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

发布时间:2025-08-30 03:43

通过自然景观的观察,培养审美观和内心宁静 #生活知识# #生活美学# #自然景观美学#

内容简介  · · · · · ·

内观(Vipassana)是印度古老的自我观察方法之一,早在两千五百年之前,已在印度被传授,作为对治一切烦恼的良药,亦称生活的艺术。

内观就是如实观察,即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的特性,体验无常、苦以及无我的普遍性实相。这种经由直接的经验去了知实相的方式,就是净化的过程。

本书只是介绍葛印卡老师所教导的内观方法的梗概,希望借此增进对佛陀教导的精华——内观方法的了解。

作者简介

内观的创作者  · · · · · ·

威廉·哈特

作者简介  · · · · · ·

威廉·哈特,美国内观助理指导老师,曾跟随葛印卡学习过内观。他将葛印卡老师亲自教授的内观课程汇集成《生活的艺术》(即《内观》)一书,旨在介绍葛印卡老师所教导的内观方法的梗概,希望借此增进对佛陀教导的精华——内观方法的了解。

葛印卡(S.N.Goenka),祖籍印度,1924年出生于缅甸,2013年9月辞世。l955年,葛印卡开始跟随乌巴庆尊者学习内观技巧。1969年,开始移居印度传授内观法门。1982年起,开始委任助理老师协助他指导课程。 葛印卡所传授的内观方法,体现出佛陀时代的传统,深刻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来修习。

目录  · · · · · ·

内 观序言 活得安详与快乐 S N葛印卡 /
前言 葛印卡教授的内观 /
内观:生活的艺术 /
一、生活的艺术 (葛印卡讲于瑞士伯尔尼) /
二、由内在安详到世界和平 (葛印卡讲于联合国) /
三、快乐的真谛 (葛印卡讲于达沃斯经济论坛) /
· · · · · · (更多)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练习观人出息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困为我们的目标是一颗远离负面情绪的心,所以我们必须小心翼翼,确定自己朝此目标迈进的每一步,都是纯净正确的。即使是在培养禅定的初步阶段,也必须选择正确的专注对象,而呼吸正是这样的一个对象。因为我们对呼吸不会产生贪爱或嗔恨,而且呼吸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虚无飘渺的妄想或幻想,因此呼吸是非常恰当的专注对象。 当完全专注于呼吸时,心就远离了贪嗔痴。这纯净的一刻虽然短暂,却非常强而有力,因为它挑战了一个人过去的所有习气。长久累积的所有习性反应都被搅动,而呈现出各种肉体上和精神上的难过,阻碍了觉知的开展。我们可能对进步缓慢感到不耐烦,这就是贪的现形;要不就是以嗔的型态出现,而感到生气或沮丧。有时我们一坐下就感到昏昏欲睡;有时则是情绪过于激动,干脆找个借口不坐了;有时则是因为怀疑,而动摇了我们努力的意志——对于老师、教导、以及自己的禅修能力,起了固执且不理智的怀疑。当我们突然遭遇到这些困难,可能会灰心丧气,想完全放弃修行。 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了解,这些难过的生起,正意味着我们修习观息的成功。如果我们坚持下去,它们就会渐渐消失无踪。一旦难过消失,修行就变得愈来愈容易。因为在这个练习的初期,某些习气已经从心灵的表层根除了。因此,在练习观息的同时,我们已经开始清静内心,朝解脱之道前进了。 (查看原文) 痛苦是我们每个人对于这个身(色蕴)和心(识蕴、想蕴、受蕴、行蕴)的过度执着。人们对自己这个个体——身和心——有强烈的执取。执取有好几种。第一种就习于追求感官享乐的执取。另一个很大的执着,就是对“我”的执着,这个自我,这个我们认同的自我形象。我们的执取,也并非仅限于“我”:我们还将执取延伸到“我的”,任何属于我们的东西。更近一步地延伸执取,就是对“我的见解、信仰”的执取。 任何行为,若会伤害他人或是干扰到他人的安详和谐,就是不好的行为,也就是恶行;而任何可以帮助他人、令他人安详和谐的行为,就是好的行为,也就是善行。再进一步来说,心要达到真正的清净,不是靠宗教仪式或是道理上的分析,而是要靠自己直接体悟自身的实相,并且按部就班地拔出令苦生起的种种习气。 (查看原文)

