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发布时间:2025-08-27 16:26

每年的8月8日是中国的全民健身日,这一天人们会参加各种健身活动 #生活乐趣# #运动健身乐趣# #运动节日#

每日推荐

打造以港口为载体的陆海统筹发展格局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经济学院教授 朱坚真

坚持陆海统筹、协同发展,是挖掘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陆海统筹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对陆地和海洋国土进行统一筹划,是海洋经济高效协同发展的重要体现。陆海统筹通过海陆资源开发、产业布局、交通通道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统筹协调,促进海陆两大系统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港口是陆海统筹的关键载体,强化港口核心功能,能推动陆海经济联动,突破陆地发展瓶颈,升级陆海经济带构建立体产业体系,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催生出诸如高效物流、特色金融等新兴业态,提升陆海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链价值。

坚持陆海统筹,要依托陆海资源和港口核心功能,强化港口枢纽作用,推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加强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发展;加快建设智慧型港口,运用先进港口技术装备,加速对我国传统港口、泊位、船舶等技术改造升级;扩展国际航线网络,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优化临港产业园区布局规划,依托港口辐射陆海经济带,拓展港口经济空间;科学开发港口资源,保护港口生态环境,提高开发、利用、综合管理港口经济的能力。(选自《国家治理》2025年第15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朱坚真,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经济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海洋经济管理、区域经济规划、产业经济与城乡规划等领域研究。

加快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毛华兵

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创新成果,三者互为支撑、互渗互融,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坚实学理基础和实践支撑。

加快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三大体系”,需通过扩展中华民族历史资料的范围、种类和深度,创新中华民族历史研究的方法、视角和模式,推进系统性挖掘和整体性阐释相协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通过把握好话语内容的生产与话语形式的应用关系,实现话语效能最大化,处理好不同话语类型在生成和应用上的转换关系,实现话语建设最优化,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内容的生产与话语形式的应用关系,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通过辨析现有理论知识蕴含的内在矛盾,廓清现存理论误区,注入具有现实活力和实质效能的资源要素,坚持概念辨析与体系建构相贯通,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三大体系”对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根源、文化精髓与时代特征,以科学的态度、开放的精神、创新的勇气,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三大体系”的完善与发展。(选自《学术前沿》2025年第5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毛华兵,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

博物馆文创火爆背后的文化创新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教授 薛可

以博物馆“冰箱贴”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爆火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新思路。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出圈与其独有的内在特质密不可分,文化性与时尚性共存奠定其内容基础,艺术性与生活性共融彰显其价值内核,静态性与流动性共生提升其传播效能,可见性与情绪性共鸣突显出其存在意义。博物馆文创产品传播通过触点激活、欲望唤醒、情绪满足、心动消费以及社交分享等环节逐步深化消费者的文化价值认同,驱动其出圈扩散。这为数字时代的传统文化发展提供了“唤起全民关注-筑牢集体记忆-激发社会参与-赋能价值升维”的新路径方案。

文物是历史情感的古老载体,文创是当代情感的创意表达,两者的相遇形塑起既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又具有当代时尚新意的独特情感化产品。博物馆文创中的情绪感染是从“物”至“人”、从“物感”到“情动”的情绪传递过程,要做到善用“新技术”与讲好“新故事”的交融,深挖情感元素,借助故事化、情境化的数字方式提升传统文化的“可见性”,深化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选自《人民论坛》2025年第8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薛可,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教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副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主持、参与课题40多项。

人民论坛网评 | 让暖心力量照亮乡村振兴路

据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报道,8月19日,河南知名博主李福贵发布视频称,带村里46名老人走出大山,去郑州旅游。在广袤的中国乡村,正涌现出越来越多这样的年轻人。他们了解农村、热爱乡土,借助互联网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全新活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我们不仅需要发展产业助力农民增收,更需要关注农村群众的精神世界。在此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应当主动作为,深入基层、真正走进村民生活,了解农村群众的所思所盼,将解决大家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把李福贵这样的暖心案例作为生动教材,以百姓心为心,用真情实意做好各项民生工作。

要鼓励更多年轻人像李福贵那样返乡创业,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青春力量。党员领导干部要着力打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生态和营商环境,为返乡青年提供平台、政策支持和技能培训,让他们“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帮助青年人才更好地融入乡村、建设乡村。要通过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等形式,组织年轻党员与留守老人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用心用情绘就乡村振兴温暖底色。(作者:韩丽芳,选自人民论坛网,详见全文)

人民论坛网评 | 守住小事小节不放松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党员干部要摒弃“小错不算错”“小节无害论”等错误观念,做到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拿的东西坚决不拿,保持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干干净净的朋友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要加强“八小时之外”自我约束管理,守好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杜绝一切侥幸心理,做到“八小时内外”表里如一,无论何时何地,始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好作风根植于群众的衷心认可之上,深藏于群众的良好口碑之中。党员干部要坚持用学习成效点燃奋斗激情,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求虚名、不务虚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基层治理、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服务群众,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好作风关键在敢于担责、担难、担险,要挑起“千斤担”、敢啃“硬骨头”、勇闯“矛盾窝”,紧盯群众所忧所盼,系统谋划、攻坚克难,不见成效不撒手,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作者:万学林 张亦冉,选自人民论坛网,详见全文)

【往期精彩内容】

8月26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 (5篇)

8月25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 (5篇)

8月24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 (5篇)

8月23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 (5篇)

8月22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 (5篇)

8月21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 (5篇)

8月20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 (5篇)

网址:8月27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46583

相关内容

首届营养食疗健康论坛将于10月19日在人民日报社举办
人民日报推荐|8个高...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学会与自己相处
人民论坛网评
生活论坛有哪些?生活类论坛推荐与板块内容介绍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5个哲思,助你快速成长
家庭养生小餐桌8月27日周3
2024世界睡眠日主题高峰论坛召开——人民政协网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电动MINI ACEMAN将于8月27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