的茶歇休息,但是更是一种朋友同事的交流互动,吃小而美味的食物,聊日常的小事。
如果你不喜欢斯堪的纳维亚语,换句话说,也可以是寻求生活的小确幸,或者做个佛系的人,过个性冷淡风之类的。
什么时候开始,一股脑地涌出来了生活方式杂志,生活方式网站,生活方式餐厅,生活方式艺术馆……
但是我们的看着生活方式杂志,从生活方式网站上买东西,在生活方式餐厅吃饭,而我们却越来越“丧”。
我们却连生活都不会了呢。
如果说真有什么生活哲学,那我们就来看看哲学
阿格妮丝·赫勒(Agnes Heller)是一位匈牙利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她的理论最为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将微观的日常生活纳入了哲学的思考中。《日常生活》一书是她比较主要的作品。
(这本书)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5361279/
她借用了很多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方式去解释,在这里说她并不是因为我喜欢她或者我支持她,而是倍加觉得生活真是不易啊。
定义一:日常生活是使社会再生产成为可能的个体再生产
“再生产”是说不断反复进行的生产过程。
日常生活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是一个个体置于社会之中的过程。
所以生活是每个人自己的,但又却是这个社会的,我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但我们也不得不生活在社会之中。
拿番茄炒蛋举例:你喂饱了自己,你明天会继续上学上班,然后千千万万的人也要做晚饭吃(可能也很多人吃番茄炒蛋),这一切在一起明天的社会还会继续。
定义二: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 是日常生活的领域
有点拗口,一个个讲。
1、“自在的”是指……
~Hygge~额,不是描述感觉可以将“自在的”和“自为的”对应起来理解:
自在的,指本质上存在的。
拿番茄炒蛋来举例: 对唯物主义者来说,番茄和鸡蛋的存在就是客观存在的存在!
自为的,是不那么本质的存在(学哲学的人不要打我),是建立在主观意识上的存在,它会被否定而后再被否定,而后再被否定……在这个过程中存在。
拿番茄炒蛋来举例:你做的番茄炒蛋,其实没有一次是完全一样的,因为火候调味都不一样,它会被否定,但是它还是存在,它是一个流动的存在。
2、“类本质”是指……
<访问修饰符> class <类名> { 类成员(字段、属性、方法、事件)}额,不是这个类这里当然沿用的还是马克思的“类本质”概念,简单来说,人通过意识到自己是一类,成为了这样一种“类”的存在物,所以这个“类”就有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在里面,而“类本质”就是指这样的类的本质的东西,人作为这样一个“类”的时候的本质。
3、“对象化”是指……
typedef struct {…}额,当然不是这个马克思说过,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对象化,指的是劳动物化成为对象。
拿番茄炒蛋来举例:你做了个番茄炒蛋,你的劳动对象化到了这道菜里,番茄和蛋变成了番茄炒蛋。
马克思还说过,资本主义分工造成人的异化。怹老人家说的异化,和这个劳动的对象化是一起的,就是人的劳动应该是人的自由,但是你这个劳动不好(制度不好、方法不好等等不好)的话呢,生产出来的东西反过来制约了我们,人就不自由了。
拿番茄炒蛋来举例:番茄炒蛋本身是给人幸福的东西,但是全世界都告诉你番茄炒蛋必须先炒鸡蛋再炒番茄,而且不能放糖,你就披上了异教徒的枷锁,你要么顶着压力做自己爱吃的款式,要么就被大家胁迫做你不爱吃的款式。
而日常生活既然是“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那它当然也会异化。
阿格妮丝·赫勒进行日常生活的批判,就是她对日常生活感到担忧。
前面提到了“自在的”,对于人类的类本质而言,日常生活是自在的。
拿番茄炒蛋来举例:对于番茄炒蛋这道菜来说,这道菜好像是本质上存在的一道菜。
阿格妮丝·赫勒担忧的是,这样的活动属于重复性的、消极的实践,因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存在”。这会侵蚀一些创造性的实践,剥夺人进步的可能,而后者她要的是“自为的”思维,你要认识到它的非理所当然,而否定再否定,而它在这个否定中存在,也就有上升的可能。
拿番茄炒蛋来举例:你要知道番茄炒蛋不是理所应当不放糖的!只有认可不同的番茄炒蛋,你才能尝试,并且有完全不同的操作创新!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她提出的方法当然是,日常生活的革命,希望达到日常生活的人道化。
这个结论我就不多说了,实在是我自己也不太感兴趣。
放到更宽的哲学概念中来看,“异化”一词可以是一种“无力感”,无力与外界抗争的状态,就好像我们现在常说的“丧”。
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一场“自在”的类本质的实践,如果你只能面对它无法改变的本质存在,还有什么更无力呢?
即使能面对无数种美好的生活方式,依然很丧,因为异化存在于实践的对象中,实践的自身,人的本质和人和人互相之间。
恰恰是因为丧了,才会如此渴望过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而社会的每个人都开始急于寻找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更成了累赘。
我们不断地追求随意感,以至于随意感成了一种仪式。
我们的确总是在用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来限制了自己。
所以呢,即使我不相信她的解决办法,但是我也没得出什么结论。
你看,哪里来什么生活哲学,生活的哲学这么高深,我们怕是连生活对不会。
此文源于随便写,却写到了自己最近很多的迷惑。
赶在今天发,想说给2017来个收尾。
参考内容:
Jenny Mustard的Blog,一位我很喜欢的“生活方式博主”,以前喜欢她的食谱,后来知道她是一位极简主义者,而我也是从她那里知道了这么多丹麦词的。我对生活方式类经验模式没本质上的意见,我自己也是重度消费者。
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
任娟,马克思的“类本质”概念探析
朱鹏飞,日常生活和个人——阿格妮丝·赫勒的“日常生活”哲学
蟹柳先生
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觅
网址:看了那么多生活哲学,我们来聊聊生活的哲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45874
相关内容
品味人生,聊聊美食,谈谈生活哲学生活的哲学,我来告诉你
今天,我们来聊聊生活美学
什么是《斯多葛主义》?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哲学?
Vol.94 哲学地生活,就是生活的哲学吗?
哲学书籍人生必读,那些人生哲理书
⊿ 哲学书|浅遇简单 深聊很难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想开了”?揭示兔子们的生活哲学
#19:聊聊旅行和哲学|到底人是为什么要旅行啊?!
生活的哲学.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