随喜 1 回复 4赞

2012-09-28 10:57:15 —— 引自第5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  · · · · · ·

喜欢读"内观"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25.00元

25.00元

68.00元

喜欢读"内观"的人也喜欢  · · · · · ·

5 有用 轩辕十四 2023-08-23 16:05:46 山东

内观中心十日内观课程理论课程,佛教理论体系导读。无常、苦、无我是佛教教法的三个特性,对五蕴的执着即是苦,苦的直接原因是“业”,也就是行为,我们的行为是因,遭遇则是果。产生行为的根本原因是“无明”,即潜意识,产生过程则被总结为“十二因缘”。解脱之道在于让产生苦的过程逆转,不再有无明,即完成潜意识意识化。而完成这一过程借助的方法是“内观”,即借由观察呼吸,遵循“八正道”,把心练得放松且专注,进而体认自... 内观中心十日内观课程理论课程,佛教理论体系导读。无常、苦、无我是佛教教法的三个特性,对五蕴的执着即是苦,苦的直接原因是“业”,也就是行为,我们的行为是因,遭遇则是果。产生行为的根本原因是“无明”,即潜意识,产生过程则被总结为“十二因缘”。解脱之道在于让产生苦的过程逆转,不再有无明,即完成潜意识意识化。而完成这一过程借助的方法是“内观”,即借由观察呼吸,遵循“八正道”,把心练得放松且专注,进而体认自身实相,最终通过对习性的觉知完成潜意识意识化。佛法的要旨是“有生就有灭”这个实相,因此,内观者的工作就是:观察自身内在不断变化的感受,以明白无常的性质。当感受生起时,不起任何习性反应,只是让它生起又灭去,这样的话,旧习性会浮上表面,然后灭去。不过,个人对于素食和戒律的执着不是很认同。 (展开)

0 有用 字母大大 2024-03-04 09:15:01 天津

佛教基本常识普及型小册子,没什么新意。主要是和内观关系根本不大。从头至尾不谈核心问题。聊的全是小乘显宗常识(不提菩萨道的佛学论著基本都是小乘思想及其范畴,这是一个判断思想归属哪个流派的基本标准)。怕是作者自身也说不出来什么门道也没经过实践的理解与感受就开始写作的原因。和预期差距太大。算不得什么好书。分虚高了。都是大白话阐述,理解不费劲。但是这不能说就是切合主题了。事实上离题千里呢还。凑合看吧。略有... 佛教基本常识普及型小册子,没什么新意。主要是和内观关系根本不大。从头至尾不谈核心问题。聊的全是小乘显宗常识(不提菩萨道的佛学论著基本都是小乘思想及其范畴,这是一个判断思想归属哪个流派的基本标准)。怕是作者自身也说不出来什么门道也没经过实践的理解与感受就开始写作的原因。和预期差距太大。算不得什么好书。分虚高了。都是大白话阐述,理解不费劲。但是这不能说就是切合主题了。事实上离题千里呢还。凑合看吧。略有失望。可见能内观出来点门道并写出来的人并不多。至少目前看是很少的。 (展开)

