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开展“困境儿童家庭教育提升工程”—— 让爱天天住你家
在陕西西安碑林阅读古代碑文 #生活知识# #旅行生活# #历史文化之旅#
本报记者 闫 洁
“不要咬笔头,总让人说你,怎么改不过来?”
“干什么都拖拖拉拉的,作业写完了没?”
“你怎么又尿床啦?赶紧换衣服。”
…………
以前,在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张家村街道的孤儿小博和小杰家中,经常能听到姥姥艾新华的训斥声,却听不到孩子们的声音。而现在,艾新华经常面带笑容,小博和小杰的声音也多了起来:“姥姥,今天音乐课我们学了新内容,现在表演给您看。”
改变是如何发生的?
一份特别的“教育指南”
让隔代教养不再迷茫
2018年父亲因病去世,2020年母亲因车祸去世,失去双亲的小博和小杰一开始跟着爷爷和奶奶在蓝田县生活,从2023年起跟着姥姥和姥爷生活。由于没有安稳的生活环境,两个孩子变得胆小怕生。后来,姥爷因病无法自理,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姥姥肩上,导致她的脾气越来越暴躁,还时常责骂孩子。
社工张淑娟说,每次入户走访,都能从艾新华的倾诉中感受到她的焦虑和对孩子们的期望,“姥姥对孩子们尽心照顾,但在作业辅导、习惯养成等方面却力不从心,比如小杰尿床的问题就有环境原因,压力越大越频繁。我们邀请姥姥参加小组活动、个案辅导等,帮助她缓解养育压力。但遇到问题时,老人还是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怎么帮助他们呢?针对兄弟俩的特殊情况,张淑娟邀请家庭教育专家编写了图文并茂的“隔代教育指南”,还特意用大号字体并配着插图,写明“三步引导法”和“奖惩技巧”等,让艾新华一看就明白。同时,心理老师还设计了“祖孙游戏卡”趣味纸牌,增进了两代人之间的交流。
“要把学习这件事的控制权还给孩子,完成任务要奖励。”艾新华把指南放在沙发旁时常温习,用了一段时间后,她对来访的张淑娟说:“这个指南真管用,我按照册子里的内容做,两个孩子现在写作业不磨蹭了。”
据碑林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人员在深入走访困境儿童家庭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监护人虽然满怀关爱,却因文化程度有限、教育理念滞后等原因,难以给予孩子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引导。为此,碑林区民政局于2024年推出“困境儿童家庭教育提升工程”,通过专业评估,建立“一户一策”教育档案,组建由社工、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医生、志愿者等组成的家庭教育专家团队,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提供亲子沟通技巧、学习习惯培养、心理健康疏导等个性化服务,并建立“社工+社会组织”双结对机制,每月上门回访指导,每季度评估教育成效,确保将帮扶措施落到实处。
2024年10月,碑林区“聚力护童行动”落地,由西安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服务,李娜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社工和志愿者团队为全区30多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帮扶。
一套定制的“成长方案”
让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有了艾新华的配合,张淑娟为小博和小杰制订了不同的计划:今年上六年级的小博有一些发育迟缓,除了请志愿者来辅导作业,社工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帮他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上。上二年级的小杰是哥哥的小跟班,社工除了培养他的学习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还着重培养他的独立意识。随着孩子们慢慢变得开朗,家里的氛围也越来越好。
在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帮助下,小博和小杰把自己的学习区域整理得干干净净。李娜介绍,去年11月,“聚力护童行动”新增了家庭环境评估,针对很多困境儿童家庭环境脏乱差的状况,请专门的入户指导师进行评估,并指导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收纳整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们和孩子们进行约定,如果能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就能获得奖励,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主动性。”李娜说。