0 有用 Blank Grid 2024-02-15 00:04:11 陕西

无新颖和实质的内容,算是葛印卡内观课程的一个前导和推荐手册,引导性还算是比较好,脉络清晰地介绍了释迦摩尼的解脱之道,但前摇过长,全是佛教的概念,先从五蕴开始,然后到四圣谛,八正道,才到所谓的内观,强调觉知和平等心,而针对内观本身并无特别细致和出彩的内容,有点像是为了让人去集中闭关而有所保留(这完全是我的主观臆断)。 本书虽然佛教概念繁多,但宗教属性其实并不强,相反,可视其为一种哲学实践,亲身实践的... 无新颖和实质的内容,算是葛印卡内观课程的一个前导和推荐手册,引导性还算是比较好,脉络清晰地介绍了释迦摩尼的解脱之道,但前摇过长,全是佛教的概念,先从五蕴开始,然后到四圣谛,八正道,才到所谓的内观,强调觉知和平等心,而针对内观本身并无特别细致和出彩的内容,有点像是为了让人去集中闭关而有所保留(这完全是我的主观臆断)。 本书虽然佛教概念繁多,但宗教属性其实并不强,相反,可视其为一种哲学实践,亲身实践的决定性意义也是葛印卡贯穿始终强调的。 (展开)

我要写书评

内观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4 条 )

颜茉 2013-05-27 13:31:03 海南出版社2009版

我的内观实修故事

纪录我的内观实修旅程。 1.27-2.7,辽宁丹东双灵寺,内观(内观(Vipassana)是印度最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有种莫名的牵引,让我再时隔一年之后,真正成行。十天,禁语,吃素,过午不食,与外界隔绝联系,早晨4点起床,晚上9:30睡觉,每天坚持10多个小时的禅坐时间,...  (展开)

Miss power 2016-02-21 23:16:01 海南出版社2009版

唯一的爱与智慧,是看见

一、内观:重拾对身心的主导权 一位参加过印度十日禅修的女子,曾向我们分享她十日禅坐的感受: 双腿盘着,需要一直稳定在那里,不得动弹。盘着30分钟之后,双腿开始充血,疼痛,甚至快要爆炸的感觉,用全部的意志力坚持着坐到快两个小时,几乎泪水夺目而出。却看到老师,仍...  (展开)

香柏木箱 2010-12-12 23:21:39 海南出版社2009版

像青草一样呼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为什么要内观? 如果仔细去关注我们身边的每个生命体,我们会发现它们都在非常安静的存在着.一颗草,一朵花,一只蝴蝶,一片海洋,一个大大的地球,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它们不喜不怒,沉静的完成着自己的生命,从不主动的对于另一个事物发生影响,即使有所交集和接触,也是受到宇宙规律自...  (展开)

TainWoo 2017-06-14 14:48:34 海南出版社2009版

我的内观禅修十日体验

接触内观 很久之前是由“实相”一词索引到了威廉哈特写的《内观》,这本书帮我解开了理论困惑,同时也为我打开了内观这扇门,让我去了解关于内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内观是什么? 内观 (Vipassana) 在巴利文中是“洞见”的意思,是探讨内在世界的一种方法,是一条实修之道,是印...  (展开)

迷路的zhuzhu 2013-11-29 23:12:44

我认为最好的内观

我修习过很多种内观方法,它们虽然在基本方法上都很类似,但是在细节的关键部分,会有很不同的关注,有的泛泛而论,有的则及其严谨与清晰。例如,阿姜念关注姿势、苦、如理作意,阿姜查的如实观察念头与痛苦,佛使比丘强调不要抗拒,隆波田由觉知动作而自然正觉,苟嘉陵菩萨则...  (展开)

付馨莹 2019-09-22 11:43:16 海南出版社2009版

内观十日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需要结合实践体验,如果你想从内观中获得什么,扔掉这本书,去内观吧。 5.15-5.26日,我在中朝边境小城的深山里,上缴所有电子设备,过起了10天与世隔绝的内观生活。 期间没有网络,过午不食,不能跟任何人说话接触或眼神交流,早晨4点起床,晚上10点前睡觉,唯一要做的事...  (展开)

Jack 2011-05-12 21:52:02 海南出版社2009版

此生的目的

我们来此生的目的就是去了解自己在每一个当下的感受。我们往往陷入在思维里,人在此地,脑子里被各种外境诱惑:需要处理的事、需要搞定的人、各种问题。当我们对自己的感受产生兴趣,我们就开始学会爱这个自我,我们也将开始从各种烦恼里抽离。  (展开)

emma 2011-10-10 21:03:53 海南出版社2009版

真相

昨天晚上网上等人打发无聊时光,便想起了看这本书。谁知今天晚饭过后再拿来看,欲罢不能,一口气看完了。 很通俗的一本书,说明白了我从来没弄懂的几组佛家术语。而全书也就围绕这几个词展开: 色 识、想、受、行 贪嗔痴 戒定慧 无常 平等心 色,是大千世界。我们通过六...  (展开)

靜 2010-12-04 21:55:09 HarperOne1987版

内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除非我们仔细探究内在的世界,否则我们对它的了解,只止于信念,或是知性的概念而已,而永远无法知道实相。然而,藉着观察自己,我们就能够直接体悟到实相,并且学会用正面、积极的方式来应对。 内观(Vipassana)在印度古老的巴利文中,是“洞见”的意思。 内观法以十天的课...  (展开)

> 更多书评 44篇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Eric心泓

Eric心泓

一、起点 每个人都是五种运作过程的聚合体,其中四种是心理的,一种是身体的。身体的实相:波动或粒子的持续支流。心的运作过程:认识(识),辨别(想),感受(受),习性反应(行)。 二、苦的直接起因 业这一因果法则是普遍而基本的。我们生命中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因此只要我们能主宰自己的行为,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应该为造成自己痛苦的行为负责,每个人也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以止...

2023-06-13 12:57:19   2人喜欢

一峰

一峰

[内观] 每当心中生气任何负面情绪时,只有观察和面对它。当我们开始观察它时,这些心的不净烦恼随之失去力量,日益枯萎,最后被连根拔起。 借由观察呼吸或感受,我其实是在观察心中的不净。 佛陀只教导借由观察内在实相,如实地观察自然本性。 直接体验自身的实相、自我观察的技巧,就是所谓的“内观”。 尝试延绵不断觉知息入息出,不要刻意控制气息,如实观察自然的呼吸,气息的进入,气息的呼出。 内观:体验自我的实相,借...

2025-03-20 14:16:16

筛选Ἄρτεμις

筛选Ἄρτεμις

问:我发现我在练习内观时,会胡思乱想。贪念生起时,我认为自己不应有贪念,于是又造成焦虑不安,我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 答:为何要因贪念而焦虑不安呢?你只须接受“看!贪念来了”这个事实就可以了,而你将会脱离困境。当你察觉自己的心在胡思乱想时,就接受它:“看!心又在胡思乱想了。”这样,你的心会自动回到呼吸。不要让贪念或妄想带来紧张不安,如果那样,你会生出新的嗔恨。只要接受,就够了。 这么简单吗?试试看

2024-11-05 11:00:17

筛选Ἄρτεμις

筛选Ἄρτεμις

一旦开始练习,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这是何其困难。我们才开始把心定在呼吸上,腿上的疼痛就令我们转移了注意力。我们努力压抑心里的杂念,千头万绪却涌上心头:过去的回忆、未来的计划、各种希望和恐惧。总有某件事会勾起我们的念头,而过了一会儿,我们才发觉自己已经完全忘记呼吸这回事了。我们再接再厉,重新开始,但是一眨眼工夫却发现,在不知不觉之间,心又溜走了。 就是这个难办

2024-11-05 10:54:59

网址:内观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56448

相关内容

观澜室内设计 观澜室内装修 观澜室内装饰设计公司
EP13 [18分钟] Vipassana 内观练习冥想|心灵平静 方法 #如何内观#内观方法 #内观冥想引导#希塔波
室内绿植景观
【图】途观内饰改装
生活的艺术-内观
生活的艺术——内观
生活的艺术:内观
室内绿化景观图片
室内景观走进生活
室内绿化景观设计

随便看看