暑假期间,张淑娟帮小博、小杰和姥姥联系了柏树林街道社工站开展的“小树苗心灵守护”——儿童心理健康支持小组活动,内容包括初识自我、童心向红、拥抱情绪、情暖童行、智解成长、携手共进、心向阳光和收获盈满8节特色主题课,通过每节课60分钟的互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恰当地表达情绪、与同伴友好相处,更树立了自信乐观的心态。
“8节课我们一次都没有耽误过。”每次活动,艾新华都骑着三轮车带兄弟俩过去,“老师讲得好,我听了很受用,小博和小杰也很喜欢。”
后来,张淑娟在与祖孙三人的深入交流中发现,兄弟俩热爱音乐,随即联系了艺术培训机构,为兄弟俩争取了免费学习萨克斯的机会。“每次上课,如果姥姥没时间接送,就由志愿者和社工接送、陪学。”李娜说。
“现在,孩子们的坏习惯改了不少,作业能认真完成,音乐课上表现得也很积极,回家还会主动给我表演呢!”艾新华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一场温暖的“家庭疗愈”
为困境儿童重绘蓝天
今年6月,东关南街街道困境儿童小菲的画作《我的家》在美术班获得了特别奖,画面里妈妈和姥姥一左一右站在她和妹妹的身旁,仿佛映照出这个家庭正在发生的改变。
父母离异后,10岁的小菲和5岁的妹妹跟着妈妈生活,因妈妈患有精神疾病不能工作,全家被纳入低保。“孩子们的姥姥和她们住在一起,照顾一家子的生活。”社工介绍,由于姥姥担心妈妈的健康状况,不让妈妈独自外出接送孩子,两人经常争吵,孩子们也因此变得自卑胆小。
2024年8月,经街道推荐,小菲一家被纳入“聚力护童行动”。针对她们家的情况,社工邀请心理咨询师上门服务,为孩子们和姥姥提供心理疏导;邀请陕西中医院精神科的医生志愿者上门对妈妈进行问诊,鼓励妈妈多和孩子们互动;大学生志愿者每周为姐妹俩辅导功课,帮助提升学习成绩;社区联系爱心人士捐赠了书桌,现在姐妹俩都有自己的学习空间,而且整理得干净整齐;社工帮助姐妹俩链接课外学习资源,姐姐学书画,妹妹学画画和舞蹈,孩子们也从不愿意说话变得愿意分享,越来越开朗。
“以前总害怕开家长会,只能姥姥来。”前不久,小菲悄悄向入户走访的社工说,“现在,妈妈也能来参加家长会了。”她轻轻抚平画纸,上面是一幅正在创作的全家福。
对于家里的变化,姥姥特别感慨:“以前,由于病情和生活的压力,家庭氛围比较沉闷。现在,孩子的妈妈情绪稳定,也有余力照顾孩子,母女间的交流增多了,亲子关系拉近了,家庭氛围也变得和睦温馨了。”
截至目前,“困境儿童家庭教育提升工程”已为80余户困境儿童家庭提供了专业的教育指导,并开展家长课堂50余场,帮助20余名孩子发掘艺术特长。“我们不仅要送温暖,更要送方法。看到家长们从手足无措到从容应对,孩子们从自卑封闭到阳光开朗,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最大意义。”碑林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网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开展“困境儿童家庭教育提升工程”—— 让爱天天住你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49476
相关内容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用“微家文化”打造“妇女儿童之家” 拓展“家”的功能 让幸福生活再“升级”陕西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关于印发《陕西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新合作打开发展新天地——陕西持续深化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陕成果
陕西省慈善协会官方网站
9月17日“育儿男神”雷明空降西安,与陕西家庭分享育儿秘籍!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陕西省幼儿园保育员工作指南(修订)》的通知
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 肥西经开区周坝社区开展暑期特别儿童实践教育课堂
【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 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谁不说咱社区好!”——西安市碑林区建设全省唯一国家级完整社区见闻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田家炳基金会“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精准帮扶的理论与实践”项目成果报告会在我校召开
陕西理工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展“大手牵小手”情系乡村儿童践行师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